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家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家琨
出生 1956年
成都
國籍 中國
職業 建築師、文學創作
知名作品 成都喜來登酒店、胡慧珊紀念館、上海相東佛像藝術館

劉家琨 家琨建築設計事務所主持建築師。主持設計的作品被選送參加德中文化年、法中文化年、荷蘭NAI中國當代建築展、俄中文化年及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等多個國際展覽及國內展覽。曾獲得亞洲建協榮譽獎、2003年中國建築藝術獎、建築實錄中國獎、遠東建築獎、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大獎,作品被《A+U》《AV》《Area》《MADE IN CHINA》《AR》等出版,並應邀在麻省理工學院、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巴黎夏佑宮及中國多所大學開辦講座。 [1]

個人經歷

  • 1982年畢業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現與重慶大學合併),後分配至成都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工作。
  • 1984到1985年在西藏工作。
  • 1987年到1989年,被借調至四川省文學院從事文學創作。
  • 1990到1992年在新疆工作。
  • 1999年成立家琨建築設計事務所。主要作品包括藝術家工作室系列、四川美院雕塑系、鹿野苑石刻博物館等。

個人榮譽

曾參加首屆梁思成建築設計雙年展、中國房子/建造五人文獻展、德中文化年「土木——中國青年建築師展」、法國蓬皮杜中心舉辦的中法文化年——中國新建築等展覽。主持設計的作品還被選送參加俄中文化年、及荷蘭NAI中國當代建築展等多個國際展覽。

主要著述包括《英雄》、《高地》、《灰色貓和有槐樹的庭院》、《明月構想》、《此時此地》、《敘事話語與低技策略》。

參與2008年第11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策展,參加2008年汶川震災後重建工作,並開發出利用震後廢棄材料製作的「再生磚」。

2010年 建築實錄中國獎——最佳公共建築獎

2010年 建築實錄中國獎——最佳歷史保護建築獎

2009年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大獎

2007年 遠東建築獎

2006年 建築實錄中國獎——最佳公共建築獎

2003年 中國建築藝術獎

2003年 第七屆亞洲建協榮譽 [2] 在中國這些已經成名的少壯派建築師中,早年具有文人身份的劉家琨算是比較特別的一個。他一直拒絕往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扎堆」,長久以來始終立足於四川成都這片土地。從「藝術家工作室」開始出手。從事建築設計這麼多年,劉家琨一直很樂於當個文人,作為目前國內最當紅的一線建築師之一,劉家琨至今仍覺得自己當初入行建築設計界簡直是陰差陽錯。

「我上大學之前,從來未聽說過『建築學』,填志願時連『倉庫保管』和『皮革處理』都填了,無非也就是一個知識青年想跳出農村找個工作。其實,我更喜歡的是畫畫。選擇學建築,是聽說它和畫畫有些聯繫。」

上大學之後,劉家琨才發現建築離畫畫實在太遠。很快,他就對建築失去了興趣,轉而開始文學創作。1982年大學畢業之後,在整整十年的時間裡,他只主持設計過兩個建築,卻寫了四部中長篇小說,是他建築作品的兩倍,他一度被借調至四川省文學院從事文學創作。劉家琨用這種近乎黑色幽默的方式消極抵抗着——在建築設計院裡,他成了四川小有名氣的高產小說作家;而建築學前沿發生的事對他而言就像傳聞。

「到我認真進行建築創作已經是1993年左右。雖然從1982年以來我的職業一直是建築師,但是真正從事建築設計還是最近10來年的時間。由於我一開始就不喜歡建築設計,學校里的4年,包括畢業後的十幾年,我都沒有把精力放在建築設計上。我沒有真正愛這一行,也沒有把它作為我的事業。相反我對其它事情的興趣更大。我一直想畫畫。像那個年代的大多數青年一樣愛好文學,偶爾我也寫小說。」1993年,劉家琨的大學同學湯樺在上海辦建築個展。讓劉家琨尷尬的是,他是作為朋友而不是建築師出席。這件事幾乎觸動了劉家琨最敏銳的神經。在設計院寫完自己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明月構想》後,劉家琨離開了設計院,成立自己的工作室。 https://v.qq.com/x/page/q07104ncnyb.html 劉家琨為畫家羅中立設計的藝術家工作室,成了他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建築作品。那是1994年。羅中立工作室讓劉家琨體會到了建築從設計圖紙到實物的樂趣。「那時從設計院出來自己干,剛剛起步,顯然只能接受一些朋友的委託。他們比較了解我,對我比較信任。所以前期個人化作品要多一些。」1995年,劉家琨又為畫家何多苓設計工作室,成為他的「藝術家工作室」系列中的代表作。之後,他又陸續接手鹿野苑石刻博物館、建川博物館等項目。劉家琨「玩」這種小型文化空間時對於環境的把握和解決問題的創造力為人稱道。這些作品奠定了他國內一線建築師的地位。

如今,劉家琨接手的項目很多很雜,有中小型的公共建築,也有住宅型、商業型建築。事實上,劉家琨並不忌諱和商業力量的合作,甚至非常歡迎。「商業建築基本上是市場操作,它有自身的規律,比如說開發壓力大,更大的尺度,更快的速度,甚至必須依靠人海戰術來完成。像我這樣的小事務所未必能滿足他們的需要,所以即便是我在商界也有非常好的朋友,我也不能夠去承擔這種業務。

近年來做的商業建築要多一些,這大概也是因為社會意識的提高。購買者也好,商業開發者也好,他們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不僅僅要求量,更開始要求品質。

他們原始積累的壓力慢慢消除了,希望做出有更多附加值的東西。當他們在獨特性、是否更加細緻地處理問題等方面有了進一步的要求時,我的業務就多了起來。我想建築設計和很多行業一樣,是攀附着社會的發展而發展。」 [3]

主要建築作品列表

1. 藝術家工作室系列 (Artist Studio Series)

2. 紅色年代娛樂中心 (「The Red Era」 Entertainment Center)

3. 鹿野苑石刻博物館 (Luyeyuan Stone Sculpture Art Museum)

4. 摩托羅拉成都軟件中心 (Chengdu Motorola Software Center)

5. 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 (Sichuan Art Institute,Department of Sculpture)

6.上海青浦區新城建設展示中心 (ShanghaiQingpuDistrictExhibition Center of New Town Construction)

7. 四川安仁建川博物館聚落 (Jianchuan Anren Museum District in Anren, Sichuan)

8.南京 「國際建築藝術實踐展」客房中心 (Lodging Centre of China International Practice Exhibition ofArchitecture,Nanjing)

9. 廣州時代玫瑰園公共空間及景觀設計 (Public Activity Space System and Landscape Design, Guangzhou Times Rose Garden)

10.四川美術學院新校區設計系(Sichuan Art Institute new campus, Department of Design)

11.中國當代美術館群 張曉剛館 (Zhang Xiaogang Art Gallery in the Institutions of Chinart)

12.再生磚計劃 (「Rebirth Brick" Proposal)

13.胡慧姍紀念館 (HuHuishan Memorial House) [4]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