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別列佐夫斯基

別列佐夫斯基BorisBerezovsky鮑里斯·別列佐夫斯基,俄羅斯鋼琴家,一方面固然鋼琴技巧出眾,另方面是他有獨到和細緻的音樂感。別列佐夫斯基曾以協奏曲獨奏家身分,與各大樂團合作演出,計有愛樂樂團、紐約愛樂樂團、費城樂團、英國廣播電台交響樂團、德國漢堡樂團等。在演奏會及室樂表演方面,別列佐夫斯基亦非常活躍。他定期舉行演奏會,又在各國際音樂節露臉,包括柏林愛樂樂團鋼琴系列及阿姆斯特丹音樂廳國際鋼琴系列。除了夥拍小提琴家雷賓外,曾與他合作的著名樂人和組合計有薛高維斯基、哥連士,以及恩迪里安、布瑞頓等弦樂四重奏。

目錄

人物介紹

鮑里斯·貝瑞左夫斯基(Boris Berezovsky),1990年國際柴可夫斯基比賽的冠軍,於1969年生於莫斯科,他 在5歲的時候開始接受正式的鋼琴訓練。後來他在莫斯科國立音樂學院跟隨伊麗莎白-韋爾扎拉茲(Elizabeth Wirzaladze)學習並私下拜亞里山德-薩茨(Alexander Satz)為師。他在倫敦的首場演出是1988年在魏格摩爾音樂廳(Wigmore Hall)舉辦的獨奏音樂會。

別列佐夫斯基得享盛名,一方面固然鋼琴技巧出眾,另方面是他有獨到和細緻的音樂感。別列佐夫斯基曾以協奏曲獨奏家身分,與各大樂團合作演出,計有 愛樂樂團、 紐約愛樂樂團、費城樂團、英國廣播電台交響樂團、德國漢堡樂團等。在演奏會及室樂表演方面,別列佐夫斯基亦非常活躍。他定期舉行演奏會,又在各國際音樂節露臉,包括 柏林愛樂樂團鋼琴系列及 阿姆斯特丹音樂廳國際鋼琴系列。除了夥拍小提琴家雷賓外,曾與他合作的著名樂人和組合計有薛高 維斯基、哥連士,以及恩迪里安、布瑞頓等弦樂四重奏。他更剛和麥涅哥夫組成別列佐夫斯基及麥涅哥夫鋼琴二重奏。別列佐夫斯基灌有大量唱片。其中 拉赫曼尼諾夫的奏鳴曲更為他贏得德國樂評獎,而 拉威爾作品錄音則獲《 音樂世界》、《全音域》、《英國廣播電台音樂雜誌》及《星期日獨立報》特別推介。推薦碟 《 李斯特超級技巧練習曲》

發行專輯

1996年10月29日:Franz Liszt: Etudes D』Exécution Transcendante (李斯特12首超絕技練習曲集)

2003年04月06日:Chopin & Chopin / Arr Godowsky : Etudes

(評)真正的高手在魯賓斯坦的年代,魯賓斯坦因為獲得過多項榮譽,被稱為當時的大家。魯賓斯坦與霍洛維茲生活在同一年代同一國家,他們兩個曾經互相貶低對方。然而,當聽到蘇聯鋼琴家裡赫特的演出後,他們倆都很佩服。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當時的里赫特應該是演奏水平最高的,魯賓斯坦只是名氣大罷了。   魯賓斯坦的年代過去之後,當今又湧現出一大片鋼琴家。在當今的鋼琴家中,誰的水平最高呢,我推別列佐夫斯基。   單說2002年那次1個小時的演奏會,彈的全是李斯特超技練習曲,且演繹比較完美,目前是無人能及的。這裡無人能及的不是技術,不是音樂,而是手指超強的力度與耐力(包括速度)。基辛等一批鋼琴家,可以將一首李斯特超技練習曲演繹完美,但是,如果讓其連續彈一個小時,可能會有難度,更重要的,他們根本不具備別列佐夫斯基的力度與相應的耐力,單看別列佐夫的塊頭就可以看出端倪了。   現在不說速度,因為目前包括郎朗在內的鋼琴家,都具有很高的速度;也不說音樂,鋼琴家對音樂的理解及風格的把握都很好。現在就說力度和耐力的組合及音色的通透度,其他鋼琴家很難達到這個水平。   與上一個時代相比,魯賓斯坦可以舉辦不重複的90場音樂會,但是他1米6的個頭,手指力量與耐力的組合怎麼也不能與別列佐夫斯基相比;與霍洛維茲比起來,別列佐夫斯基的力度更具有深度與通透性。李赫特能夠駕馭任何鋼琴,通透性與別列佐夫斯基是差不多的,只是李赫特與其胞兄鬧彆扭,凡是胞兄彈過的曲子,他都沒有彈,留下了一點遺憾(王喜亮2014-4)。

