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初次分配總收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初次分配總收入是中國專有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初次分配的結果形成各個機構部門的初次分配總收入。各部門的初次分配總收入之和就等於國民總收入,即國民生產總值。

初次分配的概念理解

收入初次分配是生產活動創造的價值在參與生產活動的生產要素所有者及政府之間的分配。初次分配涉及三個分配項目,分別是: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額和財產收入。各機構部門的勞動者報酬是本部門的支出,是住戶部門的收入;各機構部門的生產稅淨額是本部門的支出,是政府部門的收入;各機構部門的財產收入相對複雜一些,既有因將屬於自己的金融資產和自然資源借給其他機構部門使用而產生的財產收入(收入項),也有因從其他機構部門借入金融資產和自然資源而需支付的財產收入(支出項)。將各機構部門在這些分配項目下的收入之和減去支出之和就是該機構部門的初次分配收入。以政府部門為例:

政府部門的初次分配收入=政府部門增加值-政府部門勞動者報酬+來自其他部門繳納的生產稅淨額+財產收入(收入項)-財產收入(支出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