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鳳城街道建設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鳳城街道建設村,中國山東省]煙臺市海陽市鳳城街道辦事處下轄村,位於鳳城十字路口西北方,地處東經121°14′,北緯36°42′,東鄰統一村,東南接先鋒村,南靠勝利村,北依望石山,南面黃海,東與高爾夫球場相望,西與煙鳳公路相接。全村轄區總面積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7.3 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花生、蔬菜、蘋果等。[1]

中文名: 建設村

外文名: Construction Village

類 型: 煙臺市海陽鳳城街道辦事處下轄村

成立時間: 1371年

成立地點: 海陽鳳城街道

郵政編碼: 265118

歷史概況

明洪武四年(1371年),山後人張匡合遷入今鳳城先鋒村東南角安家並建村張家莊。明洪武十年(1377年),大嵩衛指揮兼鎮撫蔣懋修之先人從張家口遷入,在今鳳城正西0.5公里處建村蔣家莊。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朝廷在望石山之南,龍頭港之北,張家莊、蔣家莊所在地設置大嵩。明永樂年間(1407-1424年),從江蘇、安徽、湖廣、福建等地移民大嵩衛。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衛設縣後,縣城設於大嵩衛駐地,稱在城,後改稱城裡。1942年9月16日,八路軍解放海陽城,城裡改稱鳳城。以鳳城城內十字街為界,分設4個裡,本村位於西北方,為二里。1945年,4個裡分為7個村,本村為鞏固村、建設村。1948年,7個村又合併為4個村,本村仍為建設村。2002年,全村有498戶,1419人。有榮、趙、李、王、鞠、高、張、成、黎、劉、羅、宋、許、耿、鄒、臧、馮、楊、紀、汪、於、戴、馬、徐、薛、辛、邱、祁、姜、董、陳、孫、隋、包、黃、藍、周、喬、解、胡、林、萊、駱、孟、史、冷、石、叢等 48 姓,除 1 戶為滿族外,其餘均為漢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是榮、李、趙姓。 [1]

組織建設

基層黨組

1941年,榮景玉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

1946年,撤二里設鞏固村、建設村,各設黨支部,分別由高連修、張慶瑞任黨支部書記。在黨支部領導下,先後開展了土改、參軍、支前運動。

1948年,兩村合併為建設村,黨支部書記黎守成。

1949年,村黨員身份公開,時有黨員20人。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3個,黨員43名。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張慶瑞、徐廣安、成秉全、宋學斌、李炳瑞。

基層行政

1942年9月16日,城裡解放。10月定名鳳城,設一、二、三、四里,本村為二里,里長先後為鞠馥亭、趙毅南、李振才、榮景玉。

1945年,四個里分設7個村,二里分為建設村、鞏固村。建設村村長為張慶瑞,鞏固村為高素貞(女)。

1948年,7個村並為4個村,鞏固村併入建設村。

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

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

1980年,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

1984年,稱村民委員會。曾任行政主要負責人有高素貞(女)、張慶瑞、鞠兆祿、沈友慶、榮志福、趙永基、徐廣安、成秉全、榮維泰、趙宗義、李忠喜、榮錫錄、李炳瑞、馮全瑞、楊立軍。

重要事跡

清康熙年間榮姓村民挖建「四眼井」,深20米。今仍保存完好。1939年4月日軍飛機轟炸城裡,南高小被炸毀,連同民宅,共毀房百餘間。1940年2月10日日軍侵占城裡。1941年1月國民黨第二十六旅秦毓堂暗地投降日軍,與之達成秘密協議,率部進占城裡,日軍撤離。1942年9月16日國民黨投降派秦毓堂部接連被八路軍擊潰,其殘部逃竄,海陽縣城及境內大部村莊解放。1947年11月7日國民黨軍隊整編五十四師(師長闕漢騫)進攻膠東,竄入海陽侵占鳳城。占據鳳城及周圍部分村莊35天,殺害幹部群眾眾多人,造成極大地破壞。12月11日從海上逃竄。同年開展土改複查運動。本村地主分子鞠守賓(城裡副鎮長、國民黨區分部委員)、鞠馥亭(國民黨區分部書記)被槍決。1949年7月狂風暴雨,海嘯成災。1955年成立三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三個初級社並為一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72年本村通電。1980年始建龍鳳池,翌年竣工。省及煙臺市水利局的領導蒞臨視察。1981年10月本村開始用上自來水。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視頻

鳳城街道123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