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凌海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凌海濤
出生 安徽廬江
國籍 中國
別名 百川堂主人
職業 書法家



凌海濤安徽廬江人。別署百川堂。中文本科學歷,文學學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巢湖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廬江縣書法家

簡介

凌海濤,安徽廬江人,別署百川堂主人。進修於中央美術學院書法高研班。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合肥市廬江縣文聯專職書法家。書法藝術創作崇尚寫心見性、理趣並重,追求質樸清逸之藝術境界。多次參加國家級書法大展並獲獎。作品被多家博物館、美術館、畫廊及私人藏家廣泛收藏。新華網、《中國書法》、《中國書畫》、《書法報》、《畫壇》、《北京晨報》、《文匯報》、《安徽人》等主流媒體曾專題報導推介,入編多部藝術典籍。

2012年12月,行書冊頁作品《金冬心題畫記》獲中國書法藝術界最高獎--第四屆"蘭亭獎"佳作獎一等獎[ 藝術活動 獲獎:

"林散之獎"南京書法傳媒三年展佳作獎(江蘇省政府)

第二屆"梁披雲杯"全國書法大賽優秀獎(香港書譜社)

"石景宜博士杯"華夏書畫大賽優異獎(香港漢榮書局)

"我愛海南島我愛台灣島"全國書畫大賽一等獎(海南文聯)

"信德杯"全國書法展優秀獎(最高獎)(中國書協)

"貞元杯"全國書法大賽優秀獎(中國文字博物館)

希望圓夢杯全國書法大賽二等獎(甘肅定西)

全國文房書畫大賽二等獎(《書法報》)

第二屆"吳道子書畫獎"全國書法大賽三等獎(《中國書法》)

"中國書法進萬家活動"全國先進個人(中國書協)

紀念延安文藝講話70周年"國粹杯"全國書法大賽三等獎(上海書協)

"孔子藝術獎"全國書法篆刻展優秀獎(最高獎)(中國書協)

"蘭大天慶杯"全國書畫大賽優秀獎(蘭州大學)

第二屆中國千字文書法節中青年手卷展二等獎(《書法報》)

第五屆"汝官瓷杯"書畫大賽金獎(河南汝州主辦,中國書協指導)

第四屆"性靈派"全國書法展最佳創作獎(湖北文聯)

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佳作獎一等獎(中宣部批准,中國文聯、中國書協主辦)

2011-2012安徽書法發展貢獻獎(安徽書協)

第二屆"翁同龢書法獎"優秀獎(最高獎)(中國書協)

參展:

第五屆中國書壇新人展(中國書協)

全國第四屆正書大展入圍(中國書協)

西泠印社首屆國際藝術節·中國書法大展(西泠印社)

全國首屆行書大展(中國書協)

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展入展提名(中國書協)

中國書法學術提名展(6人)(陸儼少藝術院、《畫壇》)

全國第三屆行草書大展(中國書協)

徽瀚·安徽書壇70後二十家作品展(安徽青年書協)

皖軍書法行書二十家展覽(安徽書協)

首屆皖籍書法/美術/民間工藝名家精品展特邀參展(安徽文聯)

第十四屆安徽-高知中日友好書法展參展特邀赴日本交流

第2次韓中(大田-合肥)書畫交流展特邀赴韓國交流

蘭亭五子書法篆刻展·大連站(大連市委宣傳部)

蘭亭五子書法篆刻展·泰安站(泰安市委宣傳部)

安徽省十大青年書法家作品展(北京水墨公益基金會、《中國書畫》)

作品展覽地 海南省博物館,國家圖書館,陝西歷史博物館,孔子美術館(曲阜),大連博物館,紹興博物館,常熟美術館,石景宜博士博物館(佛山),韓國大田美術館,日本高知美術館,安徽省博物館、亞明藝術館(合肥),合肥-久留米友好美術館,等。

作品收藏 紹興博物館,常熟美術館,佛山石景宜博士博物館,四川北川團縣委,北京水墨公益基金會,中國駐瑞典大使館,等。

發行出版 《緣說·黃曄聯句凌海濤書法集》

《全國中青年千字文書法手卷展·獲獎書法家作品集--凌海濤卷》(湖北美術出版社)

