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賀 - 漢朝廢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賀 - 漢朝廢帝

劉賀(前92年7月25日-前59年),漢武帝劉徹之孫,昌邑哀王劉髆之子,西漢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漢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後元元年(前88年),其父劉髆去世,年僅五歲的劉賀嗣位,成為西漢第二位昌邑王。元平元年(前74年),漢昭帝駕崩,因無子,劉賀被擁立為帝,在位僅27天,因荒淫無度、不保社稷而被廢,依舊回故地巨野做昌邑王。元康三年(前63年),被廢為海昏侯,移居豫章國(今江西南昌)。神爵三年(前59年),劉賀去世,史稱漢廢帝。2016年3月2日,海昏侯墓的墓主人得到確認,就是第一代海昏侯劉賀。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劉賀

別稱; 漢廢帝、昌邑王、海昏侯

所處時代; 西漢

出生地; 昌邑國

出生日期; 前92年7月25日

逝世日期; 前59年

主要成就; 成為西漢第九位皇帝

在位時間; 公元前74年7月18日―8月14日

人物生平

襲爵為王

劉賀的父親劉髆,是漢武帝劉徹之子,天漢四年(前97年),劉髆被封為昌邑王,成為西漢第一位昌邑王。後元元年(前88年)正月,昌邑王劉髆去世,諡號哀王,史稱昌邑哀王。劉髆死後,年僅五歲的劉賀嗣位,成為西漢第二位昌邑王。

擁立為帝

元平元年(前74年)四月十七日,漢昭帝劉弗陵去世,時年二十一歲。因為漢昭帝沒有子嗣,大將軍霍光徵召劉賀主持喪禮。璽書說:"詔令昌邑王:派代理執行大鴻臚事務的少府史樂成、宗正劉德、光祿大夫丙吉、中郎將利漢徵召王,乘坐七輛驛站的馬車前往長安府邸。"凌晨一點左右,用火燭照着打開璽書。這天中午,劉賀就出發了,下午四五點到定陶,趕了一百三十五里,侍從人員的馬一匹接一匹死在路上。郎中令龔遂向劉賀進諫,劉賀才令郎官、謁者五十多人返回昌邑。劉賀到濟陽,尋求鳴叫聲很長的雞,路上買合竹杖。經過弘農,讓身材高大的奴僕善用裝載衣物的車輛裝載搶來的女子。到了湖縣,使者就此事責備昌邑相安樂,安樂告訴龔遂,龔遂進去問劉賀,劉賀說:"沒有這事。"龔遂說:"即使沒有,為什麼因為捨不得一個善來敗壞名聲呢?請把善交給法官處置,來洗刷大王。"就揪住善,交給衛士長執行法津。

劉賀到霸上,大鴻臚在郊外迎接,主管車馬的騶官奉上皇帝乘坐的車子。劉賀讓他的僕從壽成駕車,郎中令龔遂同車。劉賀天明到了廣明東都門,龔遂說:"按禮制,奔喪望見國都就要哭。這已是長安的東郭門。"劉賀說:"我咽喉痛,不能哭。"到了城門,龔遂又說,劉賀說:"城門和郭門一樣的。"將到未央宮的東門,龔遂說:"昌邑國的弔喪帳篷在這個門外的大路北,不到弔喪帳篷的地方,有南北方向的人行道,離這裡不到幾步,大王應該下車,向着宮門面向西匍匐,哭至盡情哀傷為止。"劉賀同意。同年六月初一日,到了那裡,按禮儀的要求哭喪。劉賀接受皇帝璽印和綬帶,繼承帝位,尊漢昭帝皇后上官氏(即上官太后,霍光外孫女)為皇太后,史稱"漢廢帝"。並令其嗣漢昭帝,算是漢昭帝的嗣子(也稱繼子)。

廢黜帝位

劉賀在位二十七日以來,使者往來不斷,拿着旄節下命令給各官署徵調並索取物資,共一千一百二十次。文學光祿大夫夏侯勝、侍中傅嘉等多次進諫,規勸過失,劉賀竟派人按簿冊責問夏侯勝,又把傅嘉捆起來關進監獄。劉賀荒淫無道,喪失帝王禮義,攪亂朝廷制度。大臣楊敞等多次進諫,不但不改,反而一天比一天更利害,霍光擔心劉賀要危及國家,使天下百姓不安,便與群臣商議,稟告皇太后上官氏,廢掉劉賀讓他返回昌邑國(治所在今山東省巨野縣),賜給他湯沐邑二千戶,從前昌邑哀王劉髆的家財全給了劉賀。對昌邑哀王劉髆的四個女兒也各賜湯沐邑一千戶。其後不久,昌邑國被廢除,降為山陽郡。劉賀被廢後,大將軍霍光另立漢武帝曾孫劉詢為皇帝,是為漢宣帝。

