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減字花木蘭·競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減字木蘭花•競渡》是北宋詞人黃裳所作的一首詞。

這首詞詞人以豪邁的筆勢描繪了龍舟賽的盛況,刻畫競渡奪標的熱烈緊張氣氛,表達了詞人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尊敬和懷念之情。

作品原文

減字木蘭花•競渡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

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

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

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

白話譯文

競渡的龍舟高高地掛起一面面紅旗,從柳陰深處的水洲出擊。鼓聲像春天的雷電,衝破煙霧,劈開波濤,直奔遠處奪標目的地。

圍觀人群的歡呼聲震天動地,有驚退萬人爭戰的豪氣。在金碧輝煌的小閣樓西,奪得錦標的龍舟獲得第一名回來了。

創作背景

北宋詞人黃裳在端午時節看到了划船健兒競渡奪標熱烈的場面,觸發了詞人的詩興,於是寫下這首詞來讚揚了划船健兒們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

文學賞析

上闋首句「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以「高舉」、「飛出」兩個動態的詞語,寫出龍舟賽開場的景象,開篇就將緊張激烈的比賽氣氛渲染出來。「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這一句,寫各條龍舟上的人擂鼓歡呼,聲抵雲霄,如同轟響的「春雷」,震人心魄。這些鼓聲使划船人士氣高漲,他們將小舟劃得飛快,使它「直破煙波」,像離弦的箭一般前進。「遠遠回」是指龍舟到達遠處再折回來。上闋兩句,猶如一個緊追龍舟的特寫鏡頭,將龍舟從出發到加速,再到折回的過程詳細地記錄下來,其問數艘船爭渡的激烈氣氛,以及船上人高漲的氣勢,無不清晰呈現。

下闋轉而寫周圍的人群:「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震」字準確重現了萬人雷動的場景,可見此時已有龍舟勝利抵達終點,因此圍觀的人群爆發出了震天動地的歡呼。「驚退」的主語並非圍觀者,而是參加比賽的人,他們爭相競渡的豪氣,能「驚退」萬人,以豪語寫豪情,相得益彰。「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銜」字的運用,將龍舟奪勝的姿態寫活了。「金碧樓」與前面的「紅旗」、「楊柳」、「煙波」一起,在視覺上豐富了整個場面。「第一歸」呼應了「競渡」的主題,對首句的「飛出深深楊柳渚」進行了完美的收結。

此詞採取白描手法,注意通過色彩、聲音來刻畫竟渡奪標的熱烈緊張氣氛。同時,詞還反映了人們熱烈緊張的精神狀態。龍舟飛駛,鼓擊春雷,這是寫參與競渡者的緊張行動和英雄氣概。歡聲震地,是寫群眾的熱烈情緒。銜標而歸,是寫勝利健兒充滿喜悅的形象與心情。如此一來真實地再現了當日龍舟競渡、觀者如雲的情景。 [1]

名家點評

唐代詩人盧肇《及第後江寧觀競渡》:「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銜得錦標歸。」

宋代詞人耐得翁《都城紀勝》: 「西湖春中,浙江秋中,皆有龍舟爭標,輕捷可觀」。

現代作者琢言《唐詩宋詞元曲 超值全彩白金版》:"全詞聲形並茂地將端午節賽龍舟的場景真實地再現了出來,這是龍舟競渡題材中罕見的佳作,彌足珍貴"。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