俄羅斯大亨鮑里斯·阿布拉莫維奇· 別列佐夫斯基(俄語:Бори?с Абра?мович Березо?вский,1946年1月23日-2013年3月23日),是 俄羅斯的金融寡頭之一,現居於英國。他被認為和 亞歷山大·利特維年科之死有關,並且資助反對 普京的政治組織。 據英國媒體報道,流亡英國的俄羅斯富豪鮑里斯·別列佐夫斯基於2013年3月23日被發現在倫敦附近的寓所內死亡, 。

人物經歷

謙虛的應用數學教授帕利斯·別列佐夫斯基1989年為全俄汽車聯盟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答應研製經營的數學保證。他很快就明白,在這一行中掙不到更多的錢,於是轉到了與數學教授似乎毫無關係的行業-銷售汽車上來。他成了汽車聯盟最大的中間商,在有數的一兩年中就賺了幾億美元,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購置了3億美元的房地產。別列佐夫斯基所盜竊的相當於2個「汽車聯盟」。第一,他按出口價格(約4,800美元/輛)搞到了「拉達」車,然後按7,500美元賣掉。第二,他從買主手中收取購車定金,拖延幾個月後再付給工廠,在超級通貨膨脹的條件下,使他得到了相當於半輛汽車價值的油水。但這僅是很少的一部分,別列佐夫斯基又開始作其它名牌車的貿易,自然這是逃避海關關稅的情況下進行的。

1993年,別列佐夫斯基與卡丹尼科夫(原副總理)一起創建了所謂全俄汽車聯盟(ABBA)。他們許諾與美國「Дженерал моторос」廠一起生產新型汽車,項目估價為15億美元。方法自然是從易輕信的俄國人那裡集資,而答應他們以後用汽車來支付。1995年初,卡丹尼科夫和別列佐夫斯基宣布,項目減少到7億美元,而到1997年將不再執行項目。「ДМ」廠的領導及時表明,由於風險關係,該項目擱置。結果ABBA只收集了5,000萬美元,而不是最初的7億,汽車聯盟與芬蘭「Вальмет отомотив」公司一起在芬蘭建立了年產50,000輛的組裝 「9」型汽車(所謂「Евросамара」)廠。

別列佐夫斯基在石油部門賺黑心錢也比較順利。1995年12月,以他的銀行財團為首,由他的「羅卡瓦斯」、「國家金融公司」和斯摩棱斯基的「首都儲蓄銀行」一起,以抵押拍賣的方式收購了51%的「西伯利亞石油」公司控股公司的股票。而這家公司是在拍賣前幾個月按總統令建立的。「西伯利亞石油」公司的石油開採量在 俄羅斯排行第六,儲備量排行第八。其石油儲備估價為10.928億噸。加入控股公司的還有石油採掘公司「納亞帕利石油天然氣」公司(1995年,該公司共採掘2,034萬噸石油,雇有41,000名工人);歐姆斯克石油加工廠(該廠有11,800名工人,1995年生產石油產品1,653萬噸);納亞帕利石油天然氣公司地球物理配套研究公司(1,000名工人);歐姆斯克石油產品銷售公司(2,500名工人)。應當指出,由於在私有化之前在「歐姆斯克石油加工廠」實行了現代化,該廠成為 俄羅斯技術工藝水平最高的企業,該廠的石油加工深度達到91%。「西伯利亞石油」和美國波士頓銀行,歐姆斯克石油加工廠,「堪薩爾特投資公司」和由阿力克別羅夫控制的 俄羅斯最大的石油控股公司「盧卡伊爾」是「納亞帕利石油天然氣」最大的股東。

俄羅斯的商業刊物及時指出,在抵押拍賣的過程中,伴隨着對政府規定的規則的嚴重破壞,別列佐夫斯基攫取了對「西伯利亞石油」公司的控股權。由於被非法剝奪參與拍賣的權力, 「國際商業銀行」董事會向莫斯科法院遞交了對別列佐夫斯基的起訴書。法院一審作出了有利於「國際商業銀行」的判決。但別列佐夫斯基利用其與政府的關係,在終審時又修改了這一決定。為擠垮競爭對手,別列佐夫斯基又通過中央銀行在媒體上泄露仿佛「國際商業銀行」資金狀況不良的資料,使其儲戶大量擠兌存款。銀行只是由於其董事會主席維諾格拉特採取特別措施才得以維持。

