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詞(891年-955年),字好謙。大名元城(今河北大名)人。[1] 五代時期名將。

劉詞早年隸屬後梁名將楊師厚麾下,以勇悍聞名。

後轉仕前晉(後唐),於後唐末帝時為禁軍軍校。屢次參與梁晉爭霸之下的戰役。

後晉、後漢時,劉詞隨軍出征,相繼平定張從賓范延光李金全、安重榮及杜重威叛亂,以戰功建節,並隨樞密使郭威平河中之亂。

後周建立後,領軍參與高平之戰,聯合主力大敗北漢。累官至永興節度使兼侍中。

顯德二年(955年),劉詞去世,年六十五。獲贈中書令,諡號「忠惠」。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劉詞                 出生時間         891年
                字 號         字好謙                 去世時間         955年
                所處時代         五代                 出生地         大名元城
                民族族群         漢族                 官 職         永興軍節度使、侍中、行京兆尹
                  追   贈         中書令,諡號:忠惠                  主要成就         討伐河中,高平之戰大敗北漢

人物生平

早年坎坷

劉詞於後梁末帝貞明(916年-921年)年間從軍於後梁名將、魏博節度使楊師厚麾下,以勇悍聞名。楊師厚死後不久,其牙兵「銀槍效節軍」因朝廷處置不當而發生譁變。晉王李存勖趁機進軍占領魏博鎮,招降包括劉詞在內的楊師厚舊部。此後,劉詞以前晉、後唐將領的身份,屢次參與梁晉爭霸之下的戰役,史稱「兩河之戰,無不預焉」。

  • 同光(923年-926年)初年,劉詞憑藉軍功,升為效節軍使,又轉任劍直指揮使(《新五代史》作長劍指揮使)。後因得罪權臣,劉詞被貶為汝州小校,滯留十餘年。
  • 清泰(934年-936年)初年,後唐末帝下詔命各鎮選取驍勇善戰者補充至禁軍,劉詞得到機會,被選為禁軍軍校。[2][3]

兩朝勇將

  • 天福二年(937年),東都(洛陽)巡檢使張從賓發動叛亂,殺皇子石重信石重乂,據汜水關以拒官軍。後晉高祖石敬瑭派奉國都指揮使侯益、護聖都指揮使杜重威率軍五千進屯虎牢關,劉詞亦隨軍出征,於汜水大破叛軍萬人,張從賓落水身亡。他又隨招討使楊光遠北定鄴都(今河北大名縣西北),平天雄軍節度使范延光之亂,以功升任奉國第一軍都虞候。
  • 天福五年(940年)五月,安遠軍節度使李金全拒絕移鎮,引南唐入援,據安州叛亂。劉詞奉命隨新任安遠軍節度使馬全節出師討伐,破南唐軍一萬餘人,收復安州,因功再升為奉國都校,累加為檢校司空。

天福六年(941年)十一月,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從進叛亂,至十二月,成德軍節度使安重榮亦起兵響應。劉詞又隨天平軍節度使杜重威在宗城(今河北威縣東)大敗安重榮。待到包圍鎮州(成德軍首府)時,劉詞親自登上雲梯,身先士卒,以「先登」之功被任命為檢校司徒、泌州刺史。鎮州之叛平息後,劉詞又任襄州行營都虞候,參與圍攻襄州(山南東道首府)。襄州被攻克後,劉詞憑藉戰功再次升遷為泌州團練使。又改任房州團練使。在一年多的任內,他為政寬容,使百姓都感到便利。後漢高祖劉知遠稱帝後,劉詞再任奉國左廂都指揮使(一作奉國右廂都指揮使、奉國右廂都校),遙領閬州防禦使。

  • 天福十二年(947年),劉詞參與討伐叛亂的成德軍節度使杜重威。每次戰鬥時,他與同為奉國右廂都指揮使的王殷都率先力戰。杜重威投降後,劉詞因功被加為檢校太保。 [4]

圍攻蒲州

乾祐元年(948年)三月,河中(護國軍)節度使李守貞自稱秦王,與鳳翔、永興二鎮一同發動叛亂。後漢隱帝劉承祐先派天平軍節度使白文珂等圍攻李守貞,但各軍只分駐於潼關、同州、咸陽等地。唯一逼近長安(永興軍首府,今陝西西安)的大將郭從義、王峻又勢如水火,互相交惡,使得平叛進展緩慢。八月,劉承祐命樞密使郭威(後周太祖)西征,總統諸軍。同月,劉詞被任命為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兼河中行營馬步都虞候,遙領寧江軍節度使,參與對河中李守貞的圍攻。

