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刺尾魚毒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刺尾魚毒素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刺尾魚毒素(maitotoxin,MTX)是由崗比甲藻類產生,經食物鏈蓄積於刺尾魚體內的一類結構獨特的海洋生物毒素,常與西加毒素同時存在於相同的魚體中。

簡介

刺尾魚為鱸形目(Perciformes)刺尾魚科(Acanthuridae)約75種體高而薄的熱帶海生魚類的統稱。刺尾魚毒素(maitotoxin,MTX)是由崗比甲藻類產生,經食物鏈蓄積於刺尾魚體內的一類結構獨特的海洋生物毒素(the marine dinoflagellate Gambierdiscus toxicus)。隨着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及MTX中毒事故的增多,MTX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已成功地從崗比甲藻和刺尾魚體內分離並純化MTX。刺尾魚毒素常與西加毒素同時存在於相同的魚體中。剌尾魚毒素具有非常獨特的性質,本身為生物高分子(biopolymer),為分子量最大的天然物,也是造成草食性魚類有毒的主要熱帶珊瑚礁魚毒素,也是天然毒素最強的一種,其LD50= 50mg·kg-1.,只有少數幾種細菌性蛋白質毒素的毒性大於刺尾魚毒素。

評價

刺尾魚毒素是一種高極化化合物,可溶於水、甲醇、乙醇、二甲基亞碸,不溶於氯仿、丙酮和乙氰。純刺尾魚毒素為無色固體,極易被氧化,有着相對較大的分子量。在1mol鹽酸溶液或lmol氫氧化鈉溶液中加熱,毒性消失;在純水、lmol醋酸或lmol氫氧化錢溶液中,其毒性不受影響。其化學結構屬梯形聚醚類,其二鈉鹽的化學分子式為Cl64H256S2Na2,相對分子量3422,由142個碳鏈,32個醚環,28個羥基及2個硫酸基組成,大多為反式稠環。其生物活性部分為硫酸鹽、羥基及鹼基氮原子,尤其硫酸鹽基團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效應,起決定作用。[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