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穆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利穆贊 |
中文名: 利穆贊 外文名: Limousin 行政區類別: 一級行政區(大區) 所屬地區: 法蘭西共和國 地理位置: 法國中部 面 積: 16800 km² 下轄地區: 雷茲省、克勒茲省、上維埃納省 政府駐地: 利摩日 人口數量: 71 萬 著名景點: 米勒瓦什高原河谷、維澤爾河谷、維恩河谷、克勒茲山谷 |
利穆贊(法文:Limousin)是法國中部一個大區的名稱,北鄰中央大區。下轄科雷茲省、克勒茲省、上維埃納省。 2016年1月1日起,利穆贊大區、阿基坦大區和普瓦圖-夏朗德大區被併入新阿基坦大區。[1]
城鎮簡介
利穆贊大區位於法國中部,面積為約1.6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71萬,省府為利摩日(Limoges)。這裡是愛好大自然、喜歡徜徉在傳統藝術的人們喜愛的土地。翠綠的森林,勒茲(Creuse)、維恩(Vienne)、多爾多涅(Dordogne)的潺潺流水,水中的鮮魚,山間野味和林中生長的白菜、板栗都會讓你流連忘返。星羅棋布的村鎮、久負盛名的手工業、箍銅匠人利用栗樹的枝條進行着勞作、建築工人建造着夏日的屋頂,他們高超的技藝都展現在從普利涅(Pouligny)到聖依萊爾-雷普雷斯(Saint-Hilaire-les-Places)的屋頂上。完美的瓷器製作工藝,更使得該地區成為了高貴的象徵。由於本地的瓷器和琺瑯製品做工精良,使得利摩日(Limoges)成為利穆贊(Limousin)大區最顯著的象徵。該大區擁有眾多破具代表性的宗教建築,其中包括有展示了風格最為前衛的羅馬藝術的主教城。利穆贊地區不論是畫家們尋找靈感的科勒茲(Creuse)岸;還是布立維(Brive)地區;亦或是最具代表的考蘭若拉虎日(Collonges-la-Rouge),您都會不虛此行。在土勒(Tulle),一年一度的手風琴藝術節是最能夠展現那些藝術家的天分的。這裡從公元1919年就開始生產手風琴,現在它那精湛的製作工藝已經成為了利穆贊大區(Limousin)的又一驕傲。
行政區劃
利穆贊大區下設以下省份 :上維埃納省(Haute-Vienne),省會利摩日;科雷茲省(Creuse),省會蒂勒;克勒茲省(Correze),省會蓋雷。 上維埃納省(Haute-Vienne)是利穆贊大區省份之一,面積為5千5百平方公里,人口約35萬。該省的省會為利摩日(Limonges),其它主要城市還有貝拉克(Bellac)。 克勒茲省(Creuse)是利穆贊大區的省份之一,面積為5千5百平方公里,人口約13萬。該省省會為蓋雷(Guéret),其它主要城市還有奧比松(Aubusson)。 科雷茲省是利穆贊大區的省份之一,面積約5千8百萬,人口約23萬。省會蒂勒(Tulle)外,其它主要城市還有布里瓦(Brive-la-gaillarde)和尤賽爾(Ussel)。
節日情況
利穆贊大區節日有維澤爾(Vézère)音樂節、聖如斯特勒摩爾戴勒(Saint-Just-le-Martel)幽默與繪畫作品節、法語國家法語交流、納克爾(Nacre)手風琴之夜、科勒茲省夏季之聲(festival Voix d'Eté en Creuse)、馬戲之路(de la route du Cirque)等文化節日。
特色產品
有利穆贊大區餐後酒、利穆贊大區葡萄酒、利穆贊大區糖果、利穆贊大區精細食品、利穆贊大區山羊奶酪、利穆贊大區利口酒、利穆贊大區家居用品以及利穆贊大區服飾等。
交通情況