郭威抵達前線後,召開軍事會議,在會上採納了鎮國軍節度使扈彥珂的建議,決意先攻李守貞,再破其餘二鎮。不久後,經過郭威的部署,後漢軍以三路包圍蒲州(河中鎮首府,今陝西永濟)。

劉詞等首先攻克蒲州外的險要之地蒲津關(又名西關城),得以在黃河西岸立營(稱河西寨),而常思、郭威分別於蒲州城南、城西立營,後漢軍對蒲州形成了合圍之勢。乾祐二年(949年)正月,郭威西行,以迎擊援救鳳翔鎮的後蜀軍。蒲州守軍聞訊後,於此月四日派驍勇之士一千餘人(《舊五代史》作數千人),沿黃河南行,分三道襲入河西寨中。劉詞不為所動,整軍迎擊,大敗叛軍,斬首七百餘級,「自是(李)守貞喪膽,不復有奔突之意」。四月,蒲州城中糧盡,李守貞的數次突圍都遭遇失敗。七月,郭威、劉詞等破蒲州,平河中之叛。劉詞在戰後得到郭威表薦,以功拜鎮國軍節度使。 [5][6]

功加使相

  • 乾祐三年(950年)四月,劉詞移鎮邢州,任安國軍節度使,獲加食邑。
  • 廣順元年(951年)正月,郭威建立後周政權,劉詞被加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使相。
  • 廣順三年(953年)八月,劉詞被改授為河陽三城節度使。 [7][8]

河陽之戰

  • 顯德元年(954年)正月,劉詞獲加官檢校太尉。同月,郭威駕崩,其養子柴榮即位,即後周世宗。北漢世祖劉崇聞訊後,趁機聯合契丹南下,進逼潞州(今山西長治)。柴榮率軍親征,劉詞則從鎮所出發,領軍參戰。
  • 三月十九日,後周軍於高平縣南的高原與北漢軍展開決戰。但戰鬥方才進行,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樊愛能、步軍都指揮使何徽便首先敗退,擅自南逃,使得東廂步、騎軍大亂。柴榮被迫親自率領騎兵臨陣督戰,後周軍受到激勵,奮勇向前,大敗北漢軍。此時,劉詞正率軍趕赴高平,在途中遭遇南逃敗軍。樊愛能等人勸阻劉詞說:「我軍已敗,不比再前進了。」劉詞不聽,仍疾馳北上,於日暮時分及時抵達,與後周軍主力會合,徹底擊敗了企圖頑抗的北漢軍一萬人,臨陣斬殺北漢大將張暉、樞密使王延嗣。 戰後,柴榮對劉詞頗為嘉賞,命他為隨駕都部署,又授河東道行營副都部署。七月,劉詞改任永興軍節度使兼侍中,行京兆尹。[9] [10]

病逝京兆

  • 顯德二年(955年)冬,劉詞因病在京兆府(今陝西西安)逝世,享年六十五歲。朝廷追贈中書令(《新五代史》作侍中),賜諡「忠惠」。[11][12]

人物成就

  • 屢戰有功:後梁末帝時,劉詞投身名將楊師厚麾下,以勇悍聞名。後歸降前晉,屢次參與梁晉爭霸之下的戰役。
  1. 後晉天福二年(937年),參與平定東都(洛陽)巡檢使張從賓及天雄軍節度使范延光的叛亂。
  2. 天福五年(940年),隨軍進討安遠軍節度使李金全之亂,破南唐軍一萬餘人,收復安州。次年,又隨天平軍節度使杜重威在宗城(今河北威縣東)大敗反叛的成德軍節度使安重榮,進而包圍鎮州(成德軍首府)。旋即南下參與圍攻襄州。
  3. 後漢天福十二年(947年),參與討平杜重威叛亂。乾祐元年(948年),隨樞密使郭威平河中李守貞之亂。
  4. 後周顯德元年(954年),領軍趕赴高平,會合主力大敗入侵的北漢軍。[13]
  • 愛民舉賢:劉詞雖為武將,但從不以苛政擾民。不僅如此,他還能夠知人善任,出任永興軍節度使時,劉詞相繼徵辟趙普楚昭輔王仁贍等人為幕僚,這些人後來都成為了北宋的重臣。[14]

