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家隔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家隔鎮隸屬於湖北省漢川市,居漢川市城北4.5公里。劉家隔鎮東部是新河鎮,南面是仙女山街道,西南與刁汊湖養殖場接壤,西面是新堰鎮、韓集鄉,西北與應城市接壤,東北與雲夢縣接壤,北鄰麻河鎮。劉家隔鎮面積121.76平方千米(2017年)。轄1個居委會、38個村委會。該鎮民俗文化豐富,名勝古蹟,基礎設施完善,鎮內特色農業及經濟發展良好。[1]

中文名稱: 劉家隔鎮

外文名稱: Liujiage Town

別 名: 劉隔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中國華中

下轄地區: 1個居委會和38個村委會

政府駐地: 同樂大道29號

電話區號: 0712

郵政區碼: 431615

地理位置: 湖北省漢川市北部

面 積: 121.76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45181人(2017年)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元通寺

機 場: 天河國際機場

火車站: 漢川站

車牌代碼: 鄂K

地理環境

劉家隔鎮位於漢川市北境,西鄰應城南垸,北毗古澤雲夢,與古渡麻河鎮隔漢北河相望。

人口

全鎮人口約45181人(2017年)。

經濟

耕地面積12萬畝,水面8619畝。其中,優質商品糧基地7萬畝,年產商品糧5600萬公斤;優質蓮藕基地4.5萬畝,年產量6700萬公斤。境內膏壤平川,盛產糧食、蓮藕、荸薺、水禽,是全市最大的優質商品糧基地、最大的優質蓮藕基地、最大的水禽養殖基地,擁有全市最大的糧食加工企業群和最大的蓮藕交易市場,蓮藕產品遠銷美國、泰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是鑲嵌在江漢平原上的一塊璞玉。

全鎮地處平原,地勢較低,四季分明,適宜農業開發。盛產優質稻,是漢川最大的優質商品糧基地,有漢川「四大糧倉」之美譽;盛產優質蓮藕,是漢川最大的優質蓮藕基地,建有全市首家蓮藕深加工項目,已形成了蓮藕種植、深加工、經銷的產業鏈;鮮魚、河蝦、蓮籽、茭白、菱角等風味獨特,盛名遠揚。我們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已逐步形成了集約化、基地化、產業化農業生產格局,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民營企業發展喜人,形成了紡織、農副產品加工、塑料製品、水產養殖等支柱產業,產品行銷全國。

2011年,劉家隔鎮社會生產總值達到52490萬元,財政收入1928萬元,實現本級財政總收入132萬元,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10萬元,完成和超額完成全年責任目標;全年招商引資1430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0099萬元,比2010年增長340%,固定資產投資19000萬元,同比增45%;工業總產值39040萬元,同比增長136%,農業總產值52090萬元,2011年人平純收入7289元。

2012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0.88億元,比上年增長24%。其中,工業總產值5.29億元,比上年增長35.34%,農業總產值5.59億元,比上年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8558元,比上年增長17.41%。完成財政收入2400萬元,其中地稅443.6萬元,國稅250萬元。

2011年,劉家隔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編輯出版了《招商引資指南》,鎮招商辦堅持每月及重要節假日通過短信平台向登記在冊的劉家隔籍在外能人發送慰問短信,着力打好親情牌,以招商引資為龍頭,積極推進引鳳還巢、項目建設,全鎮共招商引資項目31個,其中鎮工業集中發展區簽約項目12個,投產項目2個,正在開工建設項目4個;金鼓城家居產業園簽約項目19個,正在開工項目7個,其中億元項目3個,5000萬元至1億元項目2個,引進資金27000萬元,全國家居產業巨頭成都雙虎現已簽約落戶劉家隔。鎮工業集中發展區以湖北天仙紡織、漢川金鑫紡織、漢川聖邦服飾為龍頭的紡織服裝業,年可完工業總產值2億元,預計到2012年10月份,新榮豪皮草、雅詩麗蘭,年可完成總產值4億元,實現利稅3000萬元;三龍米業、竹園米業為主的20多家糧食加工企業,年可完成工業總產值2.5億元,可創利稅2000萬元;金鼓城家具產業園,現已投入資金1.5億元完成園區的規劃、道路建設、通水通電等配套設施,已有4家企業總投資近4億元入駐建設(湖北寶譽家私有限責任公司、湖北金海家居有限責任公司、湖北省江祥華家俱有限責任公司、湖北勝華家俱有限公司),預計2012年底可建成投產,年可完成總產值近7億元,實現利稅1億元,該園區建成後,可入駐企業50家,形成配套的商業、服務業、房地產業,園區人口可達3萬人,年生產總值達100億元。