公路 A20道路從南到北穿越本區,國道N145是穿越本區從東到西的幹線,該幹線正在建設中。 鐵路 從維爾松(Vierzon)或者利摩日(Limoges)火車站乘車可以通往依蘇敦(Issoudun),Argenton-Sur-Creuse、t-Sébastien、la Souterraine和St-Sulpice-Laurière,可以在[[利摩日(Limoges)]或者布里瓦(Brive)火車站乘車再往南去Uzerche和Allassac。因此,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火車可以帶您悠然地來到貝里(Berry)和利穆贊(Limousin)。 航空 大區擁有兩個主要的機場,每天都有飛、往裡昂和首都巴黎的班機。通往本地的機場有蒙呂松-蓋萊(Montlucon-Guéret)停機場、布里瓦(Brive)機場、利摩日-貝拉格爾德(Limoges-Bellegarde)機場等。
山區介紹
海波總在750米以上,時常接近1000米;氣候嚴酷,冬季非常冷,地面長期積雪;陣風猛烈,使樹木彎曲;雨水豐富,維持眾多的泉水、沼澤、池塘和泥炭沼;硅質的土壤,質地輕、養分貧瘠而且厚度薄;荒地遼闊,成群的綿羊在那裡吃草;沒有栗子樹,因為它只生長在利穆贊較低、較暖的地段;貧困地區的農業經濟,它有時還實行老一套的燒土肥田法,越來越傾向於產草餵牲口;居民定期外流;小地產業發達;勤勞、貪利、好客、容易接受新思想的人口——這些就是這個區域面貌的特徵。 利穆贊山地是貧困和長期孤立的地區……在低處的田野內栗樹廣布,有各式各樣的畜牧事業,特別是在多陽光的利穆贊邊緣地帶,即優美的布里夫低地區內,小麥田、玉米地、果林、時鮮菜圃、葡萄園緊密地挨靠在一起。 經營狀況 山地區是一個結晶岩塊體,一塊代表非常古老的夷平面的高地。地表的特點顯示它經受長期塑造的跡象:廣大的隆起和廣大的凹陷交替出現,一系列柔和的線條和渾圓的輪廓,到處是雜亂的石塊;在坡度平緩的谷地里,水在草叢間緩緩流動,或滯留在泥炭沼澤中。在微斜的坡地上,風化層深度很大的岩石,形成厚層的粗砂。由這些母質衍生的耕地缺少鈣和磷酸。 地形決定土地的分布,同時決定它們的價值。 因此人們看到,在山地區內,地形條件決定着各種不同生產經營方式的分布: 在山頂和較陡的坡地上,是未開墾的灌、草荒地,是綿羊的放牧場;在較低山丘的較平緩和朝向較好的側坡上,是優良的農田和牧場;最後,在潮濕的谷地,是劣質牧場。可開發的地域,緊縮在未墾的無植物生長的高地與被水浸濕的低地之間。山地區的村莊像是大片不毛之地中的綠洲。 由於這個地區是一個高原,氣候的嚴酷性使開發利用的條件更加困難。冬季非常難熬。 樹木極其纖弱,因為栗子樹和其他果樹經受不了漫長的嚴冬。有時甚至突然捲來暴風雪,這對孤立的行人是一種危險,而對山頂上的樹木則是致命的傷害。因為在高地上到處都有凜冽的北風使樹木彎曲變形的情況。在這廣闊的荒原上,景象是極其淒涼的。 在積雪未消期間,村莊是孤立的,被封鎖的。在1906年,從比雅到佩爾勒瓦德的郵遞員,曾經有15天是騎馬送信的。在這樣的冷天,村民每晚都聚在一起聊天。人們有時還聚在羊棚內,羊身上散發出的一絲暖氣,可以讓人節省下火爐的花費。在燈光下,甚至曾為過去世代照明的老式、冒煙的小油燈燈光下,婦女們打毛線或縫紉,或者拿着紡杆和紡錘去紡麻或羊毛;男人則編籮筐、簸箕、蜂箱;老人們講些從前的故事;聊天常到半夜以後才散。冷季的漫長,減少了干農活的時間。在夏末,人們必須趕緊播種。 因此,土壤和氣候條件的限制,甚至威脅着人的領域。廣大的地面沒有開發。……因此,山地區經濟的特點是,大面積的土地不適於耕作,粗放牧場占有很高的比率。 這些不利於開發的地形困難和氣候嚴酷,曾經長期地延緩山地區與外界的聯繫,它們現在仍然阻滯這方面的發展。 