人物典故 

  • 劉詞在地方閒暇時,常常被甲枕戈入睡。旁人問他為何這麼做,劉詞回答:「我憑藉作戰勇敢而取得富貴,不可有一日忘本。一旦安於溫飽,就會疲懈筋力,將來國家有難,我何以為報!」 [15][16]

人物評價

  • 薛居正:①詞發身軍校,亟歷戎事,常以忠勇自負。洎領藩鎮,能靖恭為治,無苛政以撓民,諡以忠惠,議者韙之。[17](《舊五代史》)②自(何)福進而下,皆將帥之英也,擁旌作翰,諒亦宜然。 [17](《舊五代史》)
  • 張預:孫子曰:「惟民是保而利合於主,國之寶也。」詞被甲枕戈而臥,思以報國。又曰:「軍擾者,將不重也。」詞神氣自若而退奔突是也。 [18](《十七史百將傳》)

史料記載

  •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四·(周書)列傳四》 [17] 
  • 《新五代史·卷五十·雜傳第三十八》 [19]

參考資料

  1. 《新五代史·卷五十·雜傳第三十八》:劉詞,字好謙,大名元城人也。
  2.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四·(周書)列傳四》:清泰初,詔諸道選驍果以實禁衛,由是得入典禁軍。
  3. 《新五代史·卷五十·雜傳第三十八》:​廢帝時,詔諸州鎮選驍勇者充禁軍,詞得選為禁軍校。
  4.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四·(周書)列傳四》:從太祖平鄴,加檢校太保。
  5. 《新五代史·卷五十·雜傳第三十八》:漢軍討李守貞於河中,詞以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領寧江軍節度使,為行營都虞候,以功拜鎮國軍節度使。
  6.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四·(周書)列傳四》:河中平,太祖嘉之,表其功為華州節度使,歲余,移鎮邢台。
  7.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四·(周書)列傳四》:三年秋,改鎮河陽。
  8. 《舊五代史·卷一百一十三·(周書)太祖紀四》:(廣順三年)八月……庚申,邢州節度使劉詞移鎮河陽。
  9. 《新五代史·卷五十·雜傳第三十八》:世宗戰高平,樊愛能等軍敗南走,遇詞而止之曰:「軍敗矣,可無前也。」詞不聽,輒趣兵以進,世宗嘉之,以為隨駕都部署。及班師,以為河東行營副都部署,徙鎮永興。
  10. 《舊五代史·卷一百一十四·(周書)世宗紀一》:(顯德元年)秋七月……河陽劉詞移鎮永興軍,加兼侍中……
  11. 《新五代史·卷五十·雜傳第三十八》:明年卒於鎮,年六十五,贈侍中,諡忠惠。
  12.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四·(周書)列傳四》:二年冬,以疾卒於鎮,年六十有五。贈中書令,諡曰忠惠。
  13.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四·(周書)列傳四》:顯德初,世宗親征劉崇,詞奉命領所部兵隨駕,行及高平南,遇樊愛能等自北退回,且言官軍已敗,止詞不行,詞不聽,疾驅而北。世宗聞而嘉之,尋命為隨駕都部署,又授河東道行營副部署。其年夏,車駕還京,授永興軍節度使,加兼侍中,行京兆尹。
  14. 《宋史·卷五百五十六·列傳第十五》:周顯德初,永興軍節度劉詞辟(趙普)為從事,詞卒,遺表薦普於朝。
  15. 《新五代史·卷五十·雜傳第三十八》:詞居暇日,常被甲枕戈而臥,謂人曰:「我以此取富貴,豈可一日輒忘之?且人情易習,若一墮其筋力,有事何以報國!」
  16.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四·(周書)列傳四》:在郡歲余,臨事之暇,必被甲枕戈而臥,人或問之,詞曰:「我以勇敢而登貴仕,不可一日而忘本也。若信其溫飽,則筋力有怠,將來何以報國也!」
  17. 17.0 17.1 17.2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四·(周書)列傳四》 .國學導航.2015-11-25
  18. 《十七史百將傳·卷十》.國學導航.2015-11-25
  19. 《新五代史·卷五十·雜傳第三十八》.國學導航.201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