宣帝忌憚

漢宣帝即位後,內心忌憚劉賀,元康二年(前64年),漢宣帝派使者賜給山陽太守張敞璽書說:"詔令山陽太守:要謹慎防備盜賊,注意往來過客,不要泄露這條詔令!"張敞於是分條稟奏劉賀平日行為,說明他的廢亡之狀,說:"臣敞地節三年(前67年)五月任職山陽,故昌邑王住在從前的宮中,在裡面的奴婢一百八十三人,關閉大門,開小門,只有一個廉潔的差役領取錢物到街上採買,每天早上送一趟食物進去,此外不得出入。一名督盜另管巡查,注意往來行人。用故王府的錢僱人為兵,防備盜賊以保宮中安全。臣張敞屢次派官員前去察看。地節四年(前66年)九月中,臣張敞進去察看他的情況,故昌邑王二十六七歲,為人臉色很黑,小眼睛,鼻子尖而低,鬍鬚很少,身材高大,患風濕病,行走不便。穿短衣大褲,戴着惠文冠,佩玉環,插筆在頭,手持木簡趨前謁見。臣張敞與他坐在庭中談話,看到他的妻子奴婢。我想用話觸動他,觀察他的心意,就用惡鳥試探他,說:'昌邑有很多貓頭鷹。'故昌邑王答道:'是的,以前我西行到長安,根本沒有貓頭鷹。回來時,東行到濟陽,就又聽到貓頭鷹的叫聲。'我看到他的子女持轡,故昌邑王跪着說:'持轡的母親,是嚴長孫的女兒。'我才知執金吾嚴延年字長孫,女兒羅紨,以前是故昌邑王的妻子。觀察故昌邑王的衣服、言語、舉動,白痴呆傻。十六個妻子,二十二個兒女,其中十一個兒子,十一個女兒。我冒昧上報他們的名籍與奴婢、財物簿冊。臣張敞以前上書說:'昌邑哀王的歌女、舞女張修等十一人,沒有子女,又不是姬妾,只是良人,沒有官名,昌邑哀王死後應當放她們回家。太傅豹等擅自強留,認為是昌邑哀王園中人,我認為按法不當留,請求放她們回家。'故昌邑王聽到後說:'宮中人守陵園,病了的應當不治療,互相殺傷的應當不處罰,本來就想讓她們快點死,太守為什麼卻想放了她們呢?'可見他的天性就是喜好敗亂傷亡,最終也看不到一點仁義。後來丞相御史把我的上書奏上,奏摺被批准。她們都被送回家。"漢宣帝因此知道劉賀不值得忌憚。

削邑去世

元康三年(前63年)三月,漢宣帝下詔說:"曾聞舜弟象有罪,舜為帝後封他於有鼻之國。骨肉之親明而不絕,現封故昌邑王劉賀為海昏侯,食邑四千戶。"侍中、衛尉金安上書說:"劉賀是上天拋棄的人,陛下至仁,又封為列侯。劉賀是個愚頑廢棄之人,不應該奉行宗廟及入朝行朝見天子之禮。"奏摺得到漢宣帝批准。劉賀便前往封國豫章。

幾年之後,揚州刺史柯奏劉賀與故太守卒史孫萬世來往,孫萬世問劉賀:"從前被廢時,為什麼不堅守不出宮,斬大將軍,卻聽憑別人奪去天子璽印與綬帶呢?"劉賀說:"是的。錯過了機會。"孫萬世又認為劉賀將在豫章封王,不會久為列侯。劉賀說:"將會這樣,但不是應該談論的。"有關部門審訊核實,請求逮捕。漢宣帝詔令削去劉賀三千戶食邑。神爵三年(前59年),劉賀去世。

親屬成員

父輩

祖父:漢武帝劉徹

祖母:孝武皇后李氏(追諡)

父親:昌邑哀王劉髆

兒子

海昏侯劉充國

海昏侯劉奉親

海昏厘侯劉代宗

孫子

海昏原侯劉保世,劉代宗之子

曾孫

海昏侯劉會邑,劉保世之子

嫡裔

劉賀死後,豫章太守廖奏道:"舜封象在有鼻,象死不為他設立後繼者,認為暴亂之人不應該當一國的始祖。海昏侯劉賀去世,上報有關部門,應當作為他的後繼者的是他的兒子劉充國;劉充國去世,又上報他的弟弟劉奉親;劉奉親又去世,這是上天要斷絕他的祭祀。陛下聰明仁愛,對於劉賀很厚重,即使是舜對象也沒法超過。應該按禮制斷絕劉賀的後繼,奉行天意。希望交給有司商議。"討論的結果,都認為不應該為他立嗣,封國被除。

初元三年(前46年),漢元帝劉奭又封劉賀的另一個兒子劉代宗為海昏侯,是為海昏厘侯,劉代宗傳位給兒子海昏原侯劉保世,劉保世傳位給兒子劉會邑。

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代漢建立新朝時,海昏侯國被廢除,劉保世被削藩貶為庶民。後來劉秀建立東漢王朝,恢復劉氏天下,劉會邑又被恢復為海昏侯。約到東漢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海昏被分拆成建昌、海昏兩個縣。

