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別諸弟三首庚子二月·其一 魯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別諸弟三首庚子二月·其一
圖片來自搜狐網

別諸弟三首庚子二月·其一是一首七言絕句。詩的前兩句反映出離別是出於不得已,襯托出一種憤怨的感情;後兩句尤為深刻,把背井離鄉的遊子之心寫得十分真切。

原文

魯迅〔近現代〕

謀生無奈日奔馳,有弟偏教各別離。

最是令人淒絕處,孤檠長夜雨來時。

譯文

為了尋求生活的出路,我不得不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走;誰沒有骨肉兄弟呵,我忍受着離愁別緒的淒楚。

為謀生而無可奈何地離開家鄉,這是最使人悽苦痛絕的時候;夜深人靜只有孤燈為伴,滴滴嗒嗒的雨聲敲打在我的心頭。

創作背景

  這三首詩,作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二月,署名「戛劍生」,是現存魯迅最早的詩作。魯迅時年二十,在南京陸師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念書。他利用寒假,於這年的陰曆十二月二十六日還家,次年正月二十日回南京,故有「還家未久又離家」之說。此詩為組詩第一首。

賞析

  這首詩在憶別中,用「謀生無奈日奔馳」縱冠三首。它點出了離別的背景,使這組敘別之詩帶上了比較悽苦的氣氛。作者用「謀生無奈」抱怨手足相離,顯然對社會的逼迫表露着憤慨情緒。魯迅的毅然出走,到南京去,當然並不單單是為了謀生,但自從父親去世以後,作為長子,他不得不負起家庭的重擔。因此,「謀生無奈日奔馳,有弟偏教各別離」,則反映出這離別的出於不得已的成份,尤其是「偏教」二字,襯托出這種憤怨的感情。詩人魯迅在詩中是把這點作為主要的方面來表現的。這種在異鄉感到的鬱郁不快的別離之情,貫穿全詩。在這一首中,後兩句「最是令人淒絕處,孤檠長夜雨來時」,尤為深刻,把背井離鄉的遊子之心寫得十分真切。在那漫漫的長夜中,面對孤寂的燈光,聽着那淒淒雨聲,怎能不淒絕。詩篇的感人正在於作者真情實感的表現。正如作者自己所說:「皆身所歷,非托諸空言也。」這是非常重要的。這兩句詩不僅是居異地的孤寂和懷鄉的恩情感人肺腑,而且以情寓景,情景相融,渾然一體。

簡析

  《別諸弟三首庚子二月·其一》是一首七言絕句。詩的前兩句反映出離別是出於不得已,襯托出一種憤怨的感情;後兩句尤為深刻,把背井離鄉的遊子之心寫得十分真切。此詩從「謀生」的角度,側重抒離情,詩人由於家境困頓,生活所迫,無奈離家,難免思鄉念弟,把居異地的孤寂和懷鄉的恩情寫得感人肺腑。[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