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鳳林城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鳳林城址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鳳林城址

位於;黑龍江省友誼縣

東經;131°50'45"

北緯;46°36'13"

風林城址位於黑龍江省友誼縣成富鄉鳳林村西南約1.4公里處,七星河的左岸。地理坐標為:東經131°50'45",北緯46°36'13";海拔 83.9米。鳳林城址西南約1.65公里處有隔七星河相望的寶清縣炮台山北斗七星祭壇址,二城史稱"巴如古蘇霍通",俗稱"對面城"。[1]

簡介

鳳林城址發現於一九八四年。

一九八六年佳木斯市文物管理站的領導踏察鳳林城址後,依附近的鳳林村命名此城址為鳳林古城。

地理

鳳林城址總體呈不規則形,外城垣周長約6,300米,內城垣約近4,000延長米,總面積約1,136,250平方米。全城由內城垣分隔成九個城區,似"九曲連環城"。鳳林城址的第7城區是全城的中心,近似正方形,邊長112~124米,面積約2,800平方米。四周單垣單壕,垣頂寬約3米,基寬約15米,高約4米。護城壕的尺度恰為城垣尺度的倒置。第7城區四角設有角樓,每邊城垣外側中部各設一座馬面。由於農場機械化作業,現有90餘萬平方米的面積為耕地,耕地中的城垣、城壕、半地穴式居住址等文物遺蹟現象早已被夷為平地。約近22萬平方米的面積在柞樹林中,各種文物遺蹟現象保存完好,有100處半地穴式居住址,近2千延長米的城垣和護城壕及2處門址。

首次發掘

一九九四年,黑龍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文博處對鳳林城址七城區進行了首次發掘,一九九八~二○○○年,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連續三年再次對鳳林城址七城區進行考古發掘,四次發掘共挖掘面積約3,580平方米,揭露房址39座,出土石、鐵、陶、骨器等各類文物約1,600餘件(記錄)。通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鳳林城址出土木炭的C14檢測,測定鳳林城址出現在公元215年左右。鳳林城址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唯一一處我省漢魏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址,根據考古發掘揭露出的約666平方米的大房址,我省文物局專家認為鳳林城址具有國家性質,而鳳林城址的出現比渤海國的建立早近五百年,比阿城金上京的建立早近九百年。與鳳林城址隔河相望的寶清縣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炮台山城址,據我省文物專家殷德明和北京天文考古專家伊世同先生的考證,炮台山城址實為北斗七星祭壇遺址,是同一古城被七星河分為南北兩個部分:"王宮居北,祀天位南。"符合古代北主政,南祭祀的封建傳統禮制。

文物保護單位

鳳林城址是三江平原漢魏時期遺址的核心和代表,是黑龍江區域漢魏時期遺址聚落發展的模式,鳳林城址城垣形制對研究城垣的出現與發展提供了可研究資料,這對於研究古代黑龍江區域國家的出現及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九八七年八月十四日,鳳林城址被友誼縣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一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鳳林城址被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二○○一年六月二十五日,鳳林城址被國務院批准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視頻

鳳林古城遺址

參考資料

  1. 鳳林城址-我的學習筆記 , 百度 2022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