《蘭亭五子書法篆刻展(大連站)作品集》(華夏文藝出版社)

《泰山有約·蘭亭五子書法篆刻展(泰安站)作品集》(山東教育出版社)

《安徽省十大青年書法家作品集》(北京水墨公益基金會提名)

媒體報道

新華網、《中國書法》、《中國書畫》、《書法報》、《畫壇》、《北京晨報》、《文匯報》、中國書法家論壇、《安徽人》、《新安晚報》、《合肥宣傳》、合肥電視台,等。

諸家評說 凌海濤先生醉心翰墨,嘗以圍棋"學會定式並忘掉定式"譬喻學書門徑。其冊頁書作精熟簡煉,生機盎然,用清代劉熙載書論"書貴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別,入他神者,我化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為我也"來觀照海濤先生的書法,化古出新是他修養與氣質的最佳呈現。(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評委會頒獎詞)[10]

凌海濤--骨子裡的自信並不是如"海濤"般迸發,而是被近似他的微笑的"傳統"掩飾了起來。海濤的筆墨,被一種莫名的力量立體地支撐着,凸顯出張力和衝擊力。因此,有了無論是學術還是傳統作支撐的藝術形式,其內涵及空間便足以令人遐想與揣度。(王亞洲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安徽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9]

凌海濤碑帖結合,拙中帶秀,豪放不拘小節,善於把握大局,空間分割和結構的重新組合猶有天賦,知學善變又不失法度,給人以清奇之美。書法創作追求正奇互參,散逸靈動之韻致。其小幅行草作品用筆細膩精微,帖意盎然,筆法尤為中正。同時,又在造型上大膽探索,含汲古出新之期盼。字法由先前的有心安排逐步轉向因勢賦形,更為暢達。(陸儼少藝術院 《畫壇》推介詞)

七九年出生的凌海濤,因為在蘭亭獎中奪冠而為全國所矚目。他注重思辨、法自我立,作品追求真誠、追求生機活力,避免落入平淡和俗套,充分顯示出自己的人格、學養以及對生命的思考,也顯示了他對書法本質的正確認識。當然,他的傳統功底是過硬的,形式美感也非常好。(北京水墨公益基金會推介詞)

不論是師出名門,還是無師自通,亦步亦趨至多只是站在山腰看風景,比一般人看得遠些,卻總也比不過站在峰巔上的人看得更多。唯有創新,才能站到屬於自己的那座山峰之上。(純道 《禪藝會》總編)

海濤是才子型書家,很年輕就在專業展賽中頻頻露臉,令人矚目。在習書之前,海濤曾習國畫,後得指點,"一張白紙好寫字",加之個人先天稟賦,直接從繪畫轉入書法,幾乎沒有走多少彎路。幾年前,我曾見過他幾幀鋼筆風景速寫,線條精煉飄逸,剛勁有力,具有書法之筆質。近讀其書法新作,雖變化多端,但不失傳統筆法,且有當代形式美感。傳統書法非常重視筆法,過於重"法"難免會抑制書法的"藝術"價值,實現由"書法"到"書藝",置書法於大藝術範疇之中,應該是未來書法的方向,這也正是與海濤意趣相投的"現代派書家"們的價值指向所在。他們認為:平面藝術應當重視視覺美感與審美感受。不能光下死工夫,滿足於優孟衣冠,而要充分發揮個人的稟賦潛質,敏銳高效地汲取相關藝術門類中的養分,以我為主,以其他一切為賓,不斷充實。他們在創作中注重當下感覺,注重寄興遣懷。最終還是應了石濤的那句老話--尊受。(王鴻 中國美術視界網總編)

蹈海開襟抱,犁濤試羽翎。

三年喑素志,一夢到蘭亭。

繡水心波碧,冶山爐火青。

起瞻天際外,熠熠對秋星。(張本應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霜毫鍊冶哪須爭,廿載辛勞玉汝成。

