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葉點地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刺葉點地梅 |
中文名:刺葉點地梅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合瓣花亞綱 目:報春花目 科:報春花科 族:報春花族 屬:點地梅屬 亞 屬:高山組 分布區域:生于山坡草地、 林緣、礫石緩坡和濕潤處, 海拔2900-4450米 |
刺葉點地梅(cì yè diǎn dì méi),學名 Androsace spinulifera (Franch.) R. Knuth,異名:Androsace prattiana Androsace strigillosa var. spinulifera ,是報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木質粗根,蓮座狀葉叢單生或2-3枚自根莖簇生,花冠深紅色,直徑8-10毫米,蒴果近球形,稍長於花萼,花期5-6月,果期7月。生于山坡草地、林緣、礫石緩坡和濕潤處,海拔2900-4450米。產於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模式標本采自雲南洱源境內。 [1]
刺葉點地梅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木質粗根。根狀莖極短或不明顯。蓮座狀葉叢單生或2-3枚自根莖簇生;葉兩型,外層葉小,密集,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10 (20) 毫米,先端軟骨質,蠟黃色,漸尖成刺狀,邊緣具短緣毛;
內層葉倒披針形,稀披針形,長4-10 (16) 厘米,寬5-20毫米,先端銳尖或圓鈍而具驟尖頭,兩面密被小糙伏毛。花葶單一,自葉叢中抽出,高15-25厘米,被稍開展的硬毛;
傘形花序多花;苞片披針形或線形,長4-7毫米,被毛;花梗長15-25毫米,被小硬毛;花萼鍾狀,長3.5-4毫米,分裂約達全長的1/3,裂片卵形或卵狀三角形,先端稍鈍,被短硬毛;
花冠深紅色,直徑8-10毫米,裂片倒卵形,先端微凹。蒴果近球形,稍長於花萼。花期5-6月;果期7月。
刺葉點地梅生長環境
刺葉點地梅 生于山坡草地、林緣、礫石緩坡和濕潤處,海拔2900-4450米。
刺葉點地梅分布範圍
刺葉點地梅生態習性
多生於乾燥的岩石上。喜生於冷涼乾旱、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是耐寒又極為耐旱的植物 。
刺葉點地梅應用價值
刺葉點地梅是點地梅屬中花葶高、花朵繁茂的種類。宜盆栽、花壇群植或庭院草皮種植 。
刺葉點地梅參考資料
刺葉點地梅(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Androsace spinulifera (Franch.) R. Knuth in Engl. Pflanzenr. 22 ( (IV-237): 184. 1905: Hand. -Mazz. in Not. Roy. Bot. Gard. Edinb. 15: 294. 1927;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3: 264. 圖4482. 1974; C. M. Hu et Y. C. Yang in Act. Phytotax. Sin. 24: 229. 1986.——Androsace strigillosa var. sinulifera Franch. in Bull. Soc. Bot. France 32: 10. 1885.——Androsace prattiana R. Knuth l. c.——Androsace strigillosa auct. non Franch.: Forb. et Hemsl. in Journ. Linn, Soc. Bot. 26: 45. 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