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嘉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嘉穎

劉嘉穎
劉嘉穎

劉嘉穎(一八六一至一九o二),字石芙,一字實甫,濰縣(今山東濰坊市)人。清代末期的著名畫家

生平簡介

自少年時期就精研繪事,家中藏有書畫甚多,由於個人愛好,每日坐臥寢食皆於藏書畫的屋中,並自題其所居之屋曰「畫隱軒」。他工於臨摹,花卉以惲壽平為宗,為清朝「一代之冠」。山水則專師王暈,清初畫壇上居主流地位,創虞山派。邑中陳壽卿收藏之富甲天下,劉至輒出歷代名跡以資觀摩,由是深得古人秘奧,藝乃大進。嘗繪花卉小冊,曾仲銘逐幅題以詩,詩人郭果園裝題為海濱二妙冊,題詩者有數十家之多,其見重於時如此。卒年四十二。《濰縣誌稿、丁叔言劉實甫傳》[1]

清代書畫簡介

[2] 清代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由於入主中原的滿族統治者對漢族傳統文化的重視,以及市民文化思湖和審美意識在生產恢復後的增長,加之西方文化的逐步傳入,使繪畫、書法等藝術門類均呈現出獨特的時代風貌。清代繪畫繼續元、明的趨勢,文人畫日益占據畫壇主流,山水畫和水墨寫意畫盛行,畫派林立、風格紛呈。清初,受皇室扶植的「四王」畫派,繼承董其昌文人畫衣缽,竭力提倡摩古,甚得元人三昧,成為畫壇正統派,其畫風影響了有清一代。花鳥正宗則為揮格的沒骨花卉,宗法徐崇嗣,風格明麗清雅,獨樹一幟。江南地區出現了一批反正統的遺民畫家,如「四僧」及以龔賢為代表的「金陵八家"',他們不拘時俗,作品寓真情實感,風格新穎獨特,以強烈的自我表現形式傲然於世。清中期,商業經濟相對發達的揚州地區崛起以「揚州八怪」為首的畫家群體,他們在繼承徐渭、陳淳寫意花鳥的前提下,勇於鼎新革故,以豪放怪異的面目自立門戶。同時,由皇室扶持的宮廷繪畫也鼎盛一時,還出現了由外國傳教士畫家郎世寧等人所確立的「中西合璧」畫風。清代末期,為適應新興市民階層的需要,繪畫在題材、內容、風格、技法等方面均發生了新的變化,形成了新的流派,著名的有「海派」、「嶺南派」等。

自清朝建立至康熙年間,是清代繪畫發展的前期。這一時期的山水畫、花鳥畫和人物畫都直承晚明的餘緒而向前發展,名家輩出,流派紛呈。以「四王」為代表的「正統派」繼承晚明董其昌的文人畫傳統,重視師古人勝於師造化;「四僧」則重視獨特個性的書法,呼應了市民文化思潮,影響了清代中期的非正統派繪畫。自雍正至道光年間,是清代繪畫的中後期。這一時期正統派繪畫的風格化和模式化日益衰落,揚州、江浙等經濟文化名城中湧現出一批敢於突破傳統、強調師法自然的畫家群,使繪畫擺脫了正統派的秷桔而向多方面探索。同時,宮廷繪畫得到重視,宮廷繪畫機構形成規模,出現了中西合璧的新風格。鴉片戰爭後,一些畫家受外來文化和新思潮的影響,銳意求進,為中國傳統繪畫吹來了一股新風,這就是清末的「海上畫派"。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