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躍雲(清朝官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躍雲(清朝官員) 劉躍雲(1737年1月22日-1808年11月22日),字伏先,又字服先,號青垣,室名貽拙齋。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今常州市武進區)人。武進西營劉氏第十五世。清朝政治人物、翰林、詩人、學者。

人物簡介

劉躍雲,字服先,劉綸之子,江蘇武進人,清朝官吏。乾隆三十一進士及第,授編修。累遷禮部侍郎。六十年,充會試副考官,以校閱失當下吏議,左遷奉天府府丞,罷歸。嘉慶四年,召為大理寺少卿,遷工部侍郎。上御門,躍雲誤班未至,左遷內閣學士。復授兵部侍郎。休致,卒。

殿試例糊名,躍雲對策,高宗親置上第,喜曰:「此劉綸子,不意朕竟得之!」及視學江西,有清名。高宗意鄉用,以忤和珅,主會試,坐浮言,黜。仁宗召起,老矣,終不竟其用。

生平概況

劉躍雲(1736~1808),字伏先,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丙戌科張書勛榜進士第三人。 乾隆三十一年,劉躍雲考取探花。授翰林院編修。乾隆三十五年,劉躍雲出任山東鄉試主考官。乾隆三十七年,經部引見,他已36歲且食俸五年,乾隆皇帝欽點他為中允。乾隆四十三年,劉躍雲累遷為中允,同年,出任禮部會試同考官。乾隆四十九年,又遷為內閣學士,提督江西學道。乾隆五十七年,劉躍雲升為禮部侍郎,出任山東鄉試主考官。乾隆五十九年,出任江西鄉試主考官。乾隆六十年,劉躍雲官至奉天府丞兼學政。同年,出任會試副考官。這一年,乾隆帝85歲大壽,特賜乙恩科。竇光鼐為正考官,升任禮部侍郎的劉躍雲與瑚圖禮為副總裁。經過嚴格審閱,將歸安的王以銜、王以軻弟兄二人分列第一、第二。因兄弟二人同時中式,一時引起議論。經過乾隆帝複試、殿試,劉躍雲嫌疑得以澄清。 嘉慶九年,劉躍雲官至尚書。嘉慶十三年(1808)劉躍雲去世。

職務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丙子鄉試順天舉人。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丙戌科探花。授翰林院編修。 殿試時須彌封姓名,乾隆帝親自將劉躍雲試卷置於鼎甲,放榜後高興地讚嘆:「此劉綸子,不意朕竟得之!」 三十八年(1773年):翰林院編修,充校勘《永樂大典》纂修兼分校官。 四十一年(1776年):翰林院編修。升右春坊右贊善,尋改任左春坊左贊善。 四十二年(1777年):升右中允。 四十三年(1778年):改左中允。 四十四年(1779年):升右庶子。 四十五年(1780年):改左庶子,以左庶子署理日講起居注官,升翰林院侍講學士。充武會試正總裁。 四十六年(1781年):翰林院侍講學士。十月初二日,升詹事府詹事,充文淵閣直閣事。 四十九年(1784年):四月,以詹事差任江西學政。五月十三日,遷內閣學士加禮部侍郎銜。 五十二年(1787年):內閣學士,兼經筵講官。二月二十二日,升工部右侍郎。九月,充武會試副考官。十二月十七日,以署理朱圭任改禮部右侍郎。 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十五日,實授禮部右侍郎。七月九日,改禮部左侍郎。 五十四年(1789年):以禮部左侍郎差任福建學政。九月十四日,以丁母憂離職。 五十七年(1792年):二月服闕,署理禮部右侍郎。七月,充山東鄉試正考官。八月七日,授禮部右侍郎。 五十九年(1794年):六月,以禮部右侍郎充江西鄉試正考官。 六十年(1795年):三月,以禮部右侍郎充會試副考官。四月,以校閱失當革職,以四品京堂補用,仍帶革職留任。隨後補授奉天府丞兼學政。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