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鳴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鳳鳴街道 |
中文名 :鳳鳴街道 所屬地區:浙江省嘉興桐鄉市 |
鳳鳴街道位於浙江省嘉興桐鄉市。與梧桐街道、高橋鎮、石門鎮、崇福鎮接壤。320國道斜貫境內,長山河橫貫全境。2007年,撤銷同福鄉建制,併入鳳鳴街道,調整後的鳳鳴街道辦事處駐原同福鄉政府所在地,面積58.6平方千米,人口5.14萬,下轄14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2000年,靈安鎮轄靈安居委會,長新、史橋、桑園橋、李家弄、紅旗、路家園、靈安、環南、西牛橋9個村委會。2001年,撤銷靈安鎮,設立鳳鳴街道辦事處,管理原靈安鎮的9村、1居,駐新興路。2006年,面積36.58平方千米,人口3.05萬人(2005年)。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靈安;長新、史橋、桑園橋、李家弄、紅旗、路家園、靈安、環南、西牛橋。辦事處駐新興路1號。原同福鄉政府駐同福路118號。面積23.4平方千米,人口55061人(2010年)。郵編:314505。2006年,轄5個行政村:聯莊、新農、建勝、合星、中群。近年來,鳳鳴街道圍繞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這個根本,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分工,多種形式並舉,狠抓工作落實,有力地推進了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規範化建設進程,街道黨建工作整體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取得了明顯的實效。 [1]
歷史
桐鄉市同福鄉位於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中部,東北距梧桐鎮10.2公里。境西傍京杭大運河。320國道和新(農村)德(清)公路交會於同福鄉新農村村。鄉境東部天花盪,舊稱天荒盪,春秋時吳越古戰場之一,現為杭白菊、曬紅煙、小桑苗的集中產區。現域清代時屬千乘鄉。辛亥革命後改稱同福鄉。民國21年(1932),分為中塔、同福兩鄉。民國35年(1946),中塔鄉併入同福鄉。1950年,分為同福、中福、天福3鄉。1956年,並為同福鄉。1958年,為靈安公社同福管理區。1961年,為同福公社。1983年,為同福鄉。2007年,同福鄉併入鳳鳴街道。
建制沿革
1982年,全面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90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毀於一旦的千年古剎福嚴寺經嘉興市人民政府批准重新對外開放。1991年,開通程控電話。1994年,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在320國道西側天花盪建立同福經濟園區,10月14日,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梁平波來同福視察,並為園區題詞:"桐鄉市同福經濟開發區";加大集鎮的開發建設力度,到目前已形成三橫三縱的道路格局,在同福集鎮建立個私工業園區,規劃面積為320畝。1995年,開始實施"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門面、統一高度、統一層次"的"五統一"新村規劃,到目前全鄉已形成111個新村規劃點,300多戶遷入新村。1996年,建設環鄉公路,到現在已完成13公里的環鄉公路建設。1997年,開通有線電視。1998年,被桐鄉市愛衛會命名為"自來水化鄉",5月被中共嘉興市委、嘉興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桑苗之鄉",中共桐鄉市委、桐鄉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文明鄉"。2007年,撤銷同福鄉建制,併入鳳鳴街道[1],調整後的鳳鳴街道辦事處駐原同福鄉政府所在地。
經濟發展
鳳鳴街道有4個項目被確定為市級重點項目,該街道按照'一個大項目、一名掛鈎領導、一套服務班子'的要求,實行全程'保姆式'服務,幫助企業做好項目推進各項工作,促進項目早實施早投產。東怡紡織有限公司正開足馬力生產,一派生機。據該公司新增200噸紡織品生產線技改項目,總投資1500萬元,完成投資1050萬元後,又完成投資500萬元,新進設備安裝已基本結束,進入試生產階段。鳳鳴街道其他3個市級重點項目推進勢頭依然強勁。"嘉名染整"技改項目已投資500多萬元,完成計劃的50%以上,其中一條新增拉磨毛流水線設備已安裝完畢,並投入試生產;"天女集團"計劃總投資2000萬元的技改項目,前期報批手續正在緊張辦理,可研性報告已好,正着手環評;鳳鳴分區三期建設也正進入良性運行軌道。抓好後續項目尤其是抓好有發展潛力項目,是增強發展後勁、保持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根本所在。在致力於市級重點項目建設的同時,鳳鳴街道
還積極抓好一般項目,其中"中都家紡"、"華靈絲綢"等項目也正自我加壓,力爭通過新建或技改在市場中謀得席位。街道擬訂的"皮爾世紳鞋業"、"創新印刷"等4個儲備項目,其單個項目總投資均在千萬元以上,如果進展順利,均可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