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全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全慧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劉全慧,男,1963年2月出生,是湖南華容人, 理論物理博士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物理學教授,凝聚態物理博導。 [1]

湖南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 [2]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湖南大學教授,博導

民 族 ---- 漢族

出生地點----湖南華容

出生日期----1963年2月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經歷

教育經歷

1982年畢業於湘潭電機製造學校(現湖南工程學院)電器自動化專業

1989年研究生畢業於鄭州大學物理系粒子物理專業並獲同濟大學理學碩士學位

1999年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曾在香港、歐美高校和研究所遊學

工作經歷

電器技術員(1982-1986) , 機械工業部,鄭州第二砂輪廠

湖南大學(1990-)

1990-1991,物理學助教

1991-1993,物理學講師

1993-1998,物理學副教授

1998-,物理學教授

2002-,博士生導師

學術兼職

中國物理學會,《大學物理》雜誌,編委

中國物理學會,教學委員會,委員

中國物理學會,科普委員會,委員

全國《熱力學與統計物理》教學研究會,副主任

全國《數理方法》教學研究會,副主任

全國《量子力學》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研究領域

長期堅持對量子物理和統計物理的研究,當前的研究興趣集中在物理的幾何性。

項目組最近的工作其中在幾何動量(Geometric momentum: The proper momentum for a free particle on a two-dimensional sphere Physical Review A 84 (2011)042101),包含這個概念從最初步的形式、確認為它為曲面上動量的恰當定義、證明和幾何勢能有同樣的起源等等。

在國際上的注意和認可中,有10篇左右的論文在題目和摘要中,用到了幾何動量一詞。最為典型的例子是,德國三個研究所(Leibniz Institute of Photonic Technology; Abbe Center of Photonics; Otto Schott Institute of Materials Research)的四位作者,在刊物Opt. Express發表的論文的題目中就用了申請者命名的幾何動量(geometric momenta)一詞。

這篇論文中的兩句話值得注意:"Especially the dispersion within the positive region of the diagram is produced extremely precise, whereas assuming no geometric momenta fully fails to explain the dispersion of the HEm SPPs","Thus, in contrast to previously introduced models which do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curvature-induced geometric momenta [26, 27], our model is capable of approximating the propagation constants of all SPPs extremely well."非常清晰地說明了,以往的研究由於沒有考慮到幾何動量,在該論文研究的問題上所獲得的結果都是有問題的。

科研項目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參考來源

  1. 劉全慧 ,科學網
  2. 劉全慧 ,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