墨斂心痕抒意合,書行拙法向禪生。

常懷鶴夢當揮翰,只識清源以濯纓。

山外閒雲無所住,瀟瀟秋色掩虛名。(林寶榮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吾友凌海濤,逍遙百川堂。

窗外風月千秋在,案頭瓦硯寄意長。

散淡從來輕富貴,逸情盈袖翰墨香。

卅年辛苦是為樂,朝摩夕撫對鐘王。

殘碑與斷碣,繭紙並漢唐。

百川盡歸海,波瀾筆底藏。

尋簡遠,味蒼茫。

不作俗字媚人眼,獨樹高標苦思量。

世人但愛花與蝶,山中高士賞秋霜。

霜前菊色老,老菊風味涼。

墨磨人意淡,春花秋月已尋常。

平時不得遇,偶然見顛狂。

知交相逢尋一醉,吞吐江海各盡觴。

盈樽盡詩酒,瀟灑著文章。

醉里酣然書十丈,淋漓痛快墨蒼蒼。

蒼蒼腕下龍蛇走,翩然紙上舞鳳凰。

筆筆留真率,時時見柔剛。

拙里藏真巧,信手弄玉璋。

蘭亭風流在,曲水映修篁。

雲閒山靜天地闊,春風永和煥文光。

海濤自是縛龍手,直掛雲帆赴滄浪。

(陳克年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江蘇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周德聰(湖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三峽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書寫作為一種文化的存在,可謂歷史悠久,它伴隨着人類的文明與工具的進步而幾經變易。單從文字書寫的角度看,當代人對古人毛筆書寫的日常行為漸成懷想,而今驅遣毛筆似乎已成了書法家們藝術創作的一種修為。

中國書法的歷史際遇與生存環境一直處於變易之中,有峰巔也有低谷,有盛譽亦有毀損。然而,無論如何,它所承載的文化及其審美價值,卻是其他文藝樣式無法替代的。正因為如此,書法自立於藝術之林,以她特有的風采贏得了世人的尊重。

考察書法發展的歷史,毛筆蘸墨於紙上書寫最為恆久,不管是古代應用性書寫,還是當代乃至未來的書法創作,這種原始的本真狀態將在承續中賦予其新的人文內涵。凌海濤的冊頁《金冬心題畫記》,便是以極為本真的書寫狀態還原了書法的固有情狀,在經歷了"刻意"的創作給我們帶來的"視覺衝擊"之後,能見到如此精美的書法冊頁,真有"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的況味。

冊頁,題畫記,行書三者之間的契合,是凌海濤的精心設計,還是他的無意而為?當他將這件作品投向"蘭亭獎"的時候,我更願意稱它為一件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的經意之作,倘若將之置諸書齋案頭,作為三五同好抑或自己把玩的對象時,我寧可相信它是一件心性自然流瀉的《金冬心題畫記》的慣常性抄錄。但不管怎樣,凌海濤毅然地把它拋向了"蘭亭獎"的評委,評委們又毫不猶豫地將它評為一等獎,得以讓更多的書法受眾一睹"絢爛之極,復歸平淡"的風神韻致。

在這件冊頁中,我們看不到"鼓努為力"的虛張聲勢,也看不到點畫乖戾、結字誇飾的刻意製作,更看不到"墨分五彩"的色差變化與皈依某一碑帖的風格範型。有的只是隨着《題畫記》的語言邏輯所呈現的自然段落及其由此而形成的"圈點"與空白。字之大小,章法疏密,可謂隨遇而安。

他的用筆,簡潔明快,線條爽利勻淨,不激不厲的行進節奏,方顯從容不迫的書寫心性。他的結字,韻致來自於帖學,變化源自於北碑,既風姿綽約,又跌宕開合,深諳奇正、疏密、大小、縱斂、參差、錯落之理。將北碑南帖之精神與個人書寫之意趣結合起來,以"意"馭"法",從而形成他瀟散逸韻、古拙質樸的風貌。古人云:"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冊頁本身形制較小,加上所選文辭內容豐沛,因此,不可能作激情宣洩的狂草大字,只能用逸筆草草的小字行書,作"汩汩流淌"的"自然成文"的流瀉,以一種舒緩的筆調、散逸的結字,唱一曲悠然的"牧歌"。深入地品讀,我們會發現隱藏在貌似瀟散的結字的後面,是他用筆的含蓄與內斂,他在欲放還收中演繹了中國書法的"中庸"之筆法要義。在很小的行書結字中,在振幅不大的線條里,既表達一種如"績學大儒"般的涵茹與敦厚,又表達出一種似"三歲稚子"般的天真與爛漫,這種高邁的情懷,是多少人都嚮往不已的境界喲!

