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凝,中國漢字,讀作:níng。該字的主要字義是指氣體變為液體或液體變為固體,也有聚集,集中的意思。

(會意。古冰字,從水,從疑。疑,止也。疑亦聲。本義:結冰)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凝

拼音; níng

注音; ㄋㄧㄥˊ

簡體部首; 冫

部首筆畫; 2

總筆畫; 16

結構; 左右/左中右

統一碼; 51DD

字源演變

形聲字。小篆從冫,疑聲。從冫表示寒冷。《說文》:"冰,水堅也。從仌,從水。凝,俗冰從疑。"段玉裁注:"以冰代仌,乃別制凝字。經典凡凝字皆冰之變也。"凝的本義是液體或氣體因溫度降低而結成固體。液體變成固體停止流動。晉傅玄《雜詩》:"凝氣結為霜。"多指水結冰。唐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幕中草檄硯水凝。"引申為注意力集中。南朝宋鮑照《蕪城賦》:"凝思寂聽。"又引申為安定、鞏固。《荀子·議兵》:"兼併易能也,唯堅凝之難焉。"

詳細釋義

動詞性

(1)會意。古冰字,從水,從疑。疑,止也。疑亦聲。本義:結冰

凝,水堅也。--《說文》

凝,定也。--《廣雅》

膚如凝脂。--《詩·衛風·碩人》

凝土以為器。--《考工記》

天氣嚴疑之氣。--《禮記·鄉飲酒義》

霜鍔水凝。--枚乘《七命》

幕中草檄(xì)硯水凝。--唐·岑參《走馬川行》

又如:凝寒(寒冷凍結);凝冰(冰;結冰);凝雨(雪);凝涸(凍結);凝霜(凝結成霜)

(2)凝聚;積聚沙石凝積,地勢無所宜。--《鹽鐵論·輕重》

又如:油還沒凝住;水凝成了冰;凝合(聚攏集結);凝情(凝聚愁情);凝圖(收聚天下圖書);凝塵(積聚的塵土);凝蹇(凝結);凝露(凝結的露珠;凝聚成露;凝結着露珠);凝心(專心;一心一意);凝玩(專心觀賞把玩);凝念(沉思;專心思考);凝待(專心等待);凝睛(眼不轉睛);凝意(意念專注)

(3)集中(精力去看、聽)

凝聽翔立。--唐·李朝威《柳毅傳》

又如:凝盼(注視);凝目(注目;凝視);凝眺(注目遠望);凝眼(注目);凝瞳(注目)

(4)停止;靜止

舟凝滯於水濱,車逶遲于山側。--江淹《別賦》

又如:凝坐(靜坐);凝停(靜止;停滯);凝絕(停止;中斷);凝族(冕旒靜止不動。形容帝王態度肅穆專注);凝澹(靜止)

形容詞性

(1)穩重;莊重

器量宏大,風度端凝。--清·徐珂《清稗類鈔·容止類》

又如:凝正(穩重端莊);凝厚(穩重敦厚);凝直(莊重而正直);凝峻(莊重嚴峻);凝特(莊重嚴肅,與眾不同);凝簡(莊重而樸實);凝曠(端莊曠達);凝穩(端莊穩重)

(2)徐緩

緩歌慢舞凝絲竹。--白居易《長恨歌》

又如:凝笳(徐緩幽咽的笳聲);凝淨(平緩明靜)

(3)表示程度很深

如:凝冬(嚴冬);凝冽(謂嚴寒);凝寒(嚴寒);凝湛(深湛清澈);凝煙(濃密的霧氣)[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