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目錄

劉節

劉節,號子植,浙江永嘉人。其父劉景晨,民國初年曾任知縣。 民國15年(1926),劉節由上海國民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所,隨名師梁啓超、王國維等人學習,發表《洪範疏證》和《好大王碑考釋》,在古史研究方面嶄露頭角。《洪範》是《尚書》中的一篇,劉節對其著作年代提出疑問,為之疏證,得出《洪範》的著作年代,在《王制》編成至《呂氏春秋》成書之間的推斷。《好大王碑考釋》對朝鮮古代史和古代地理的考證和推斷,成就超過了前人。

民國17年(1928)在清華大學畢業後,到天津大學任講師。民國19年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翌年回到北平,任北平圖書館編纂委員會金石部主任,民國24年轉到燕京大學任教。在北平時,他繼續從事古器物和古文獻的考釋工作,成果有《周南召南考》、《古邢國考》等。    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到上海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任教,後來又到成都金陵大學文化研究所任職。民國29年(1940)秋至民國33年,他的生活條件相當艱苦,但仍然治學不輟,其《歷史論》、《人性論》、《中國古代宗族移殖史論》等專著,都是在這一時期寫成的。《中國古代宗族移殖史論》論證了中國從初民社會起就都有圖騰組織,中國古代是從圖騰社會發展為有姓氏制度的城邦,再由有姓氏的奴隸社會發展為初期封建社會。在重慶幾年,劉節還寫了考證《詩經》、考釋諸子的文章,如《老子考》等。    民國33年(1944),入中央大學任教。民國35年南下廣州到中山大學任教。繼續對中國古代氏族、部族歷史進行研究。其《麥氏四器考》論證了麥氏與牟菜、微盧、苗黎族的關係,認為他們都是出於古代的貊貉族。翌年寫成《釋嬴》,證明黃帝的傳說源於嬴氏部族;黃帝,實為嬴圖騰部族之轉化。   在探討中國古代民族史的同時,劉節重視對中國古代語言史的研究。他對金石學、音韻學、訓詁學的造詣很深。上自甲骨文字、古金文字和古陶文,下至秦篆漢隸、六朝隋唐碑帖上的別體字、異體字,無不博覽精研。他著有《廣韻聲類》一書,考明古代聲類分合的關係。後又再撰《言語古物學》等文章。1949年寫出《古代成語分析舉例》一文,分析了中國古代語詞的特點。他認為,語言中最基本的東西有兩樣:語根和語法。從語根可以發現古代人的名物制度,從語法則可發現古代人的意識形態。    1949年10月廣州解放,他繼續留在中山大學任教。1950年至1954年任歷史系主任。他一直堅持在教學第一線,先後開出《中國通史》、《殷周史》、《中國古代史學史》等多門課程,並為研究生和青年教師講《左傳》。他治學孜孜不倦,同時積極參加史學界重大學術問題的討論,先後發表了大量論文,如《西周的社會性質》、《曹操對於改造社會制度方面的貢獻》、《中國思想史上的「天人合一」問題》、《孔子的「唯仁論」》、《墨子的「兼愛」和實利思想》等,比較系統地闡述了他的歷史觀點。    劉節為人耿直。在學術問題上勇于堅持自己的觀點。在五六十年代濃厚的「左」的氛圍條件下,他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多次批評,但他並不因此而放棄教學科研工作。1977年7月因病在廣州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