在毛筆書寫受到鍵盤敲擊的威脅,紙質書籍受到電子光碟擠壓的當下,我相信仍然具有傳統人文情懷的書家及愛好者,樂意在冊頁上誦習文化經典與欣賞書法藝術的。因為這種文化經典的保存方式與書法傳播的渠道,會給人們帶來許多歷史的追憶!凌海濤的《金冬心題畫記》在一定意義上起着保存文化與傳承文明的作用,他的書法也將在這種傳播中被更多的人所激賞。

在到處充滿"視覺衝擊"的現代社會,我們多麼期望"書法"還原文化的本真,而不被過多的"觀念""行為""實驗""天書"來褻瀆與顛覆啊!文化自覺與書寫自然應該是書法發展的方向,凌海濤"蘭亭獎"一等獎的獲獎文本,定會給我們帶來思索的空間,不是凡展覽的作品就要以大取勝,以搶眼來獲取觀眾的,有時候精美的小幅更耐耽玩。冊頁這種形制既可作每一局部的品鑑,亦可將局部依次展開,作一橫幅的整體關照,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在"頁"面之上,其尺牘的風神韻致奔來眼底,而當我們將"冊"頁全覽,其如山水之畫幅參差錯落、疏密掩映,情性自然怡悅。

書寫本身是一種個體性,體驗性很強的文化行為,它所承載的"才""學""識""志"等內容,都必然回歸到書寫者自身,是"如其人"的真實寫照。不懂書法的人以為"玄妙",真知者卻深信不疑。因為你的文學修養,文字修養,書法修養,審美取向乃至人格品位都會在書寫中悄無聲息地流露出來,它是沒有辦法進行偽裝及掩飾的。一切扭捏作態與"東施效顰"終將被歷史無情地淘汰。

克萊夫·貝爾稱一切藝術都是"有意味的形式"。書法的"意味"究竟是什麼?可謂見仁見智,它既與書寫者的文化修養及人格力量相關,也與賞讀者的人生際遇及審美經驗相涉,更關乎書寫在人與文之間所擔當的角色與定位。當凌海濤選取《金冬心題畫記》之文,以一個藝術家特有的直覺在一本冊頁上緣情而書的時候,我揣度,這文境、書境、與心境的合一便構成了這件作品的形式"意味"。

在中國古代,沒有"書家"一說,文化修養高,字又寫得好的,往往被稱為"善書者"。而在當代,書法已然成了職業,成了少數人謀生的手段。但大多數人對書法的喜愛,乃是承續傳統而來,是人文化育過程中的一個鏈環,它要求對五體書有較為全面的認識,並於此中兼擅多體乃佳。凌海濤的《金冬心題畫記》冊頁,正文主體雖是行書,但封面的標題卻使用了篆書,可見他對古文字與今文字的修為。他在作品完成之後,從視覺審美需要出發,又在作品之上鈐蓋了許多大小、形制不一的閒章,起到了豐富畫面色彩、增益古雅趣味的效果,將形式"玩"出了內容,將內容回歸到形式,的為甲觀。

當代以書法的名義創作的許多作品,不乏做作、塗抹、描畫、設計的成分,其實在本質上偏離了書法的本位,像凌海濤這樣素樸的書寫與心性的流露,不正很好地詮釋了"大道至簡"的藝術真諦麼?!(原載《書法報》2013年27期)