交通運輸

劉家隔鎮歷史悠久,是久負盛名的千年古鎮。改革開放以來,劉家隔鎮水陸連網,交通發達,向北62公里抵孝感,東南64公里達武漢;川劉、劉麻、蝦民、蝦三四條幹道穿全境,境內公路村村連線,黃金水道漢北河、民樂渠、北乾渠等水網交織,通江達海。

武荊高速(滬蓉高速武荊段)穿境而過,境內"漢川互通"距107國道13.1公里、距京珠高速21.05公里。與天河機場、亞洲第一大鐵路編組站一線相連,是北倚漢北河,南攬武荊高速、漢孝一級公路、川劉一級公路、漢川至武漢一級公路水陸的交通便利的千年古鎮。而依託互通籌建的小興工業園區將是承接全國輻射、融入武漢城市經濟圈的前沿。

社會事業

2011年,我鎮依法依規,對城鄉低保工作進行了清理整頓,清理出農村低保戶128名、城鎮低保戶14,落實城鎮低保共718戶,進行鎮前公開公示,發放低保金145.9萬元。五保老人255人,其中集中供養的121人,分散供養134人,年人均補助生活費1884.7元。60歲以上農村退伍軍人補助發放100多人;為120戶特困家庭解決臨時救助資金5萬餘元。通過開展春節「訪民生,送溫暖」的慰問活動,共慰問群眾181戶,發放慰問金1.81萬元;

衛生條件不斷改善,更新改造劉隔衛生院、劉隔血防站;積極推進鄉村衛生一體化建設,改制、合併、新辦村衛生室推行基本藥物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鋪開,2011年農村合作醫療應徵收37000人次,完成率100%。全力推進血防綜合治理工作,改廁6300座,新建沼氣池460口,血防查螺755.94萬平方米,藥物滅螺538.49萬平方米,查病16729人,治療及擴大化療5963人。農村危房改造和因災倒房恢復重建186戶,投入160萬元修繕改造了鎮福利院,低收入和受災群眾得到有效救助,低保在動態管理中實現應保盡保、應退則退,絕對貧困人口進一步減少。全鎮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水平逐年提高,2011年計劃生育率達88.21%,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51‰,出生性別比100:132,計生工作名列全市第一,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完成29786人,達到全覆蓋。

均衡教育資源,金鼓城小學建設全面開工。中考成績持續走高,教育部門在年度專項考評中,取得了喜人成績。充分挖掘千年古鎮文化底蘊,提升古鎮形象,積極發展文化事業,豐富人民群眾精神生活,農家書屋建設有序推進,廣泛開展「文化下鄉」、「電影下鄉」、「網絡進萬家」活動,組建腰鼓隊7個,軍樂隊6個,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深受群眾歡迎。

安全生產管理預防為主,緊抓不懈。清明、五一等重大節日前,對企業、學校、渡口、娛樂場所等重點單位進行了安全生產檢查,確保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安全。每年元至五月開展安全生產「亮劍」行動,並組織工商、公安、司法、勞轉中心,對全鎮各行業的安全生產基本信息情況進行了摸底。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劉隔35KV變電站、楊水湖35KV變電站與漢川賀富電變電站併網,電力充足;數千門程控電話可直撥海內外,有3個移動電話發射基站,通訊便捷;改Ⅲ項目新水廠已建成供水,擁有有線電視台、村級廣播網,醫療、教育、文化網絡,鄉村公路交通網日漸完善。劉隔正朝着富民強鎮的目標穩步前進。

