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准格爾旗薛家灣天主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准格爾旗薛家灣天主堂位於鄂爾多斯市准格爾旗薛家灣荒地峁村山頭,可將薛家灣鎮全景盡收眼底。教堂建築面積800多平米,總投資50多萬元。過去,薛家灣交通不便,發展緩慢,人口居住分散,當時既無教友更無教堂。

隨着薛家灣經濟的飛速發展,外來人口增加,很多教友匯集於此。從1992年開始,在老會長田美芬(現89歲)老人帶領3名教友在家裡學習教會道理、熱心祈禱、共度信仰生活。此後,孟鎖貴、喬智慧、高恩神父相繼來薛家灣為教友服務、送彌撒,帶來教會的關懷;2006年朱鳳臣神父接管薛家灣教務至今。

教堂資訊

2010年6月12日鄂爾多斯市准格爾旗薛家灣天主堂舉行了隆重的奉獻禮。奉獻禮由呼和浩特教區主教孟青錄主持,來自巴盟、包頭、呼市、集寧的21位神父、2位修士、5位修女及500餘位教友參禮。

彌撒

天主教對聖體聖事禮儀的稱謂。源出於拉丁文Missa,它實際只意味着「某種敬拜」。原為該儀式的主體部分開始前遣散尚未領受洗禮者,以及結束時遣散全體與禮者的用語,後衍用作為儀式的名稱。天主教認為舉行此儀式,用以不流血的方式,重複進行耶穌在十字架上對聖父的祭獻;並認為經過祝聖的餅和酒,實質上已變成了耶穌基督的真正身體和血。主禮人(神父或主教)先領「聖體」和「聖血」,然後讓信徒輪流領聖體(一般信徒不參加領聖血)。

彌撒在教會中,只有神父、主教有神權主持[1]。東西派教會禮儀的形式都各有特點。西派教會(包括後來的天主教)用拉丁語,聖餐用無酵餅,神父領聖體和聖血,信徒只領聖體;東派教會[2](包括後來的東正教)因地區而異,或用希臘語,或古斯拉夫語及其他民族語言,聖餐用有酵餅,信徒則可同時領聖血。20世紀60年代天主教會進行禮儀改革,現在世界上大多數教會都採用民族語言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禮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