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凹脈馬兜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凹脈馬兜鈴

中文學名:凹脈馬兜鈴

拉丁學名:Aristolochia impresinervis C.

界:植物界

凹脈馬兜鈴,別名:穿石藤,拉丁文名:Aristolochia impresinervis C. F. Liang. 馬兜鈴科、馬兜鈴屬 草質藤本,嫩枝6棱,被短柔毛。葉紙質或革質,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8-20厘米,寬4-5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深心形,兩側裂片近圓形,下垂或彼此相靠而灣缺成楔尖形,上面綠色,無毛,下面蒼綠色,密被短茸毛;蒴果倒卵形或近球形,頂端中央稍凹入,成熟時褐色,由基部向上6瓣開裂;亦隨果分裂成6條;種子心形至三角狀心形,背面平凸狀,具疣狀突起小點,腹面近平。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目錄

形態特徵

分布範圍

生長環境

藥用價值 [1]

形態特徵

草質藤本,嫩枝6棱,被短柔毛。 葉紙質或革質,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8-20厘米,寬4-5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深心形,兩側裂片近圓形,下垂或彼此相靠而灣缺成楔尖形,上面綠色,無毛,下面蒼綠色,密被短茸毛;基出脈3-5條,最外一對有時不明顯,側脈每邊3-4條,彼此相距較遠,網脈在葉上面平坦或有時干後下凹,在葉下面明顯隆起,網眼清晰;葉柄長1.5-2厘米。

總狀花序聚傘狀,腋生,有花3-7朵;花梗長約1.5厘米,基部有小苞片;小苞片披針形,無毛;花被長2.5-3厘米,基部收狹呈柄狀,與子房連接處稍膨大,具關節,其上膨大呈球形,直徑約3毫米,向上急遽收狹成一長管,管口擴大呈漏斗狀;檐部一側極短,邊緣稍下翻,另一側延伸成舌片;舌片橢圓形,長約2.5厘米,寬5-10毫米,頂端鈍,紫色;花葯卵形,着生於合蕊柱上,並單個與其裂片對生;子房圓柱形,長約8毫米,6棱;合蕊柱頂端6裂,裂片漸狹,頂端內彎,下部延伸成領狀圓環。

蒴果倒卵形或近球形,長約1.7厘米,直徑約1.3厘米,頂端中央稍凹入,6棱,成熟時褐色,由基部向上6瓣開裂;果柄長約1.5厘米,亦隨果分裂成6條;種子心形至三角狀心形,長寬均約2.5毫米,背面平凸狀,具疣狀突起小點,腹面近平。

分布範圍

產於廣西(大新、扶綏、龍州)。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60米石灰岩地區林下或灌叢中。

藥用價值

全株供藥用,有祛風活絡、止血鎮痛之效。可治療胃痛、風濕痛、跌打腫痛、腸炎及小兒麻痹後遺症等。 【藥 名】:凹脈馬兜鈴

【來 源】:為馬兜鈴科凹脈馬兜鈴的全株。

【功 效】:祛風活絡、活血止血、止痛。

【主 治】:治風濕痹痛、經絡不舒、血氣不和而關節僵痛、四肢麻木者、跌打損傷、風濕痛、跌打損傷痛、四肢骨關節痛、腹痛等痛證。

【性味歸經】:辛,溫。入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20克。外用:煎水洗疼痛損傷處。

【考 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參考資料

  1. 凹脈馬兜鈴,植物智,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