別列佐夫斯基在 俄羅斯公共電視台的股份也是構成其金融帝國的一部分。 俄羅斯公共電視台是根據總統令於1995年建立的,國家控制其股份的51%,49%的股份拍賣給 私人公司。在這裡,最大的份額由「羅卡瓦斯」(16%)取得,別列佐夫斯基成了公共電視台最大的股東和實際控制者。國家杜馬力圖確立對公共電視台的控制的一切努力都未能取得成功。在大選前的宣傳運動中,公共電視頻道也像其它國家和私人的電視頻道一樣,都是為 葉利欽工作的。

1996年11月,屬於「盧卡伊爾」石油康采恩一部分的「盧卡伊爾-保證」養老金基金會從「三人-對話」投資公司手中取得了「消息報」19.5%的股份。「消息報」主編知道,作為 俄羅斯最大的一體化石油公司的主人,阿力克別羅夫對別列佐夫斯基在 車臣和其它地區的積極性不滿,阿認為這些地區屬於自己的利益範圍。他不無理由認為,對別列佐夫斯基在安全委員會的任命無異於將羊放回菜園和將狐狸放到雞窩裡。別列佐夫斯基被1996年度美國總統競選人之一稱為「克里姆林宮的紅色教父」。

1996年,俄羅斯總統換屆選舉,各金融、工業集團在別列佐夫斯基的撮合下,聯合起來支持葉利欽競選。葉利欽競選成功後,別列佐夫斯基被任命為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以及車臣事務首席談判代表,是葉利欽核心圈成員之一,一度被視作俄羅斯最具權勢的人物之一。

1997年被《福布斯》雜誌列為全球第九大富豪。

通緝開始

自2000年俄羅斯新總統 普京上台以後,別列佐夫斯基立即成為普京政權的打擊對象。他被控多項金融詐騙和貪污等罪名。辭去可獲刑事豁免權的國家杜馬、即議會下院議員一職,前往法國,後定居英國,繼續從事反對俄羅斯政府的活動。別列佐夫斯基不肯屈服,組建了政黨「自由俄羅斯」。身背竊國和侵吞企業巨額財產的指控,別列佐夫斯基變賣財產 ,為了免被起訴,他於2001年移民 英國並尋求 政治庇護。從那時起,他就一直是俄羅斯警方的通緝對象。

俄當局2001年以涉嫌欺詐和洗錢等指控要求引渡別列佐夫斯基,遭英國拒絕,兩國關係惡化。兩年後,英國給予別列佐夫斯基 政治避難。

2006年,別列佐夫斯基密友、原俄羅斯特工亞歷山大·利特維年科在倫敦一家酒店喝下一杯據信含大量放射性物質釙—210的茶後中毒身亡,英俄關係進一步惡化。別列佐夫斯基指認克里姆林宮下令投毒,俄方予以否認,反駁說別列佐夫斯基蓄意製造神秘死亡,藉以抹黑俄政府。

2007年,別列佐夫斯基聲稱險遭暗殺,嫌疑人可能是利特維年科案的兇手。

2007年11月,別列佐夫斯基已被缺席判處6年監禁,罪名是別氏侵吞俄羅斯國際航空公司約879萬美元資產。 別列佐夫斯基堅持認為這是俄羅斯政府對他的「政治迫害」

2009年07月03日莫斯科檢察官以詐騙300萬 英鎊的罪名判處流亡在英國的俄羅斯金融寡頭鮑里斯·別列佐夫斯基15年監禁。

2012年別列佐夫斯基與另一位俄羅斯富豪、英國 切爾西足球俱樂部的老闆 阿布拉莫維奇在倫敦對簿公堂。兩人曾是生意上的合作夥伴,後來決裂,雙方的官司是關於上世紀90年代的石油公司交易糾紛,別列佐夫斯基指控對方強迫自己以超低價出售股份。最終,法院駁回了他的起訴。