當書法再次回歸書房

--兼議凌海濤書法藝術的本體呈現

王亞洲(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安徽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眼下書壇,大投入、大展覽、大作品、大製作、大"寫意",比比皆是,動輒六八尺巨幛,四尺以內小品已難覓蹤影。當代的書法藝術繁榮就是以這樣的狀態呈現嗎?我不敢苟同。反倒認為,隨着藝術潮流的更迭,隨着書法藝術不斷地"接地氣",回歸書房--這樣一個切實而又美好的話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和思考了。這裡所言"書房",不僅是一個讀書勞作所在的空間名詞,更多的指向,是一種理念、一種狀態、一種心境。

由凌海濤的第四屆"蘭亭獎"佳作一等獎冊頁作品而引發如此話題,頗有頓悟之感。海濤的這本小行草《金冬心題畫記》冊頁,由十二張精緻小品組成,每張不盈半平尺。何能獲此殊榮?且不論評委們對"大寫意"的審美疲勞,依我看來,不外乎三點理由:隨性、自然、靜雅。這三者三位一體、相輔相成:隨性了不自然不算高明,自然了不靜雅也難悅人,靜雅了不隨性則不純粹,眾多歷代經典手札墨跡莫不如是。恰恰這三點是書法本體審美的終極要求,恰恰這三點是書房情結的典型象徵。海濤的這十二張小品一氣呵成,沒有過多的設計與矯飾,水流花開,如話家常。如此,隨性、自然、靜雅必須是一種忘我的無欲的審美心靈的閃動軌跡,這一心態特徵是藝術"本體自由"的真實反映。面對撲面而來的清新之風,觀者自然是眼前一亮,再深入品讀,文質彬彬,表里相契,奪標已在情理之中。

溯根求源,"本體自由"在中國古典美學中是用"虛靜"一詞來概括的,莊子"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陸機"精鶩八極,心游萬仞"、劉勰"思接千載"以及冠九說"澄觀一心而騰中踔萬象"等等,無不說明,"虛靜"決非死寂,實際上是靈氣流蕩、跳躍着生命律動的創造性心理。一千多年來,這一理論不僅作為中國藝術的主導精神之一,且作為一種"審美人格學",鑄就了我們民族特有的藝術家的人格胸懷。它不是人生觀,卻處處涉及人生;它不是倫理學,卻處處涉及人格。接觸過海濤的朋友,相信都會有謙虛、和氣、陽光、精幹的印象。海濤隨緣適性、與人為善、坦誠開朗,他一直處於這樣的狀態。這是平凡生活的心性流淌,這是質樸人格的踏實體現。海濤曾寫過這樣一些硯邊隨筆:"不求完美,但求生機活力。因為鮮活,所以無限可能","一切作品皆自傳,要真誠。多年以後,端詳陳舊墨跡,如還能依稀辨認出彼時眉眼,記起年少脾氣、以及心事履痕種種,我們應當欣慰"……,這些,無疑是他對藝術人生的真實體驗與理性思考,流露的質感與溫度令人感動。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遙想千載之前,書法藝術創作在多數情況下只是一種私人的日常行為。文人士子在求學遊歷、經世濟民之餘,置身書房,記錄生活,寄興遣懷,施之楮素,傳為經典。我想,海濤於此是深為會心的。據我所知,這件獲獎冊頁,從正式構思到投稿寄出,僅數天時間而已。這就是在自個兒書房裡那張並不很大的書案上"捯飭"出來的一件"簡單"的、輕鬆的、日常化的、通過自我審美的率意之作。

海濤還很年輕,漫長藝術之路剛剛起步,還要花大把的時間,在書房中對經典心摹手追,與先賢對晤交流。我相信,經過不斷的沉潛與歷練,海濤的藝術與人生定會不斷成熟起來。

由海濤的獲獎冊頁作品引發的思考,儘管還不成體系,以"書法回歸書房"為題,隨筆寫下這幾行文字,非刻意拔高海濤書法藝術,算是拋磚引玉,供書朋道友共同探討。我只不過越發真切感受到,在藝術創造中,回歸書房時代的到來正是展開藝術想象、萌發靈感、融納萬境、創造意象時代的到來,沒有緊迫感實在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