所有這些地形、土壤和氣候條件,都在影響着人們的生活,而且迫使人們採取一種獨特的開發土地的方向。 經營特點 農業產品限於這裡的貧瘠、輕質、乾燥、厚度不大的土壤所允許栽培的那些種類。 田裡生產的不是投機的物品。山地區不賣它,而是消費它。農民用黑麥做麵包。他們用蕎麥餵豬,並製作每天食用的油煎薄餅。 在許多地點的秋天,人們看到荒地上黑煙升起,遠處是一片迷霧:這是農民們從荒地上翻掘起草皮地,堆起焚燒的情況。 正是由於它的孤立和缺乏交通道路,山地區很晚才知道有商品肥料,因此,農家的廄肥仍然是唯一的肥料。為了增加產量,人們採集荒地上的歐石楠和厥類作為畜廄的墊草;人們習慣於把它們散鋪在村莊的街道上,任其腐爛而後用作肥料。 耕作這些疏鬆、薄層的土地,不不要強大的工具。人們照舊使用老式的無導輪和支架的擺杆步犁,用兩頭牛牽引,常有婦女操縱——沒有男人,因為他們都外出了。能說明這個孤立、艱苦、不與外界聯繫、靠自己僅有資源生活的地區,如何長期受苦的事實是,某些村莊的居民,隨着需要而陸續磨麵粉。甚至各地還有一些功用的磨坊,人人到那裡磨麵,磨完後把鑰匙交給下一個人,人們感到像是在一個剛剛走上新時代的道路、還和舊習俗未完全脫離的地區,一個艱苦生產、既少又劣的貧困農業地區。 山地的真正財富是牧場,是牲畜。這是一個畜牧經濟地區。 草地內草的生長,依靠在所有坡地上流動和從無數泉眼中冒出來的水。人們該去看看農民如何精心地照料草地。春天,他們修理溝渠和籬笆,拾集死葉子,塗抹小房子,撒播廄肥,耙平細麥秸。 綿羊的飼養也是這樣。灌木荒原上的綿羊是山地區的真正牲畜。每一個農舍都有一群輕快、優美、適應性強的小綿羊。山地區的羊肉,由於飼草優良,滋味特別鮮美。綿羊畜牧業是山地區畜牧生活的真正最獨特的方面之一。低地區的人說,「整個山地區的人靠綿羊生活」。從山地區到人口較多而又較富裕地區之間,有一股源於畜牧資源的貿易流。這種資源是該地區經濟個性的標誌。 除農田和牧場以外,另一種經營形式開始出現,而且日益進展,這就是森林。 山地區的自然條件不適於常見森林樹種的生長,由於自然條件,這些高原似乎從來就是光禿裸露的。它是荒原,在乾燥地段到處都散見一些被風吹彎的樹,這裡是一片遼闊的歐石楠、荊豆、染料木的領域,一個真正的荒涼世界,人們走了好幾里路也看不到人家。 可以一個被栽種的外來侵入者,已經開始對這些荒棄地域征服和改造。一種抗寒、對土壤不苛求的松樹在這裡進展迅速,而且已經覆蓋了廣大地面。這一改造只有在這些新種的木材有把握輸出的情況下才能成功。它最早也只是在1860年開始,自從通達山地區的鐵路建成以來,正在加速發展。……這種使森林占有土地的努力,開始時受到畜牧業的抵制,因為它威脅到牲畜的放牧場地。但第一批造林的事例和取得的成功,已經改變了形勢……許多鄉鎮分配了公有土地,各人在自己的那份地上播下松樹種子。陰暗的松樹行列現在已經封閉了荒原上的無限視野,山地區的火車站已經有了木材貨運,它們是新建的松樹種植園的產品。這是一種全新的經濟,它已經被建立起來了,而且毫無疑問將改變山地區的面貌。
居住狀況
這個山地區內人類住地的位置,絲毫不像某些地區那樣起源於供水的需求。水在這裡到處都有,都被密實岩層攔在粗沙層的下面。……建築材料問題也不要犯愁,石頭就從底下挖出來, 利穆贊多爾多涅凱爾西風景 房子就蓋在採石坑的旁邊。因此,住址的選擇不受這兩方面的限制。但地形條件卻是強制性的。人的住宅總是尋求對田地和牧場最合適的地點:它幾乎都建在面對南或東南的坡地上。它追求優良的土地和優良的朝向。由於本區的地形是無窮盡的崗丘和坑窪,居住地點的數量因而增多,人群也隨之分散。 居民不像布列塔尼和佛蘭德那樣,孤立地住在互相分開而遠離的各自家裡。他們聚居在數量非常多的村莊或小村里,他們形成眾多的小群體。……人們不太理解,在另一些經濟情況大體相似的地區——如布列塔尼和古老的英國——為什麼會出現孤立住宅的體系。