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漁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十九世紀後期,法國文學家皮埃爾·洛蒂寫的一本小說。這部小說的題材,取自法國布列塔尼北部地區的漁民生活。一八七七年至一八七八年間,洛蒂和一個高大強壯、身手矯健的水兵皮埃爾·勒柯爾結下了親密的友誼,這個來自布列塔尼的漁民出身的水手,後來成為小說《我的兄弟伊弗》中的主人公和《冰島漁夫》中揚恩的原型。 這部小說的題材,取自法國布列塔尼北部地區的漁民生活。一八七七年至一八七八年間,洛蒂和一個高大強壯、身手矯健的水兵皮埃爾·勒柯爾結下了親密的友誼,這個來自布列塔尼的漁民出身的水手,後來成為小說《我的兄弟伊弗》中的主人公和《冰島漁夫》中揚恩的原型。正是在他身上,洛蒂認識了世世代代靠漁業為生的「冰島人」。這個勤勞勇敢的航海民族,每年要在冰島海面度過漫長的春季和夏季,直到秋天才返回家園。這項艱苦而危險的職業,不知葬送了多少生命。八十年間,一百多條漁船和兩千多名壯漢就這樣在海面上消失了。對這場人與海的無止無休的較量,洛蒂作為一個海員,自然有深刻的體驗和感受,於是由此產生了一部前無古人的海的詩篇。一八八六年出版的《冰島漁夫》,被公認為洛蒂的巔峰之作,正是這部作品,為他贏得了持久不衰的世界聲譽。
作者簡介
皮埃爾·洛蒂法國小說家,作品中的異國情調使他享有盛名,他在海軍 學校受訓,1881年任上尉,18851891年在中國海域服役,後來連續提升,於1906年任艦長。第一本小說《阿齊亞德》(Aziyade,1879)發表後,即從事文學創作。他發表了一本又一本小說,贏得評論家們的尊敬和大眾的愛戴。《冰島漁夫》(1886)及《菊子夫人》(1887)這樣的傑作,再加上嚴格的評論家的讚許,為他1891年進入法蘭西學院鋪平了道路。 皮埃爾洛蒂(Pierre Loti),路易瑪麗朱利安‧維奧(LouisMarieJulien Viaud,18501923)的筆名,出生於法國西部夏朗德河口羅什福爾市一個職員的家庭,他從小迷戀大海,早就夢想作為水手週遊世界,後來他果然成為一名海軍軍官,從事海上職業達四十二年之久。他走遍了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沿海地帶,到過美洲、大洋洲、土耳其、塞內加爾、埃及、波斯、印度、巴基斯坦、印度支那、日本、中國豐富的閱歷源源不斷地給他提供寫作素材,他甚至不需要多少想象力,僅用白描手法記下沿途見聞,便足以構成使讀者着迷的奇幻畫面。一八七九年,洛蒂發表了記述土耳其風光及其戀情的處女作《阿姬亞黛》,翌年又在報刊連載了《洛蒂的婚姻》,這兩部
內容預覽
他們五個人,全都有副嚇人的寬肩;在間陰暗的、聞得見鹽和海水味的臥艙里,他們支着肘在桌邊喝酒。與他們的身材相比,艙房實在太矮了,端細小下去,像只掏空了的大海鷗肚膛。船艙微微晃動,發出單調的嘆息,徐緩得催人入睡。 外面,該是海與夜,可是從裡面什麼也看不出。唯的出口開在艙頂,用木蓋關上了,用來照明的,是盞搖來擺去的舊吊燈。 爐子裡生着火,烘烤着他們潮濕的衣衫,散發出混有土製煙斗味的蒸汽。 張粗笨的桌子占據了整個住室,不大不小正好剩下圈空隙,可以讓人溜進去坐在緊貼橡木板壁的窄木箱上;頂上幾根巨大的梁木,幾乎碰着他們的腦袋;在他們背後,幾張像是用厚厚的方木挖成的小床,仿佛安放死者的墓穴般敞着口。所有的板壁都破舊而粗糙,受着潮氣和鹽水的侵蝕,天長日久,被他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