風景名勝

歸元寺

古城劉家隔之大,從眾多的寺廟就可見一斑。規模宏大的有元通寺、宏通寺和龍象寺,另外還有關帝廟、老觀廟、晏公廟、肖公廟、水府廟、青蓮寺、靜修庵、朝陽庵,僧尼上千人,儼然江漢平原佛教清妙地。其中,最著名的是元通寺,為唐朝開國元勛尉遲敬德督建,明朝宣德年間擴建,占地六十多畝,山門巍峨,殿宇重重,僧眾凡多,香客遊人更是摩肩接踵。傳曰,歸元寺的開山祖師白光,即在此受戒,後來大徹大悟、毀家建寺,在漢陽的鐘家村建起了同樣規模的大寺,為了不忘根本,取名"歸元寺"。

唐時七十二街巷

唐時劉家隔建有城牆,列有五門,即東門、西門、南門、北門、遊樂門。五門內,各有一條大街,大街內又有許多小街,共七十二條,便是流傳的七十二街巷。

十三橋

傳說,水城劉家隔曾建有十三橋。其中,青雲橋,九孔臥虹,欄柱似紅蓮,欄板着碧荷,無愧何仙姑風儀。過街大橋,長60米,寬10米,三孔,石鼓和石獅蹲於橋頭,古樸雄渾。54個半石滾築起的御駕橋,曾迎接鳳輦鑾駕。還有白雲橋和其他佚名的橋,隨着歲月的流逝,悄然湮滅地下。

一亭

婉婉縈心出,矜矜文風亭。春風知眷顧,忙遣柳條青。--文風亭文風亭矗立在劉家隔鎮筆架台村肖家台東面的河堤上,是溳水流域一幢頗為著名的古建築。始建於嘉慶十四年(公元1808年),2004年在原址上重建。塔身直徑3米、高15米,呈六面體,共三層,每層六角翹起,凌空欲飛,各層牆面鑲嵌有艷麗的瓷畫。亭邊原建有肖氏宗祠,塔式的亭和古樸的宗祠渾然一體,顯得雄渾更兼典雅。

三台

城隍台、逼駕台、保和台。

坐鎮赤城第一台,面對仙女笑逐開,懷中樓抱金盆月,腰系溳水白玉帶。--城隍台離劉隔鎮中心鎮區西北一公里處的城隍台,本在古義川縣城金鼓城中,因上邊建有城隍廟而得名。1969年發掘的城隍台遺址,遺址整個長1000米、寬800米,出土物件囊括了五代至元朝的遺存。

保和台

明末,古城劉家隔的明朝守將害怕再次被農民起義軍攻陷,便仿造主子崇禎皇帝在北京祈神求安的做法,在縣衙後的高台上設壇作醮,祈求和平安寧,即是"保和台"。保和台上原建有富麗堂皇的儒學宮,每年秋試,學子云集,生花妙筆,競相折桂。

六景

chan頭分市、紅綠酒館、玉帶纏腰、烏雲接午、七星串珠、金盆鬧月(或平原曲阜)。

紅綠酒館

風雪夜,眼茫茫,酒館宿人不二想,怎料卻是天上仙,桃花瓣、柳樹葉,冽冽井水變瓊漿,午時汲取是紅酒、色似瑪瑙地無雙,晌時再取是綠酒、色如翡翠天宮強,紅綠酒館,美名揚。

地兒偏鬧市,沽酒人三二,小橋水潺潺,垂柳裊依依,桃花自憐惜,茅屋亭立,酒帘微醉,待清風拂來,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盡可惜,紅綠酒館成史跡。今市場出售之"狀元紅"、"竹葉青"、"五加皮"等有名色酒,傳乃受紅綠酒的啟示,釀製而成?

