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風暴行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冬季風暴行動 |
---|
德軍裝甲兵第 6 師由法國調往東線南部戰區 地點 斯大林格勒 發生時間 1942年12月12日 |
冬季風暴行動(德文:Unternehmen Wintergewitter)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國第4裝甲集羣為嘗試解救被包圍的德軍第6集團軍而發動的攻勢代號。1942年12月12日,冬季風暴行動正式展開,德軍前進了它們要前進的一半距離,但蘇聯紅軍從北面攻擊德意志國防軍(Wehrmacht Heer)側翼,德軍側翼被突破及必需撤退,令第6集團軍最終失敗及投降。
戰役概述
天王星行動令德國第6集團軍被蘇聯紅軍包圍,同時亦將德國南方集團軍羣(Heeresgruppe Süd)的主力推後60至80公哩,當德國第4裝甲集團軍的第48裝甲軍在奇爾河建立防線時,其南翼已被蘇軍粉碎及只有一些零星部隊以阻蘇軍第51集團軍向柯特尼柯夫突破,這是在斯大林格勒以南80公哩的鐵路起點,因此能否實施解圍行動建基於是否有足夠裝甲部隊,其中最新的生力軍是第6裝甲師,它本來是在東部戰線參戰9個月後被調往法國,由德國中央集團軍羣卡盧加前線調來的第17裝甲師及由在高加索戰線的A集團軍羣(Heeresgruppe A)調來的第23裝甲師,它們在解救於弗拉季高加索的短暫危機後正慢慢恢復過來,這3個師將組成第57裝甲軍。
災難即將來臨之際,德國獨裁者阿道夫·希特勒任命埃裏希·馮·曼施坦因陸軍元帥為新成立的德國頓河集團軍羣的指揮官;該集團軍由德國第4裝甲集團軍和第6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和第4集團軍組成,它被部署在德國A集團軍羣和B集團軍羣之間,在沒有立即進行突圍的情形下,他們決定被圍在斯大林格勒城內的部隊繼續堅守.被圍的部隊將得到空運補給,所需要的空運量為每日680噸;但是,已集結500架運輸機的一支空運機隊卻不足以完成任務,很多飛機在蘇聯惡劣的冬季氣候下難以飛行;在12月初更多的德軍運輸機是因意外而不是蘇軍戰鬥機而墜毀,德國第6集團軍每日只獲得所需補給量百分之二十的補給。
圖片來自戰車世界 |
德軍情況 1942年冬季,在蘇聯作戰的德意志國防軍救援行動原訂由第4裝甲集團軍轄下的第57裝甲軍實施,該軍由弗里德里希·希凱爾將軍指揮,包括第6及第23裝甲師和霍利特戰役集羣,下轄3個步兵師及2個裝甲師(第11及第22裝甲師)。總體上,預計將有4個裝甲師、4個步兵師及3個德國空軍野戰師參與冬季風暴行動;他們將為第6集團軍打通一條臨時走廊。德國空軍野戰師是由德國空軍及陸軍中的非戰鬥人員、總司令部職員及特別部隊組成,他們缺乏訓練、經驗豐富的軍官及應徵入伍的士兵,亦缺少反坦克炮及高射炮。指派參與救援行動的人員一部份由於往前線之交通運輸困難而沒有到達;一些原本被轉而給頓河集團軍指揮的單位亦被原來的指揮官留下來,而頓河集團軍中的一些單位由於在之前數個月的戰事中損失慘重而沒有能力執行進攻行動,同時很多新組建的部隊亦未能準時到達。
蘇軍情況 為實施天王星行動,蘇聯元帥格奧爾吉·朱可夫部署了11個集團軍。為了增強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進攻能力,他在3個星期內將超過420輛坦克、111,000名士兵及556門火炮用船運過伏爾加河,蘇聯紅軍及空軍有能力集結超過1,100,000名士兵、13,500門火炮、890輛坦克及1,100架作戰飛機;他們共被編成66個步兵師、5個坦克軍、14個坦克旅、1個獨立機械化旅、1個騎兵軍及127個炮兵和迫擊炮團。當包圍行動結束及蘇軍繼續第二階段行動時,位於包圍圈外的蘇聯第51集團軍共有34,000名士兵及77輛坦克;在其南面的第28集團軍共有44,000名士兵、40輛坦克及707門火炮和迫擊炮。紅軍當時已經正在集結兵力實施土星行動,目的是孤立及消滅在高加索的A集團軍。
