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創世記字疏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創世記字疏下》作者:[古羅馬]奧古斯丁,譯者:石敏敏,類別:查經/聖經注釋,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主要編輯出版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全國哲學[1]社會科學界、文化界學者的中外文優秀成果,包括專著、資料、教科書、教參書、工具書[2]和普及性讀物;出版國外重要人文社會科學著作的中譯本。

圖書簡介

本書是奧古斯丁的重要作品,共12卷,第1~5卷注釋《創世記》第1章第1節~第2章第6節,涉及六日的創世工作和第七日的安息;第6卷~第11卷注釋《創世記》第2章第7節至第3章第24節,討論亞當的身體和靈魂、伊甸園、女人的被造、亞當後代靈魂的起源、墮落和被逐等;第12卷則圍繞《哥林多後書》的「第三重天」,討論樂園問題。

本書為「希臘化和中世紀早期哲學經典集成」叢書之一種。奧古斯丁於公元387年在米蘭受洗,從這作為平信徒的最初時期開始,一直到後來成為希波主教,對《創世記》里的創世故事如何理解的問題一直不斷地縈繞在他腦海。他之所以如此痴迷於這個問題,原因不難發現。他年輕時在迦太基曾是摩尼教的旁聽者,這段經歷使他深切地意識到必須駁斥摩尼教徒的二元論,捍衛舊約的可信性,抵擋他們的抨擊。在反駁摩尼教的兩個基本原理,即光明原理與黑暗原理時,他始終維護《創世記》的教義,即上帝從無中創造出他之外的一切,並且認為所造的一切都是好的。

公元401年,奧古斯丁開始撰寫巨著十二卷本的《〈創世記〉字疏》。他在《訂正錄》里談到這部著作:「這部書取題為《〈創世記〉字疏》,也就是說,不是按照寓意,而是根據其自身特有的歷史意義來解釋。書中提出的問題比找到的答案更多,而且所找到的答案也有許多是不確定的。那些不確定的回答有等進一步研究加以推進」。

作者簡介

奧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年11月13日-430年8月28日),北非迦太基希波主教,四、五世紀西方教父,基督教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對後世影響最深遠的神學家,被大公教會稱為「恩典博士」。現代德國教義史家哈納克曾指出,基督教教義到奧古斯丁已經大致完備,其後的神學家不過是為他的思想做腳註而已。他的神學觀點集早期基督教思想之大成,歷經中世紀的沉潛發展,到宗教改革運動時成為神學爭論的焦點,這也奠定了他作為教義史之論述軸心的地位。

奧古斯丁著作等身,著有《論三位一體》、《論信望愛》、《道德論集》、《論四福音的和諧》、《論原罪與恩典》、《論靈魂及其起源》(附《論基督教教義》)、《駁朱利安》、《論秩序:奧古斯丁早期作品選》、《<創世記>字疏(上)》、《<創世記>字疏(下)》、《論自由意志》(含《獨語錄》)、《恩典與自由》、《懺悔錄》、《上帝之城》(又譯「天主之城」)等書,其中以《論三位一體》、《上帝之城》及《懺悔錄》最為知名。國內已有多種《懺悔錄》譯本和《上帝之城》譯本,如應楓譯《懺悔錄》、周士良譯《懺悔錄》、任小鵬譯《懺悔錄》;吳宗文譯《天主之城》、王曉朝譯《上帝之城》、吳飛譯《上帝之城》。

奧古斯丁有不少著作被收錄於《奧古斯丁選集》、《教父及中世紀證道集》、《古代經注》、《信仰二十講》和《心靈麵包》等書,國內外亦有不少研究奧古斯丁神學思想及教會牧養的專著出版,如《主教的書信空間》、《奧古斯丁的基督教思想》、《最偉大的思想家:奧古斯丁》等書。

如需更多認識奧古斯丁,我們強烈推薦最為經典的奧古斯丁傳記——《希波的奧古斯丁》,除此之外,《追尋之旅:奧古斯丁傳》和《奧古斯丁圖傳》也可以讀;約翰·派博牧師曾在《至高喜樂的傳承》中記念奧古斯丁,我們也一併推薦給弟兄姐妹。

《<創世記>字疏(下)》譯者簡介

石敏敏,女,1969年12月生,哲學博士、浙江工商大學教授,著名學者,曾赴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維真學院、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訪學。寫作有《古典基督教思想的「自我」觀念》(與章雪富教授合著)等書,翻譯有《古代經注·卷1:創世記1-11章》、《古代經注·卷2:創世記12-50章》、《古代經注·哥林多前後書》、《古代經注·雅各書、彼得前後書、約翰一二三書、猶大書》、斐洛的《論凝思的生活》、《論摩西的生平》及《論律法》、查士丁《護教篇》、阿塔那修《論道成肉身》、奧利金《駁塞爾修斯》及《論首要原理》、凱撒利亞的巴西爾《創世六日》、尼撒的格列高利《摩西的生平》及《論靈魂和復活》、納西盎的格列高利《神學講演錄》、鄧恩《修道主義的興起》、帕利坎《基督教與古典文化》、奧古斯丁《道德論集》、《駁朱利安》、《論靈魂及其起源》、《論秩序:奧古斯丁早期作品選》、《<創世記>字疏(上)》和《<創世記>字疏(下)》等二十多部著作。

視頻

創世記字疏下 相關視頻

01_建立你的神學
03中國基督教教會歷史-元朝及元末清初的天主教a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