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元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創作歷程 《雪山飛狐》於一九五九年在報上發表後,沒有出版過作者所認可的單行本。坊間的單行本,據我所見,共有八種,有一冊本、兩冊本、三冊本、七冊本之分,都是書商擅自翻印的。總算承他們瞧得起,所以一直也未加理會。只是書中錯字很多,而翻印者強分章節,自撰回目,未必符合作者原意,有些版本所附的插圖,也非作者所喜。先在《明報晚報》發表,出書時又作了幾次修改,約略估計,原書十分之六七的句子都已改寫過了。原書的脫漏粗疏之處,大致已作了一些改正。只是書中人物寶樹、平阿四、陶百歲、劉元鶴等都是粗人,講述故事時語氣仍嫌太文,如改得符合各人身份,滿紙「他媽的」又未免太過不雅。限於才力,那是無可如何了。

《雪山飛狐》有英文譯本,曾在紐約出版之「bridge」雙月刊上連載。 《雪山飛狐》與《飛狐外傳》雖有關連,然而是兩部各自獨立的小說,所以內容並不強求一致。按理說,胡斐在遇到苗若蘭時,必定會想到袁紫衣和程靈素。但單就《雪山飛狐》這部小說本身而言,似乎不必讓另一部小說的角色出現,即使只是在胡斐心中出現。事實上,《雪山飛狐》撰作在先,當時作者心中,也從來沒有袁紫衣和程靈素那兩個人物。

摺疊編輯本段作品點評 《雪山飛狐》是石破天驚的作品,《雪山飛狐》突破了《書劍恩仇錄》的「群戲」,隱約繼承了《碧血劍》中的雙線發展和倒敘的結構。而將整部小說的結構,推向了一個新的境界,通過一連串的倒敘,倒敘出自每一個人的口中,有每一個之間的說法,在極度撲朔迷離的情形下,將當年發生的事,一步一步加以揭露。

和《碧血劍》有相同之處的是,《雪山飛狐》中真正的人物,並不是胡斐,而是倒敘中的苗人鳳和胡一刀夫婦。所不同的是,《碧血劍》中的倒敘人物,早已死去,而在《雪山飛狐》之中,苗人鳳卻留了下來,最後還和胡斐決戰。所以,《雪山飛狐》沒有《碧血劍》的缺點,在倒敘的一條線結束之後,另一條線一樣極其精彩。

《雪山飛狐》發表至今,是金庸作品中引起爭論最多的一部。引起爭論處,有兩點:

第一點,多個人物敘述一件若干年前的事,各人由於角度、觀點的不同,由於各種私人原因,隨着各人的意願,而說出不同的事情經過來。

這是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很有點調侃歷史的意味,使人對所謂「歷史真相」,覺得懷疑。每一個人既然都站在自己的立場,為自己的利益作打算來敘述發生的事,那麼,事實的真實性究竟有多少呢?不單是歷史的記述者,尤其是所謂「自傳」,真實性如何,更可想而知。

這種寫法引起爭論之處是,許多人直覺上,認為這就是《羅生門》。(《羅生門》是指日本電影《羅生門》而言,《羅生門》的原著小說實為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竹叢中》,而《羅生門》是其另一篇短篇小說。電影到了黑澤明手中,發揮得酣暢淋漓。)

由於《羅生門》中有同樣的結構,每個人在敘述往事的時候,都有不同的說法,而事實的真相便淹沒不可尋。所以《雪山飛狐》在讀者心目中,就往往與《羅生門》相提並論。

金庸在《雪山飛狐》中採取的倒敘結構,是武俠小說中從來也未曾出現過的,是一種斷然的新手法。這種新手法的雛型在《碧血劍》,而成熟於《雪山飛狐》。奇怪的是,在金庸以後的作品中,卻絕不再見。或許金庸認為那只是創作的一種「花巧」,偶一為之則可,長此以往則不可。

第二點引起爭論的是:《雪山飛狐》寫完了沒有?

《雪山飛狐》寫到胡斐苗人鳳動手,兩個人之間,已經有了許多恩恩怨怨,動手是非分勝負、決生死不可的。而且金庸安排兩人動手的地點,是在一個絕崖之上。背景地點寫得這一段情節絕無退路,完全沒有迴旋的餘地,非判生死不可,而從開始起,決鬥的兩個人,全是書中的正面人物,不論是作者或讀者的立場,兩個人之間,是誰也不能死的。

這等於是一個解不開的死結。

所有的讀者,都屏氣靜息,等着金庸來解開這個死結,而且,讀者也相信金庸可以極其圓滿地解開這個死結。終於,決戰的雙方,胡斐和苗人鳳,可以判出高下了,胡斐捉住了苗人鳳刀法中的一個破綻,在交手過招之間,一發現了這個破綻,只要再發一招,就可以判生死,定勝負了!

然而,金庸卻就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停筆不寫下去,宣稱:全書結束了!

胡斐的這一刀是不是砍下去?金庸的解釋是:讓讀者自己去設想。

所以,《雪山飛狐》不算是寫完了,那是金庸對讀者所弄的一個狡獪。

《雪山飛狐》如今這樣的結局,決不在創作計劃之內,而是在種種因素之下,擱筆之後的一種「靈機」。靈機既然觸發,覺得就此結束,留無窮想象餘地給讀者,也未嘗不可。開始時,只覺得「未嘗不可」,隨着時間的過去,靈機一觸變成思慮成熟,由「未嘗不可」也轉變為「絕對可以」,所以就成了定局。

對這一問題,每當有人問起,金庸總是一副「無可奉告」的神情,既然莫測高深,大家就只好妄加揣度了。

《雪山飛狐》結局,金庸所賣弄的狡猾,也只能出自金庸之手,旁人萬萬不可仿效。由於全書一步一步走向死胡同,在死胡同所盡之處突然不再寫下去,讀者的確可以憑自己的意念與想象,也可以去揣想金庸原來的意念是怎樣的。在談論金庸的作品時,可以平添奇趣,這也是金庸的成功之處。

《雪山飛狐》在金庸的作品中,憑他創造了胡一刀夫婦這樣可愛的人物,憑奇特、離奇的結構,本來可以排名列前,但由於未有結局,將解開死結的責任推給了讀者,所以只好排名第五位。[4]

摺疊編輯本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