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廣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廣均
劉廣均
出生 (1929-07-15) 1929年7月15日(94歲)
國籍 中國
籍貫 天津
民族 回族
母校 清華大學物理系
職業 同位素分離專家
研究領域
擴散法的應用和離心法的理論

劉廣均[1]

同位素分離專家。回族。1929年7月15日生於天津。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高級工程師。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從事鈾同位素分離專業,在擴散法的應用和離心法的理論上作出貢獻。

教育背景

  • 1948年 他剛讀完高中二年級,就以北京考區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
  • 1952年8月 他從物理系畢業後,留在清華大學物理教研組任助教。

工作經歷

  • 1956年9月 國家負責核工業的二機部選派了幾十名大學畢業生到蘇聯學習原子能專業,由於其中有些人以前沒學過原子核物理,就請清華大學派劉廣均去輔導。
  • 1958年5月 蘇聯班畢業後回到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同年任同位素分離教研室主任,和餘興坤,梁猷能等共同籌建了中國大學中唯一的一個鈾同位素分離專業。
  • 1963年1月 上級領導決定調劉廣均到二機部,參加中國核工業建設工作。
  • 1963年2月 劉廣均到二機部報到後,於3月到鈾濃縮工廠任副總工藝師兼中央實驗室主任。
  • 1982年8月 組織上調劉廣均到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任總工程師,負責新型分離機器的研製工作。
  • 1989年4月至12月 他到美國羅徹斯特大學任客座教授。
  • 1991年 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1987年起 任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從事鈾同位素分離專業,在擴散法的應用和離心法的理論上作出貢獻。在生產廠時負責生產技術工作,參與並組織採取多項革新措施,特別是在技術改造和提高級聯效率的措施上作出了正確決策,使濃縮鈾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大大提高。在擔任國家「七五」重點攻關項目離心機研製的技術總負責人期間,通過協調組織總體設備研製的六大環節,大大推動了研製進度。在分離理論研究方面,提出擴散級聯最佳運行條件的三種判據,闡明了濃度干擾的傳播規律。在氣體分子運動論方面,提出了建立玻耳茲曼方程式的模型方程的一種新方法,推導出輕微稀薄氣體中的熵增量公式。他是國家"七五"重點攻關項目專用設備研製的技術總負責人,通過總結設備研製的六大環節,曾大大推動了專用設備研製進程。在專用設備研製技術攻關過程中,在分離理論研究方面,提出專用設備最佳運行條件的三種判據,闡明了濃度干擾在專用設備運行中的傳播規律,對實際運行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在氣體分子運動論方面,提出了建立玻爾茲曼方程的模型方程的一種新的方法,推導出輕微稀薄氣體中的熵增量公式,多篇論文發表於美國《流體物理》雜誌,受到國際同行重視。

主要獎項

  • 1985年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首位。
  • 1987年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首位。

參考資料

  1. 劉廣均 中國科學院學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