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列寧魚龍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列寧魚龍屬
圖片來自pinterest

列寧魚龍屬屬名Leninia)是一個已滅絕的魚龍屬,屬於基幹大眼魚龍亞科,發現於俄羅斯西部的早白堊世晚期(下阿普第期)地層。 列寧魚龍屬於2013年被瓦倫丁·菲舍爾、馬克西姆·S·阿坎格爾斯基、格勒布·N·烏斯彭斯基、伊利亞·M·斯坦欣和帕斯卡爾·戈德弗勞特描述,模式種為星紋列寧魚龍Leninia stellans)。

正模標本是一個不完整的頭骨化石,於2012年發現自俄羅斯烏里揚諾夫斯克州森吉列伊的小鎮科留希Криуши),出土於伏爾加河河岸上的一個石灰岩團塊中,該地層中還有其他化石,包括菊石雙殼綱和魚類[1]。化石存放於俄羅斯烏里揚諾夫斯克的博物館,鄰近紀念前蘇聯領導人列寧列寧紀念館,屬名即由此而來[2]

特徵

頭骨不完整,沒有任何牙齒,一部分頭骨被橫向粉碎,沒有比鼻孔更遠的地方留下,似乎是一個相當乾淨的破裂痕跡,目前還不清楚這是由於造山運動和岩石作用,還是由於魚龍的死亡。 標本長約45厘米,表明顱骨整體長度在65至90厘米之間。

不尋常的是,上頜骨的後突一直延伸到眼眶的後面,大約有頭骨的一半長,甚至有可能突出到眶內。上頜牙槽非常淺,只有16毫米深。淚腺與鼻腔的接觸點被拉長,因此淚腺(而不是前額)形成鼻孔的後緣。頸靜脈前突和頸靜脈軸異常狹窄,但後板發育良好,一直延伸至眼眶中部。

與眼眶相比,眼窩後部的眶較小,有一個大的眶背緣從骨頂伸出。方軛骨似乎比其他大眼魚龍亞科更堅固,但有一個薄的前表面,與眶後關節相連。有一個凹陷,韌帶會連接到方突。

鱗部存在但不完整。然而,根據它與其他骨骼連接的痕跡,我們可以分辨出它的形狀。在鼻孔上方,鼻骨形成了一個明顯的側翼。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前額鼻小面附近有孔。

前額葉形成了一個厚厚的前突,它位於鼻腔上方,不像其他的大眼魚龍亞科。它與淚骨的縫合是直的。額葉大致呈三角形,它們之間有「鼻間」孔(而不是鼻骨之間)。它們有很長的後突,與室壁分叉的突起的縫合線呈星狀,因此得名stellans。後額葉與鼻接觸的距離較短,與大眼魚龍屬一樣,沒有Y形前突。獨特的是,後額葉不與上顳孔連接,但仍與上顳孔形成一個長的接觸痕跡。

壁骨接觸到了顳上肌的前內側突,這是另一個獨有特徵。這個前內側突的存在也阻止了後額葉與上顳窗相交。側壁相互擠壓,但沒有明顯的頂點。

上顳孔比大多數大眼魚龍亞科更大,但與眼眶後的顴骨和鱗部骨分開。兩個翼狀肌都存在,但不能真正被看到,並且形態扭曲。

枕骨基底部保存不完整,但髁外區縮小形成了凹陷。枕骨髁呈球狀,但枕骨大孔的底部保存不好,不足以作為判斷特徵。

鐙骨的枕骨頭大幅度擴張,舌骨突較大,但方骨頭缺失。方骨大致呈耳形,為薄片狀。

下顎只有後半部分被保留了下來,而且沒有任何明顯的特徵,比如牙齒。下顎角存在,但極為縮小,其側面保存良好。然而,這些特徵並不是有判斷性的或自同構的。

兩個鞏膜環都被保留了下來,但是左邊的那一個相比之下沒有那麼扭曲。它由14塊梯形板組成,內邊緣有細紋。鞏膜孔大小僅占眼眶面積的11.03%,說明該個體已成年。

在演化上的重要性

列寧魚龍屬是最後的大眼魚龍亞科之一,也是最基幹的大眼魚龍亞科。儘管如此,它仍然有非常大的鞏膜環,這表明這是大眼魚龍亞科最基本的特徵之一,它們都是深潛生物,並且在其生存的整個時期內都保持着這個生態位。列寧魚龍屬的鞏膜環的絕對大小在已知的魚龍類中是最大的,只有無齒潛魚龍屬Baptanodon)和泰曼魚龍屬可以超過它。

由於所有的大眼魚龍亞科都有這種結構,而且在眼睛結構上比扁鰭魚龍亞科的物種之間更相似,這表明它們的多樣化方式並不像扁鰭魚龍亞科那樣,而是保持與深潛運動員相似。可能是因為它們非常擅長深潛,以至於它們在該生態位上超過了扁鰭魚龍亞科。

參考文獻

  1. Fischer, Valentin; Arkhangelsky, Maxim; N Uspensky, Gleb; Stenshin, Ilya; Godefroit, Pascal. A new Lower Cretaceous ichthyosaur from Russia reveals skull shape conservatism within Ophthalmosaurinae. Geological Magazine. 2013-01-01, 151: 60–70. ISSN 0016-7568. doi:10.1017/S0016756812000994. 
  2. Fischer, V.; Arkhangelsky, M. S.; Uspensky, G. N.; Stenshin, I. M.; Godefroit, P. A new Lower Cretaceous ichthyosaur from Russia reveals skull shape conservatism within Ophthalmosaurinae. Geological Magazine. 2013, 151: 1 [2020-07-28]. ISSN 0016-7568. doi:10.1017/S001675681200099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