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分杏兒(李洪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分杏兒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分杏兒》中國當代作家李洪娥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分杏兒

又是一年杏兒熟。

每年的端午時節,老家牆外的那一株杏樹就壓彎了腰肢,滿樹的杏兒簇擁着,緊緊的、擠擠的。風兒吹來,熟透的杏兒就迫不及待地掉下地兒來,仿佛告訴人們,我們熟透了,快來品嘗啊!

母親是個樂善好施的人。當杏兒剛泛黃時,有嘴兒饞的小朋友去摘杏,母親也不會阻攔,只是簡單的說一兩句話,告訴他們:這樣的杏還不成熟很酸,不信,可以摘一個嘗嘗。淘氣的小孩兒,摘一個放進嘴裡,酸溜溜的咧着嘴跑開了。這時的母親就咧着嘴笑了起來說:「真是實踐出真知,相信明年就不會早早來摘杏兒了。」果然,後來的他們路過時,只是眼饞地看兩眼,咽咽口水,就跑開了。我想,母親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等到杏兒真的變黃、變紅、變軟。母親總會把饞嘴的小孩招呼過來,讓他們在那吃個夠,先讓他們解解饞。因為如此,小朋友們在路上見到母親都會跑過來打招呼,並叫一聲「好奶奶」。有時會有一些大人路過摘上一兜,母親也不會阻攔。我問問母親:每個人路過都來摘,都摘沒了,那我們吃啥啊?母親笑嘻嘻地說:「這杏兒樹本來就靠着大街,也不能饞着人啊。這年頭日子都好過了,他們也是摘幾個解解饞。你說,要是真讓你吃,你能吃幾個呢?咱們種在這不是為了賣杏賺錢,就是給大傢伙解饞的。是為了撒福的,不是為了生氣的,對不對。」聽了母愛你的話,我慚愧的低下了頭。是啊,我得好好學學母親的處事智慧。俗話說「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母親的杏兒換來了小朋友的喜愛和鄰居們的愛戴。

到了摘杏那天,母親就把鄰居們都喊過來品嘗,臨走時還每人送一袋。每每剩餘許多,母親定會讓我給村里幾個上歲數的挨家挨戶的送過去,這仿佛成了每年的必修課,用母親的話說:我們要時刻記住這些上歲數的長輩。因為,我們小時,他們也是這樣做的。老爺爺、奶奶們,每年都能嘗到我家的杏,因此,母親和我每年也會受到表揚。每次送杏回來,我內心都在感慨幾分。雖然,杏兒不值幾個錢,可是他們知道村里還有人記掛着他們,我想,他們也是欣慰的。

我想,分杏兒事小,可這或許也是一種精神,我們要賡續和傳承下去。[1]

作者簡介

李洪娥山東省高唐縣,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