玉帶纏腰

劉家隔鎮,前是府河,後是官前河的部分故道,名內河,又叫夾河。

夾河水東流出下渡大橋,匯入府河。府河水自西灌鹽埠橋,注入夾河。這樣,就形成一泓碧水繞鎮的美麗景觀。看上去象一條碧玉帶纏繞鎮的腰部,人們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做"玉帶纏腰"。

為了方便行人,活躍商旅,夾河上架有鹽埠橋、黃家橋、榨坊台橋、街心大橋、下渡大橋等五座石、木橋。這五座橋,就象玉帶上面的五塊鏤空玉扣,更增添了玉帶纏腰這一景觀的形象感和魅力。

烏雲接午

烏雲接午是劉家隔的一大歷史景觀,它與"御駕橋"一起反映的是明成祖奪帝位的一場驚心動魄的宮廷鬥爭。明成祖在北京舉兵,要奪帝位。當時文武百官齊集金鑾寶殿,共議戡亂之策。建文帝體恤百姓疾苦,為避免戰亂,就自己取下皇冠、解除龍袍、脫掉朝靴,飄然而去。但成祖心狠,仍遣將成吉隨後追殺。傳說建文帝之德感動了上仙,當建文帝逃到劉家隔時,忽然發現前面河水擋路,無奈何,只好仰天長嘆:"天絕我呀!"正在絕望時,驀地見水上升起一座石磙橋。時逢日午,烏雲遮橋,晴天驟黑,成吉迷失了方向,而建文帝則平安地過去了,但未逃多遠就被成吉追上。建文帝對成吉曉之以理,而成吉是一名義士,又見絕水升橋,天象奇異,認為天不滅建文,在石磙橋邊自刎而亡。從這時起,建文帝走的橋叫做"御駕橋",這條街也叫御駕橋街。時有詩曰"建文賢帝息兵刀,自讓江山經此逃。絕路逢生御駕通,烏雲翳翳巧遮橋。"

七星串珠

劉隔村一組關帝廟處,有七口塘串連在一起,好像一根線串着七顆珍珠一樣。景色十分别致。更為奇特的是在風平浪靜時,人們游到這裡,頭上的帽子往往被吹掉。人們感到奇怪,加之景色迷人,故云:"關帝廟處七口塘,好似串珠閃碧光。無數騷人游此地,留念不舍滿衣霜。"

金盆鬧月

城隍台處地勢東南面偏高,隆起一條長長的土埂,頭大尾細,宛如一條金龍。龍頭下面,有一淺潭,終年不涸。傳說每逢月亮東起西落,潭裡都能看到一輪明月,清風吹來,潭水漾漾,午夜時候,有路人聽見金盆內有絲竹鑼鼓響、彈唱歌舞聲,月亮也仿佛隨之跳動,故稱"金盆鬧月"。而土埂和淺潭,形成一種金龍搶珠之勢,故人們又叫它"金龍搶珠"。

平原曲阜

劉家隔鎮放馬場一帶,一觀:斜陽平川,稀落落小草幾株,顫悠悠野花幾束,晃蕩盪水波幾綹,情依依飛鳥幾羽,實難稱奇。再觀,土丘兒顧盼,清潭兒遮羞,驕陽初吻,平原曲曲彎彎、似絲柔纏,海市奇景邂逅,獨觀,那七彩光環擁着摩天高樓,飄飄彩雲寵着錦綾閣,絢麗無比,妖嬈非凡,原來"平原曲阜"。

八寶 七星蓮藕 菊花心胡蘿蔔 劉家隔黃鱔 百子鵝 砂子饃 松果魚 "豆渣粑" 八寶飯"一灣西子臂,七竅比干心。"天女沐紅塵,偏要戀凡音。

視頻

隨拍湖北漢川劉家隔鎮,98年洪水受災最嚴重的地區現在發展成這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