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決戰黎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決戰黎明》是北京盛世凱華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製作拍攝,龐好執導,韓青張延等人主演的一部革命劇

該劇講述1949年前後共產黨人為建立新中國,與黑暗勢力進行最後決戰並取得勝利的故事。

該劇已於2009年10月11日在北京文藝頻道首播。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決戰黎明

其它譯名: 開國歲月

出品時間: 2009年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集 數: 40集

類 型: 革命軍事連續劇、劇情

劇情簡介

948年秋,解放軍某部英雄團長張正漢為了掩護群眾轉移,頑強阻擊前來突擊的傅作義部王牌師,被敵師長許天虎擊中。正漢傷愈後,參加新保安之戰,許天虎(修慶飾)戰敗拒俘欲自盡。正漢小分隊潛入北平偵查,遭軍統林森追殺,而同行刺殺的另一軍統頭目竟是正漢相愛多年的夏小雪。小雪化名白茹玉既是軍統處長更是中共特工。隱蔽戰線的茹玉曆經風險屢獲敵方重要情報。天虎愛戀茹玉,茹玉心中只有正漢,為了搶救教授許宛平,正漢生展開與許天虎及林森的殊死戰鬥。天虎崇拜共產黨,在正漢感召下率部和平起義,卻為救正漢失去右臂。北平解放後,正漢、天虎分別任命區長、付區長,這對昔日對手,今日戰友並肩工作。正漢率隊解除糧荒,揪出江君仁等奸商,林森欲除天虎,正漢將其破獲。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茹玉挫敗敵特炮擊天安門陰謀,正漢、天虎及北京百姓深情的凝望五星紅旗的升起 。[1]

演職員表

演員表

演員 角色
張延 白茹玉
韓青 張正漢
修慶 許天虎
練束梅 向 紅
寇振海 佟 強
文江 牛鐵柱
林笑石 宋曉光
郭凱敏 許耀庭
廖學秋 許宛平
白凡 林 森
石維堅 歐陽文

職員表

出品人 謝印生 、郭旭新
監製 李光華、塗全銀 、李洪、劉國華、黃可華、段宇紅
導演 龐 好
編劇 王儉
攝影 楊凱
美術設計 許俊海
錄音 時建國 、徐海濤、王洪濤

角色介紹

白茹玉

演員 張延

秘密身份是國民黨保密局北平特別情報高級諜報人員,實際卻是中共地下黨高級特工。她受地下黨上級領導的指派堅持在隱蔽戰線,忍辱負重屢獲敵方一次又一次重要情報。她堅韌剛強,卻也兒女情長。

張正漢

演員 韓青

張正漢是一個畢業於高等學府的知識分子,有着敏銳的洞察力,多年的軍旅生涯磨礪了其耿直、堅韌的剛烈性格。在戰爭中經歷了生死的考驗,在和平接管北平後,社會角色進行了轉型,在戰場上驍勇善戰的張正漢面對的是經濟危機、奸商起鬨、敵特暗殺、罷工停產等等一系列之前沒有接觸過的問題,為了不辱使命,堅持從實際出發,按照黨的方針創新性的開展工作,展現出一代共產黨人的英雄氣概。

許天虎

演員 修慶

國民黨王牌師長許天虎桀驁不馴,但是重義氣,知報恩,有民族精神。

向紅

演員 練束梅

乍看之下不過是一個花瓶似的大家閨秀,但其實人物的內心似火,對世俗不屑一顧,對革命充滿激情,不但敢對心儀已久的學長張正漢大膽示愛,還出人意料的成為了戰場上英勇善戰的女強人。不過別看鏡頭中的練束梅英姿颯爽,其實這都是她在歷盡艱辛之後才換來的成績 。

幕後花絮

拍攝期間,大部分工作人員和部分演員都是春節剛過就進了劇組,為了能夠趕上為祖國60華誕獻禮,在瀋陽零下近三十度的天氣里,大夥天天挨着凍受着寒熬着夜辛苦趕工。

由於拍攝場地在天寒地凍的東北,春節過後就要開機,顧家的張延還是留下老公和準時到達劇組。

劇集評價

電視劇《決戰黎明》的題材顯得新穎獨特。摒棄了以往軍事片慣有的英雄模式,另闢蹊徑,以小博大,立足於大時代下的小人物命運,集中全部「火力」,以傅作義和平起義前後的北平為主要時空,以北平的和平解放以及接管和建設為主線,着重描繪以主人公張正漢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如何從馳騁沙場的「戰神」轉變為經濟建設的幹將,向世界昭示共產黨人既能打碎舊世界,也一定能建設新社會,造就民族振興的艷陽圖景《決戰黎明》的故事顯得另類而獨特,此劇着眼特殊歷史時期最平凡的日常生活,把一段開國歲月講述得真摯感人,盪氣迴腸。該劇在繼承以往戰爭劇優勢看點的同時,還適時植入了緊張刺激的懸疑諜戰元素,令觀眾如臨其境,備感驚奇。解救劉家堡,對峙發電廠,張正漢率部深入虎穴,孤膽英雄,火藥十足。夏小雪、白茹玉身份奇妙轉換,既是軍統諜報員,中央日報社首席記者,又是中共特工,用三重身份周旋於敵人之間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戰爭,鬥智鬥勇,扣人心弦。再加上三位主演三段撲朔迷離的身世之謎更令該劇充滿懸疑,驚險刺激。該劇劇情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緊張驚險的氣氛令人窒息 。

該劇以傅作義和平起義前後的北平為故事發生地,以北平的和平解放以及我黨接管北平、建設北平為主線,着重描繪以主人公張正漢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如何從馳騁沙場的將士,轉變為投身經濟建設的幹將,他們向世界昭示着中國共產黨既能打碎舊世界的束縛,也能勝任建設新社會、造就民族振興、帶領人民走向幸福的責任 。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