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出海(張慧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出海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出海》中國當代作家張慧心的散文。

作品欣賞

出海

民謠:寶安只有三件寶,蒼蠅、蚊子、沙井蚝。

走出寶安境內的西鄉北帝古廟,我又想起了天井牆上掛着的那幅手作長卷。

嚮導也講不準確這幅畫的作者姓甚名誰,只說是一位歸國華僑。幾十年前從寶安背井離家、渡海過洋的很多人,攜妻帶子,陸續返回後,都會做一個相同的決定,要來北帝古廟覲拜。

北帝古廟,是他們離開的起點,也是歸來的終點。

寶安大變,也許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象,睜再大的眼睛也尋找不到存在過的記憶。也許,唯有北帝古廟是不變的,是能讓他們舊夢重溫之地。其實古廟也無時不在變化之中,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37年)的它,歷經約500年的風吹雨打、歲月蹉跎,來來往往的步履、青石板上的磕磨、老物件上的包漿、留不住的斑駁時光,皆已物是人非。

我站在廟門前,熙攘的人流、林立的鋪面、長長的街道,都被眼前這棵高大鳳凰樹的繁枝茂葉所遮蓋。一個聲音從耳邊飄過:

「出北帝廟門,就是海! 」

但眼前沒有海,也看不到河流。車水馬龍,城市繁華,走到這條西鄉老街的古廟前就噤了言,是時光的水流將歷史沖積到了這個角落和原點。疫情之囿,龍獅坐鎮的廟門是緊閉的,獅身乃大理石鏤空雕刻,看得到毛髮、舌紋的刻功之精細,兩旁的龍柱上龍紋、雲紋、人物的神情,栩栩如生。我們經側門而入廟,磚木結構的廟宇不大,面闊七米八,進深十四米,三開間兩進一天井布局。前殿開着一扇凹斗式門,屏門上掛着「玉虛宮」木匾,筆重線壯,天井兩側各有卷棚頂廊廡,廟內供奉的「北方真天精武玄天上帝」端坐後殿內的神台之上。據嘉慶年間的《新安縣誌》記載,當時的北帝廟,與孔廟、關帝廟並列為官方認可的廟宇。時間刷刷洗洗,古廟卻僅是於清道光八年(1828年) 、 1994年進行過兩次修繕,現狀所存之完備,可見保護之妥帖。

古代對北帝的信仰本質上也源於對星辰的崇拜,而民間說北帝管水,對水的敬畏,也被視為是向鎮護北方主司風雨之神尋求佑護。這讓我信了「出門就是海」的言說。那些出海的人,在家翹首等待的人,唯一的聯繫是天上可以看到的星辰。互相思念、相互牽心的親人,守望着夜空中最亮的星,祈禱着風調雨順、平安團聚。

恭立於牆上的手作畫卷前,我端詳了很久。圖上可以看到深圳河、珠江口,對面是香港,更遠的地方有一個巨大的「南洋」 。1983年,歸來的華僑憑藉母親和鄰里老人講述的記憶,精心畫出了這幅《西鄉晚清繁華錄》 。市井、風物、建築、民俗、人事,西鄉的舊時光景鋪陳畫紙而一展無遺,這頗似張擇端名傳史冊的《清明上河圖》 。我真真實實地從畫卷上看到,這個曾經是伶仃洋畔一個小漁村所擁有過的龐大喧譁,也看到逐水而居、斬浪而漁的人們就是從這裡出海奔赴遠方。

遠方有多遠?那些離去的人和歸來的人,臉上堆滿海風颳亂的皺紋。皺紋相連,誰也沒測量過距離有多遠。但不論多遠也得回來,回到故地再看一次「海」 。

[1]

作者簡介

張慧心,品詩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