人物事跡

2009年07月03日

莫斯科檢察官日前以詐騙300萬英鎊的罪名判處流亡在英國的 俄羅斯金融寡頭鮑里斯·別列佐夫斯基15年監禁。

早在2007年11月,別列佐夫斯基已被缺席判處6年監禁,罪名是別氏侵吞 俄羅斯國際航空公司約879萬美元資產。

別列佐夫斯基堅持認為這是 俄羅斯政府對他的「政治迫害」。

如果說審判帶有政治性的話,從別列佐夫斯基近年的行徑不難看出「政治」為什麼總是找到他的頭上。

普京1999年從 葉利欽手中接過總統職位後,堅決反對金融寡頭染指政治。

別列佐夫斯基不肯屈服,組建了政黨「自由 俄羅斯」。身背 竊國和侵吞企業巨額財產的指控,別列佐夫斯基變賣財產,2000年逃往英國。

2007年4月,別列佐夫斯基宣稱將策劃武力推翻 普京政權並涉嫌僱傭前克格勃少將刺殺普京。

也許,別氏太眷戀在 俄羅斯政界和金融界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日子。1996年, 俄羅斯總統換屆選舉,各金融、工業集團在別列佐夫斯基的撮合下,聯合起來支持 葉利欽競選。 葉利欽競選成功後,別列佐夫斯基被任命為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

對此,別列佐夫斯基在接受英國《金融》記者採訪時公開表示:「必須參加政府以保護 俄羅斯的 資本主義,商界認識到,假如商界得不到鞏固,假如我們不是強大和果斷的,就會喪失機會,要讓市場過渡自動地去進行,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須運用我們的權力去實現這一過渡。」與政治融合生長的金融寡頭

別列佐夫斯基曾說,六個新興的私人財團控制着 俄羅斯經濟的50%左右。六大財團指的是分別由別列佐夫斯基本人、 波塔寧、 古辛斯基、 霍多爾科夫斯基、阿文和 弗里德曼、斯摩棱斯基等七人創立和領導的六個金融和工業集團。

出於鞏固政權和發展經濟的需要,1993年12月5日, 葉利欽頒布了 俄羅斯歷史上第一個鼓勵創建金融工業集團的2096號總統令。許多金融工業集團在代理國家銀行的職能與業務中,迅速實現了資本擴張。截至1997年1月1日, 波塔寧的 私人銀行———奧涅克西姆銀行中的國家預算資金總額甚至超過國有的 俄羅斯儲蓄銀行的一倍。利用 國有資金擴張自有資金,成立只有兩年的奧涅克西姆銀行很快就一躍而成為 俄羅斯第三大銀行。

俄羅斯金融寡頭依靠政府支持發展起來後,自然將觸角伸向政界。曾擔任 俄羅斯第一副總理的 波塔寧就毫不掩飾地表示:「請大企業家進入政府是完全符合邏輯的步驟,因為這可以帶來具體的好處。」

波塔寧被任命為第一副總理消息公布當天,他所經營財團的企業股票暴漲,抵押給波塔寧財團的諾利里斯克鎳廠的股票全天上漲8%。其他金融工業集團的股票也緊隨上升。

在 葉利欽任內,別列佐夫斯基被解除安全會議副秘書職務,標誌着俄政府擺脫寡頭資本邁出重要的一步。

但是,給金融工業集團以決定性打擊,結束 俄羅斯寡頭時代的,還是 普京。

普京政府上台後,要扭轉 俄羅斯經濟頹勢,解決社會政治經濟一系列矛盾,開始重新強化國有資本的控制力。加上以 霍多爾科夫斯基為代表的寡頭的政治衝動,使雙方衝突成為必然。

結果是 霍多爾科夫斯基鋃鐺入獄,另有霍多爾科夫斯基偷稅案將在7月12日開庭。金融巨頭別列佐夫斯基、媒體大王 古辛斯基流亡國外。

鑑於 俄羅斯脆弱的經濟現實和寡頭控制經濟命脈的能力, 普京施展鐵腕時不忘 懷柔。每一次較量後, 普京都必須把其他富翁召到克里姆林宮,反覆聲明其市場化與私有化的政策不會改變。

也許因為善體俄政府良苦用心,不愛江山愛美人的 阿布還控制着 西伯利亞石油公司50%的股份、俄鋁業公司25%的股份和俄航空公司的部分股份。玩玩足球,造造遊艇,身為 切爾西老闆的 阿布還偶爾回 俄羅斯看看 足球聯賽。

波塔寧也未被「肅清」出 俄羅斯經濟和商業圈。這一切仍有賴於 波塔寧的明哲保身:「 普京在政治和生意之間劃了一條邊界,而我絕對不會越界。」

最貴離婚2008年,他與妻子加林娜·別沙羅娃離婚,媒體曝光「分手費」2.2億 英鎊,稱之為 英國史上最貴離婚。

2013年1月,比別列佐夫斯基小20歲的前女友葉連娜·格爾布諾娃一紙訴狀告上法庭,聲稱別列佐夫斯基欠她數百萬英鎊,請求法院凍結大約2億英鎊資產,防止後者變賣。[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