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刀口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刀口藥
u=1599144420,419052111&fm=15&gp=0.jpg
圖片來源 https://www.168mh.com/478415.html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刀口藥

漢語拼音:Dāo Kǒu Yào
別名:白鬍子狼毒、大葉一枝箭
性味歸經:微辛、微澀,性平;歸肝、脾經
功能:收澀止血,生肌收口
主治:刀傷出血,外傷

刀口藥,中藥名。為菊科植物三花兔耳風Ainsliaeatriflora(Buch.-Ham.)Druce的葉。具有收澀止血,生肌收口的功效。主治刀傷出血,外傷。[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刀口藥

拼音名:Dāo Kǒu Yào

別名:白鬍子狼毒、大葉一枝箭

出處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為菊科植物三花兔耳風的葉。夏、秋采葉,曬乾或研粉備用。

原形態

多年生直立草本。根直條狀,表面土棕色,根頭處密被淺棕色毛茸,並有葉柄殘基,側根多數,纖細。基生葉具長柄,長7.5~12厘米,葉片卵形,長7~10厘米,寬3~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漸狹,下延成闊翼,葉緣及翼上均疏生刺齒,下面密生白色絨毛;莖生葉互生,倒披針形,長5厘米;生於花序基部的葉呈苞葉狀。花莖高50~90厘米,直徑約3毫米,密被白色絨毛;頭狀花序,排列較疏,總苞3~4列,帶有紫紅色暈,硬膜質,每花序內有管狀花數朵。瘦果小,先端有冠毛。

生境分部

生于山坡、灌叢中。分布雲南貴州等地。

性味

辛微澀,平。

功能主治

止血,生肌,收口。治刀傷出血,研末撒傷處。[2]

摘錄

中藥大辭典

參考資料

  1. 刀口藥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刀口藥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