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華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華傑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出生 1966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劉華傑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哲學博士,北京大學科學傳播中心教授,北京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1]。博物學文化研究者。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2]

曾獲霍英東獎、人文杰出青年學者獎[3]、中國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台灣吳大猷科普佳作銀簽獎。原來的興趣在於非線性動力學的哲學、科學傳播學和科學知識社會學(SSK),近年來倡導復興博物學(natural history) 。

個人簡歷

東北人,1984-1988年,北京大學地質學系讀本科,專業方向為岩石、礦物及地球化學,理學士;1988-1991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讀碩士,專業方向為系統科學哲學,哲學碩士;1991-1994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讀博士,專業方向為科學技術哲學,哲學博士。1998-1999年,美國伊利諾大學(UIUC)訪問學者;2011-2012年夏威夷大學訪問學者。1994-1999年,北京大學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任講師、副教授。2000年轉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 。

主要作品

主要著作

《渾沌學縱橫談》(苗東升、劉華傑著)、《渾沌之旅:科學與文化》、《渾沌語義與哲學》、《分形藝術》、《以科學的名義》、《一點二階立場:掃描科學》、《中國類科學:從哲學和社會學的觀點看》、《看得見的風景:博物學生存》、《天涯芳草》、《博物人生 》、《植物的故事》等。


主要譯作

《湍鑒:渾沌與整體性科學導引》(與潘濤合譯,商務印書館)、《怎樣當一名科學家》(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科學哲學:當代進階教程》(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事實、虛構和預測》(商務印書館)、《玫瑰之吻:花的博物學》(北京大學出版社)等。

主要論文

劉華傑,論自然科學的有限性原則,《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89年6期。

劉華傑,渾沌的意義與指稱,《自然辯證法研究》,1992年5期。

劉華傑,熵量守恆定律沒有物理意義,《自然辯證法研究》,1993年3期。

劉華傑,論渾沌對決定論的影響,《自然辯證法研究》,1994年12期。

劉華傑,百年非線性動力學渾沌思想簡史,《自然辯證通訊》,1995年5期。

劉華傑,"伺服"與"役使",《自然辯證法研究》,1997年3期。

劉華傑,方法的變遷與科學發展的新方向,《哲學研究》,1997年第11期。

劉華傑,分形之父芒德勃羅,《自然辯證法通訊》,1998年第1期。

劉華傑,科學元勘中SSK學派的歷史與方法論述評,《哲學研究》,2000年1期。

劉華傑,休謨問題組與渾沌理論,《自然辯證法研究》,2000年第1期。

劉華傑,格路謂詞的表示與科學實例,《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年5期。

劉華傑,"反科學"種種:一種語義分析,《北京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

劉華傑,關於對因果性一個教條的質疑,《哲學研究》,2004年第7期。

劉華傑,論科普的立場與科學傳播的信條,《自然辯證法研究》, 2004年第8期。

劉華傑,《植物學》中的自然神學,《自然科學史研究》,第27卷第2期,2008年。

Liu Huajie, Instability, Modus ponens and uncertainty of deduction,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Vol.1, No. 4, 2006, pp.658-674.

劉華傑

劉華傑,博物學與自然美:植物莖手性一例,《藝術與科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第67-76頁。

劉華傑,大自然的數學化、科學危機與博物學,《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47卷第3期,第64-73頁。

劉華傑,理解世界的博物學進路,《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06期,第17-23頁。

劉華傑,自由意志、生活方式與博物學生存,《綠葉》,2010年11期,總第149期,第35-42頁。

劉華傑,博物學與地方性知識,見:江曉原、劉兵主編,《我們的科學文化·科學的越位》,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12月,第33-61頁。

劉華傑,近代博物學的興起,見:劉兵等主編,《新編科學技術史教程》,第14章,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212-232頁。

劉華傑,博物學論綱,《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1年6期。

研究方向

科學哲學、科學傳播學、科學思想史。近期關注博物學文化與博物學史研究。

開設課程

《科學哲學》、《科學傳播導論》、《科學知識社會學(SSK)》、《博物學導論》、《自然辯證法概論》、《自然科學前沿哲學問題》、《博物學編史理論與方法》等。

植物小品

劉華傑,手性之謎:是左還是右,《上海科學生活》,2003(4):58-68

劉華傑,桔梗漫話,《Newton:科學世界》,2003(1):52-53。

劉華傑,洋紫荊及其對稱性,《人與自然》,2004(1):80-83。

劉華傑,楓、楓香樹與楓橋,《人與自然》,2004(2):82-87。

劉華傑,水杉和銀杏,《人與自然》,2004(3):63-67。

劉華傑,構樹:平凡而奇特,《人與自然》,2004(4):54-57。

劉華傑,灼灼花絲展雄姿,《人與自然》,2004(5):62-67。

劉華傑,北京靈山上的野花,《人與自然》,2004(6):62-66。

劉華傑,一直說到螞蚱腿子,《人與自然》,2004(7):42-45。

劉華傑,鵝掌楸,《人與自然》,2004(8):50-55。

劉華傑,了卻煩惱花草存:游長白山天池記,《人與自然》,2004(9):72-77.

劉華傑,京西百花山觀植物,《人與自然》,2004(10):44-49。

劉華傑,在虎峪安一個家,《人與自然》,2004(11):106-111。

劉華傑,到霧靈山賞秋,《人與自然》,2004(12):54-59。

劉華傑,到秦嶺看植物,《人與自然》,2005(9):50-57。

劉華傑,植物手性之謎,《百科知識》,2005(12上半月):23-24。

劉華傑,穿行野草間,好在若比肩:雲南思茅看植物,《人與自然》,2006(7):74-83。

劉華傑,在柬埔寨看熱帶植物(上),《知識就是力量》,2008(4):46-49。

劉華傑,在柬埔寨看熱帶植物(下),《知識就是力量》,2008(5):48-49。

劉華傑,植物中為何左撇子很少?,《生命世界》,2008(10):32-36

劉華傑,玫瑰:不能說的秘密?《科技潮》,2009(1):42。

劉華傑,雞矢藤:一種入侵北京的植物,《科技潮》,2009(2):44。

劉華傑,黃獨的手性,《科技潮》,2009(3):42。

劉華傑,生態殺手黃頂菊逼近北京,《科技潮》,2009(4):46。

劉華傑,美味野菜薤白,《科技潮》,2009(5):42。

劉華傑,北大四院刺槐上寄生的構樹,《科技潮》,2009(6):50。

劉華傑,北大五院的山楂,《科技潮》,2009(7):48。

劉華傑,列當:沙漠的溫柔,《科技潮》,2009(8):48。

劉華傑,假百合也是百合,《科技潮》,2009(9):44。

劉華傑,珠峰大本營的葶藶,《科技潮》,2009(10):54。

視頻

北大教授劉華傑:為什麼孩子們需要博物學?2021年3月17日發布

博物學視角的自然教育-劉華傑2016年12月10日發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