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冬日山芋好溫暖(孫同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冬日山芋好溫暖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冬日山芋好溫暖》中國當代作家孫同林的散文。

作品欣賞

冬日山芋好溫暖

街頭上,遠遠看到圍了一圈人,人群的上空騰着熱氣,走近了發現原來是烤山芋的。有人從烤山芋老的人手裡接過一塊熱山芋,嘴裡呵着氣,趁熱咬一口,好一副愜意的表情。這讓我想起關于山芋的往事來。

山芋可謂別名眾多,紅薯、番薯、甘薯、地瓜、紅苕、線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等等,但在如東鄉里,人們多叫它番芋,我想,山芋可能還有其他名字呢。

周作人老先生比較喜歡山芋,他有一篇專門談山芋的小文,列舉兩種山芋,一類水分較少,蒸烤後干香味美,另一類水分較多,適宜放在粥里煮。他沒有說出兩種山芋的品名,我估計應該是我們老家的「栗子山芋」和「紅心山芋」。我以為,在山芋方面,我比周老先生更有發言權,因為我就長期生活在種山芋的鄉下。

我的兒童時代,正逢三年困難時期,山芋可沒有少吃,早上是山芋粥,中午是山芋飯,晚上呢,吃的是煮山芋。事實上,在我童年的記憶里,整個秋冬季節,幾乎每頓飯都跟山芋打交道。山芋吃多了,也學會了幾種粗製的加工方法。燜山芋:從地里摘幾片蒜葉,在鍋里爆炒,然後將山芋切塊入鍋一起炒,在鍋里文火燜熟,山芋香氣里就又多了一股蒜香。熬糖稀:將山芋洗淨,放在鍋里文火慢慢熬,鍋底居然會有潷出一層濃濃的甜汁,那便是我們兒時的「山芋糖」。砂炒山芋干:將山芋切二、三分厚的片片,放在太陽下晾曬一兩天,然後蒸熟,取出來曬乾透,貯藏起來,想吃的時候,用砂子炒。砂炒時將山芋片炒到表面炒爆起泡泡,呈褐紅色,就可以了(寫到這裡的時候,那久違了的甜脆香味似又隨風飄來)。山芋玉米糝兒粥:將山芋去皮切塊下鍋,水燒開後,讓它煨一會兒,再將玉米糝調入,調入時需用竹筷不停攪拌,這樣才不至於鍋底焦糊。因為水在沸騰,玉米糝不停翻滾打旋,容易燙手,所以舊時農家的灶台上常常架一副特長的筷子,那就是煮山芋玉米糝粥的專用筷……

現在想來,在寒冷的早晨,一大碗熱氣騰騰金燦燦香甜的山芋玉米糝兒粥,實在是美好的,但在那時候卻一點兒不覺得甜美,不管它是「紅心山芋」還是「栗子山芋」。終於明白,什麼東西多了,即便再好也不是好東西。

有一段時間,生產隊很長的一片河堤上,漫山遍野種的全是山芋,豬吃它,羊吃它,人也吃它。

自從人們在飲食上講究起綠色環保,講究起食物的藥用和保健功能,研究出山芋有益於心臟,山芋能預防肺氣腫,山芋能抗糖尿病等等以後,山芋的地位便日漸高漲起來,甚至成為人們的寵愛。

或者是因為山芋好種,農人們並沒有對山芋引起足夠的重視,依然粗放型種植,整好地,將山芋頭兒一插就算完事,等着收吧。

前年夏天,鄰居見我家門前有一塊空地,便幫我整出三條山芋壟子來,河南人家說他家有山芋頭兒,就自告奮勇回家剪來兩把,正好栽上,於是,我家就有了三壟山芋地,夏天的山芋壟上放出一片綠油油的山芋藤,我又在鄰居們的指點下施了一次肥,同時薅去了部分雜亂藤莖,到了九月,山芋壟上出現了裂痕,又過些天,從裂紋處就能看到裡面紅紅的山芋了,這可是我與兩位鄰居的共同產品呢。這裡姑且不談山芋收穫豐欠,不談山芋是否香甜,也不談它的藥用和保健功能,只從鄰裡間共種山芋這件事本身考慮,我以為,它便是秋天的最好收穫了。還有什麼往事比這更美好更值得記憶的呢!

冬日的烤山芋風情好溫馨,而冬日對山芋的回憶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意境。 [1]

作者簡介

孫同林,男,江蘇省如東縣袁莊鎮人,1956年12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