毫無疑問,這些差異必定起源於很久以前殖民活動的習慣。而且我們現在也難於從中找出地理的影響。不管怎樣,這種聚村而居的方式,是山地區農村組合最基礎、最根本的形式。社會的基本單位既不是鄉鎮,也不是教區,個人屬於村莊。 組成村莊的每一座住宅,都在不止一個方面顯示出地方性環境的特點。 山地區的住宅面向最好的方位,它很少兩面有門窗;它背向寒冷,門窗朝着溫暖和陽光敞開。通過奇特的建築布局,它顯示出對地方性經濟的需要和方法的適應。包括上層穀倉和底層畜廄的整座房屋,一般都背靠一個斜坡。處於上層的穀倉在後面開門,門與地面齊平,因此車子容易進去,卸車也不困難,……這種農村建築的型式顯得如此方便舒適,以致它不僅在老房子裡被保存下來,在新房子裡得到採用,而且被傳布到山地區以外的地方。 在這片貧瘠而難治理的土地上,有這麼多不生產或用於粗放畜牧業的地面,因而容不下眾多的人口。 在長時期內,幾乎整個利穆贊和邊境省地域都在忍受着和他們最高寒部分今天還在忍受的同樣貧瘠的處境。它們的居民便走出國門。在1585年,大量的利穆贊人進入西班牙「去從事由於吃力、因而西班牙人不願乾的體力勞動」 在十七世紀,許多工匠前往西班牙。在十八世紀,這股人流的數量還在增長,現在外流的地域縮小到最高、最嚴酷的那些部分。在鐵路創造了較好的生產和銷售條件的地方,各處的外流人數都在下降, 山地區外流的人主要有兩類:一是建築工人和挖土工人,他們繼續一項已經古老的傳統職業;二是馬車夫,他們在不久前接替了鋸木版工人。除了這兩類工人之外,還應加上一個獨特的商業類外出人口,即葡萄酒商。由於這個地區連一株葡萄也沒有,事情就顯得獨特了。 人口外出引起山地區物質狀態的驚人變化。 雖然對農業來說,它似乎勞動力的巨大損失,但它也是這個地區深刻影響居民經濟生活的一項財源。 居民的外出,在農業人口中挖出一個大洞:它時常在農活需要的時刻帶走一個家庭的家主和大齡的兒子。而且他們當中有很多是永不回返的:吃不好,住不好,大城市的疾病奪走了他們的生命。另一些人帶回來病菌,病菌傳染造成村民的大量死亡。 外出有有令人高興的結果。它引起人們受教育的願望和需要,特別是那些最貧困的人。所有的人都確信教育能使他們在工作和貿易上具有優勢。在利穆贊境內,任何地方的上學情況都不如山地區那麼好。教育能培養觀察和好奇的精神。外出的人在旅行過程中看到耕作較好、開發經營較好的地區,把改良土地、植樹造林、改進方法的思想帶回家鄉,全地區從而大大受益。 外出在產業制度中引起深刻的反應。 艱苦勞動過的農民能把省下的錢用於所嚮往的唯一目標:增加小財產,擴大農田,購買土地。他們所以離開土地,是為了賺取購買和改良土地的資金。在大城市的土地上,提出強烈工資要求的利穆贊工人們,其根本天性是對土地的愛。 由此產生了一系列逐漸改變這個地區的事實:公有地產的逐漸消失,城裡人在山地區擁有地產的衰落,和自耕其田的小農戶的增多。 在想擴展地產的村民的推動下,畜牧區內如此廣泛的那種古老的產業形式,即公有地產,在私人占有的前面退卻了。而小地產者也因而擴大黑麥田並獲得種樹的土地。在山地區南部,一些發財的酒商已成為大地產者,他們已在聖敘爾皮斯—萊—布瓦的荒地上栽植大片松樹林。 與此同時,有產者的地產,外地人的地產,城裡人即由於經商、辦工業或任職而致富的有產人士的地產,正在衰落。這些地產被分割,並轉入農民手中。這是原來的產業主為圖利而出售其土地,而農民則以黃金的價格爭購分割開的小塊。 有地農民的增加,導致自營農業在整個山地區的擴展。 這種產業的基礎,就是由住宅、一個帶畜廄的穀倉、農田、牧場和草荒地組成的地產,它形成這個家庭生活的天地。為了建成或擴大這個天地,幾代人外出、勞動、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