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利店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利店鎮隸屬於四川省樂山市沐川縣,地處東面為武聖鄉,西、南和西南與馬邊彝族自治縣榮丁鎮接壤,鎮人民政府距沐川縣城53千米 ,總面積175.16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利店鎮有戶籍人口23192人 。

2019年12月13日,撤銷鳳村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利店鎮管轄 。截至2020年6月,利店鎮下轄2個社區、15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文竹街42號 。

2019年,利店鎮有工業企業12個,規模以上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 。[1]

建置沿革

原利店鎮

南宋時期,利店鎮境域屬利店寨。

清朝時期,設利店鄉。

1958年,鄉改公社。

1961年,天平鄉析出。

1984年,公社改鄉。

1992年,與火谷鄉合併為利店鎮。

1995年,火谷鄉析出。

2000年,火谷鄉併入 。

原鳳村鄉

清乾隆四十三年(1718年),設鳳村鄉。

1951年,設富強鄉。

1955年,與新建(舟壩)、武聖[白鳳(關上)]部分村合併為鳳村鄉。

1958年,鄉改公社。

1983年,公社改鄉。

2002年,武聖鄉山莊、水堡、建國3村併入鳳村鄉 。

並後

2019年12月13日,撤銷鳳村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利店鎮管轄 。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原利店鎮下轄1個社區、13個行政村:利民壩社區、大橋村後山村大田村、橋頭村、大坪村、回龍村、澗溪村、三河村、樓房村、朝陽村、珠溪村、天坪村、老林村 。

截至2020年6月,利店鎮下轄2個社區、15個行政村:利民壩社區、龍鳳壩社區、大橋村、後山村、大田村、大坪村、回龍村、樓房村、朝陽村、珠溪村、天坪村、龍寶村、富強村、桂香村、紅橋村、隆興村、山水村 ;鎮人民政府駐文竹街42號 。[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利店鎮地處東面為武聖鄉,西、南和西南與馬邊彝族自治縣榮丁鎮接壤,鎮人民政府距沐川縣城53千米 ,總面積175.16平方千米 。

地形地貌

利店鎮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 。

氣候

利店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其特點是冬暖夏涼、雨量充沛、陰雨寡照,多年平均氣溫16.3℃ 。

水文

利店鎮境內河流為馬邊河,從馬邊彝族自治縣流向鍵為縣匯人岷江,是岷江的第三大支流,境內總長8千米,流域面積106平方千米,年均流量81.2立方米/秒 。

自然災害

利店鎮主要自然災害為洪澇,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2009年8月14日,造成經濟損失300多萬元 。

自然資源

2011年,利店鎮有耕地面積1.3萬畝,林地面積7.8萬畝 。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原利店鎮轄區總人口13912人 。鳳村鄉轄區總人口9842人 。

截至2017年,原利店鎮常住人口11286人 。鳳村鄉常住人口6923人 。

截至2019年末,利店鎮有戶籍人口23192人 。[3]

經濟

綜述

2019年,利店鎮有工業企業12個,規模以上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 。

農業

2011年,利店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農業總產值7060萬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生產糧食7854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優質茶園面積3000畝,累計造林2.5萬畝,其中防護林1000畝,經濟林294畝,竹林80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67.5萬株,林木覆蓋率82.3%,活立木蓄積量57.4萬立方米,畜牧業以飼養生豬、肉兔、家禽為主,出欄生豬2.4萬頭,家禽6.7萬羽,肉兔3.4萬隻 。

金融

2011年,利店鎮一般預算財政收入1000萬元;國內生產總值5688萬元,年末有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2家金融機構在境內開設營業部,農民人均純收入5050元 。[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利店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152人,專任教師8人;小學2所,在校生1175人,專任教師4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88人,專任教師4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利店鎮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火龍、腰鼓等 。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利店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9個,衛生院1個,村衛生室8個;其中公立衛生機構病床30張,固定資產總值2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7人,其中執業醫師5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5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萬餘人次 。

社會保障

2011年,利店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7戶,人數13人,支出35.6萬元,月人均220元;城市醫療救助1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46人次,共支出730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02戶,人數633人,支出67.6萬元,月人均89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60人,支出13.2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1人,支出4.6萬元;農村醫療救助9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56人次,共支出3.8萬元;農村臨時救濟29人次,支出1.5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4人 。[5]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利店鎮有郵政網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服務網點3個;移動電話普及率75% 。

給排水

2011年末,利店鎮鎮區自來水廠1座,生產能力1200噸/日,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日污水處理能力300噸,工業廢水處理率80% 。

供電

2011年末,利店鎮鎮區擁有35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2600千伏安,高壓輸電線路1條,總長度25.2千米,年售電量累計完成70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100%,供電可靠率100% 。

能源

2011年,利店鎮有煤炭企業5家,產煤300萬噸,水電企業6家,裝機總量6000千瓦,發電0.2億千瓦時,境內有二自線、波沙線、天靜線、西沐線、火靜線5條國家重點輸電線路,總長度62千米,綜合電壓合格率100%,供電可靠率100% 。

道路

2011年末,利店鎮鎮區道路總長度3.2千米;橋樑1座,長度200米 。

交通運輸

2011年,利店鎮有103省道過境,境內長12千米,雙向2車道,通往馬邊葬族自治縣。農村公路12條,總長118千米。公路汽車站為利店鎮車站,日均發送10輛客車日均客運量123人次。2011年,運輸企業擁有客運汽車15輛、168個座位,年客運總量4.5萬人次 。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利店鎮名稱來歷,因宋朝時該鎮沿馬邊河邊,且地勢平坦集中有眾多驛站、住店以提供過往路人的食宿而得名 。

非物質文化遺產

利店鎮的火龍被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