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冬瓜枯萎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冬瓜枯萎病

冬瓜枯萎病
原圖鏈接

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苗期發病,子葉變黃,乾枯,幼莖、葉片及生長點萎蔫,根莖基部變褐、縊縮。成株發病,開始部分葉片中午萎蔫,早晚恢復,葉色變淡,以後全部萎蔫,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冬瓜枯萎病

症 狀: 植株枯死,莖基部縱裂

病 原: 尖鐮孢菌冬瓜專化型

冬瓜枯萎病1
原圖鏈接

防治措施: 藥劑防治

發病症狀

苗期及成株期均可發病。幼苗期(幼苗出土後)兩片子葉不均勻黃化,不久乾枯,幼莖、葉片、葉柄及生長點萎蔫或根莖基部變褐、縊縮或猝倒。成株發病初始時病株下部葉片褪綠、變黃,莖基部縱裂或部分葉片中午萎蔫,傍晚又逐漸恢復的症狀,如此反覆,並往上部葉片發展,幾天後,植株枯死。乾燥後呈黑褐色,有的出現縱裂,常溢出琥珀色膠狀物。潮濕時病部產生白色或粉紅色霉狀物(為病菌的菌絲體和分生孢子),橫向剖開病莖可見維管束呈黃褐色至深褐色。有的植株出現半邊枯萎、半邊正常的現象,是由於植株的部分維管束受感染的緣故。[1]

發病條件

枯萎病主要以菌絲體、厚垣孢子隨病殘體留在土壤中越冬,成為次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病菌的厚垣孢子的生活力強,在土壤中可存活5--10年,條件適宜時即萌發,先長芽管,從根部傷口或根冠細胞間隙侵入。病害的傳播主要靠雨水、灌溉水。種子帶菌或帶菌的未腐熟肥料是無病區的初侵染源。病害發生、流行程度與當年的初侵染菌量及如下因素有關。

①連作年限越長,土壤中的病菌積累越多,發病越重,所以枯萎病的發生與冬瓜的連作年限成正相關,老菜區比新菜區重。

②在帶菌土上育苗,幼苗容易感染,發病早且重。

③土質粘重、地勢低洼、灌溉排水不良、土壤冷濕、耕作粗放,對根系發育不利,枯萎病發生重。

④地下害蟲、線蟲為害,容易造成根的傷口,所以地下害蟲多的土壤,發病較重。

⑤施肥不足、缺乏有機肥及過多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的基肥,發病重。

⑥與品種、種質有關,易感品種發病重。

⑦與土壤溫度有關,當土溫在15℃以上開始發生,***適的發病溫度為20-30℃。

病原

尖鐮孢菌冬瓜專化型,屬於半知菌類型的。此型強侵染冬瓜及西瓜,弱侵染甜瓜以及黃瓜。大型分生孢子呈鐮刀形,兩端比較尖銳,沒有顏色,具有隔膜1到5個,小型分生孢子呈卵形或是梭形,沒有色。此菌是新發現的專化型,導致的病性不想用。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主要是以菌絲體或是厚垣孢子隨着病殘體存留在土壤中過冬,變成初侵染源。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能夠存活5到10年,在萌發之後先長芽管,從植株根部傷口或是根冠的細胞間隙侵入,土壤上部重複侵染主要是依靠灌溉水;土壤下部當年很少再次被侵染。種子帶菌以及帶有病殘體的有機肥,是沒有感染病害區的初侵染源。在帶有病原菌的土壤上培育的冬瓜或是節瓜苗會嚴重發病;土壤溫度在15攝氏度以上始發,溫度在20攝氏度到30攝氏度旺盛發。[2]

防治措施

1、合理輪作,選用抗病品種,並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種1小時,後用清水沖洗、催芽,同時用無病新土育苗,採用營養缽或塑料套分苗,以防止苗期枯萎病菌侵染,移栽前用藥劑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噴施地表,對土壤進行處理。

2、加強栽培管理,培土不可埋過嫁接切口,栽前多施基肥,收瓜後應適當增加澆水,成瓜期多澆水,保持旺盛的長勢,同時在冬瓜生長期噴施促花王3號抑制主梢瘋長,促進花芽分化;同時在冬瓜開花前、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噴施壯瓜蒂靈增粗果蒂,強化營養輸送量,促進瓜體快速發育,瓜型漂亮是冬瓜高產優質。

3、藥劑防治,若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以防傳染。並根據植保要求噴施43%好力克懸浮劑3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針對性藥劑進行防治,並配合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強藥效,提高藥劑有效成分利用率,鞏固防治效果;或用針對性藥劑加新高脂膜灌根,每隔5-7天灌一次,連灌2-3次。[3]


相關視頻

冬瓜枯萎病方式措施


冬瓜病蟲害防治技術——愛華免費植保在線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