軼事典故

當初劉賀在封國時,屢有怪異。曾見到白犬,三尺高,沒有頭,狗頸以下像人,卻戴着一頂帽子。後來見到熊,身邊的人都看不到。又有大鳥飛來,停在宮中。劉賀得知,很厭惡這些,就拿這些事問郎中令龔遂。龔遂為他講明緣故。劉賀仰天嘆息說:"不祥的事為什麼屢次到來?"龔遂叩頭說:"臣不敢隱瞞忠心,多次陳述危亡的誡鑒,大王不高興。國家的存亡,難道只是我說嗎?希望大王心內衡量一下自己。大王學習《詩》三百零五篇,《詩》中人事透徹,王道齊備,大王的行為符合《詩》中的哪一篇?大王位為諸侯王,行為比庶人更污穢,憑這樣的行為要想保存國家很難,要滅亡則很容易,應該好好想想。"後來又有血弄髒了劉賀的座席,劉賀問龔遂,龔遂大聲叫號說:"宮室不久將空,凶兆屢次來到。血,是陰憂凶象。應該畏懼謹慎反省自己。"劉賀終究還是沒有改變行為。過了不久,被立為帝。

劉賀即位以後,夢見蒼蠅屎堆積在西階的東面,約五六石,用大瓦覆蓋,揭開一看,是蒼蠅屎。問龔遂,龔遂說:"陛下讀過的《詩》不是說過嗎?'往來不停的蒼蠅,停在籬笆上,和易近人的君子,不要聽信讒言。'陛下身邊進讒言的小人很多,這些人就像蒼蠅一樣可惡啊!應該選拔先帝大臣的子孫與先帝親近的人作為侍中人員。如果不能疏遠昌邑舊人,聽信採納讒言和阿諛奉承,一定會有凶禍。希望反禍為福的話,應全部放逐他們。我應當先被放逐啊。"劉賀不採用他的意見,終於被廢。

藝術形象

日期 劇名 演員 2002年

《烏龍闖情關》

鍾衛華

2014年

《雲中歌》

後世紀念

史籍記載

《漢書·卷八·宣帝紀第八》

《漢書·卷九·元帝紀第九》

《漢書·卷六十三·武五子傳第三十三》

《漢書·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傳第三十八》

《資治通鑑·卷二十二》

陵墓遺址

2013年3月,媒體報道已發掘兩年,位於江西省新建縣大塘坪觀西村墎墩山的墎墩墓可能是昌邑王劉賀墓。劉賀的身份極為複雜,既當過皇帝又當過王和侯,在歷史上比較少見,所以墓葬有可能是按照皇帝級別的規格下葬的。由於主墓室還沒有進行發掘,所以這一切都只是初步的推斷。如果墓主人真是劉賀的話,那麼附近城池的遺址應該就是海昏侯都城的遺址。

2015年11月4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南昌西漢海昏侯墓階段性考古成果,該墓園是我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對復原西漢列侯葬制和園寢制度價值巨大。

2016年1月17日,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人身份確認為西漢第一代海昏侯劉賀。考古隊員開啟內棺後發現尚存墓主人遺骸痕跡,在遺骸的腰部位置,放置着一枚白色玉印,玉印上刻有「劉賀」二字。

國家文物局駐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隊隊長信立祥介紹,考古人員通過三批文物確認墓主身份。第一批文物是出土木牘。木牘是墓主生前寫給漢朝皇帝的奏摺,奏摺中所寫的年代,與劉賀做海昏侯的年代符合。第二批是一批出土金器。金器是墓主生前進貢給漢朝皇帝的,金器上寫有海昏侯「臣賀」字樣。第三是在內棺墓主人腰間部位發現的私人印章,印章上寫有劉賀二字。

南昌漢代海昏侯墓是目前我國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發掘至今,共出土金器、青銅器、鐵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編、草編、紡織品和簡牘、木牘等各類珍貴文物近兩萬件,是江西省迄今發現的出土文物數量最多、種類最豐富、工藝水平最高的墓葬。

野史傳說

劉賀在鄱陽湖上曾往返棹舟浮江,至贛水口憤慨而還,後人稱此地為"慨口"。

由於400年後的晉大興二年(318年)這裡發生大地震,鄱陽湖底此時發生劇烈的地質運動,鄱陽湖與長江分離,只留下湖口入江,地理變化太大,所以已無人知道"慨口"在什麼地方,只留下歷史的煙雲飄渺往還。

歷史評價

夏侯勝等:"使人簿責勝,縛嘉系獄。荒淫迷惑,失帝王禮誼,亂漢制度。"

班固《漢書》:"受璽以來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徵發,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

盧植:"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之桐宮。昌邑王立二十七日,罪過千餘,故霍光廢之。"[1]

參考文獻

  1. 劉賀,360 ,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