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涼粉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涼粉草 原圖鏈接

涼粉草 別名仙人凍、薪草、仙草。莖方形,有分枝,被灰棕色長毛,外表棕褐色或黑色,有溝槽,幼莖常扭曲;質脆易斷,中心有髓。葉對生,多皺縮,展平後長圓形或卵圓形,兩面皆被疏長毛;紙質,稍柔韌,手捻不易捻碎,水濕後顯黏滑感,煎液有膠黏性。氣微,味甘淡。具有消暑解渴、清熱解毒的功效。[1]

植物形態

涼粉草一年生草本,高15-50cm。莖上部直立,下部伏地,四棱形,被脫落的長柔毛或細剛毛。葉對生;葉柄長2-15mm,被柔毛;葉片狹卵形或寬卵圓形,長2-5cm,寬0.8-2.8c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寬楔形或圓,邊緣具鋸齒,兩面被細剛毛或柔毛。輪傘花序多花,組成總狀花序,頂生或生於側枝,花序長2-10cm;苞片圓形或鞭狀卵圓形,具尾狀突尖;花萼鐘形,長2-2.5mm,密被疏柔毛,上唇3裂,中裂片特大,先端尖,下唇全緣,偶有微缺;涼粉草花冠白色或淡紅色,長約3mm,外被微柔毛,上唇寬大,具4齒,2側齒較高,中央2齒不明顯,下唇全緣,舟狀;雄蕊4,前對較長,後對花絲基部具齒狀附屬器,其上被硬毛,花葯匯合成一室;子房4裂,花柱較長,柱頭2淺裂。小堅果長圓形,黑色。花期7-10月,果期8-11月。[2]

生境分布

涼粉草生於坡地、溝谷的小雜草叢中、田野間也有野生或干沙地或水溝邊。分布於廣東、廣西等地,我國南部各省區普遍栽種。[3]

功效與作用

涼粉草具有消暑解渴;清熱解毒;涼血;糖尿病;黃疸;泄瀉;痢疾;高血壓病;肥肉;關節疼痛;急性腎炎;風火牙痛;燒燙傷;丹毒;梅毒;漆過敏的作用。[4]

種植技術

1、種苗繁殖
分株繁殖。春季氣溫在10-15攝氏度,其宿根開始萌發許多新苗。苗高3厘米以上時,可將櫱生苗分株,連根移栽。
2、栽培方法
春夏秋季均可栽培。選擇排灌方便的中等肥力沙質壤土較好,株行距15厘米X23厘米,栽後澆水。
3、田間管理
定植成活後,每隔10天追施速效肥1次,30天後中耕除草1次,並用牛欄糞行,即加大了肥力,又可防止長草。涼粉草不易發生病蟲害,無需施用農藥。
[5]

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