戰役過程
從哪裏發動進攻是關鍵,在頓河上的齊爾斯卡亞橋頭堡是最接近斯大林格勒的,但蘇軍預計德軍從此處而來及德軍援兵到達前此橋頭堡已被封鎖,加上頓河河面封凍情況不足以令軍隊安全通過——1942年11月底至12月初的天氣情況小規模降雪及暴雨。 作為替代,第57裝甲軍從柯特爾尼柯夫進攻,第6裝甲師在中央、第17裝甲師在其左面及第23裝甲師在其右邊,加上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的殘餘守衞在卡爾梅克草原的薄弱側翼,進攻在12月12日展開,有兩條河躺在進攻部隊面前 — 阿克塞河及梅什科瓦河,進攻部隊最初進展良好,在第一天就到達阿克塞河,但在蘇軍猛烈抵抗下於數天後才渡過阿克塞河,在斯大林格勒,弗里德里希·保盧斯正考慮是否應該命令其精疲力竭及面對寒冬的部隊突破包圍、與赫爾曼·霍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在阿布加涅羅沃會師及一同撤向柯特尼柯夫,但如果沒有阿道夫·希特勒的直接命令,他不能作任何決定,由於以為被圍部隊有足夠的食物,希特勒沒有發出命令及保盧斯繼續留下,而一支缺乏燃料及食物的部隊是否能突圍亦是疑問。 當包圍部隊進行猛攻時,蘇聯元帥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在北面突破軸心國前線,在頓河中游的意大利第8集團軍亦受寒冬天氣影響,其防禦工事被T-34坦克在12月16日突破,蘇軍近衞第2坦克集團軍向塔特辛斯卡亞發動突襲(突擊塔特辛斯卡亞),這是德國空軍(Luftwaffe)對斯大林格勒進行空運的主要基地,在12月25日,蘇軍坦克在風雪掩護下攻佔機場,當時機場上還停放一些德軍的運輸機。 由於看出這個行動危害德軍以至切斷德軍整個南翼,埃裏希·馮·曼施坦因命令第6裝甲師從克米希柯伐調往北部支援意大利人,因此蘇軍第51集團軍向解圍部隊反擊,於12月29日將其逐回柯特尼柯夫,因而威脅羅斯托夫及危害在高加索特雷納河畔的超過400,000兵員的A集團軍,希特勒因此命令A集團軍撤退及用第6集團軍牽制蘇軍。
圖片來自戰車世界 |
戰爭結果
曼施坦因在12月23日命令第6裝甲師停止攻擊及重新部署在阿克賽河南面以迎擊蘇軍的進攻。12月24日,受威脅的第4裝甲集團軍退回到攻勢起點。第6集團軍之缺乏能力突圍及後來拒絕嘗試突破令冬季風暴行動在12月24日失敗,頓河集團軍轉入防禦。 在德軍救援行動失敗後,蘇聯最高統帥部重新集中在2個原本的焦點上;消滅在斯大林格勒包圍圈內的德軍及向西擴展其冬季攻勢。紅軍能動用大約150,000名士兵及630輛坦克追擊後撤的德國第4裝甲集團軍,雖然沃爾斯基的第4機械化軍(在1942年12月18日改名為第3近衞機械化軍)撤回後方整補,但第51集團軍聯同第1親衞步兵師及第7坦克軍迫使在米什科瓦河和阿賈克斯河之間的德軍單位後退。3天之內進攻的蘇軍突破了掩護第57裝甲軍側翼的羅馬尼亞部隊防線及從南面威脅整個第4裝甲集團軍,迫使德軍繼續向西南方撤退,同時由第11裝甲師領頭的第48裝甲軍努力的沿阿克賽河防守,雖然全力以赴,但第48裝甲軍被迫倉卒防守羅斯托夫,原因是在意大利第8集團軍崩潰後蘇軍即將取得突破。當向阿賈克斯河對第4裝甲集團軍實施追擊及突破德軍在阿克賽河岸的防線時,蘇軍亦開始準備指環行動——消滅在斯大林格勒包圍圈內被圍的軸心國軍隊。 被斯大林格勒包圍圈內的德軍開始耗盡必需的補給品;例如,由於缺少足夠的軍事補給,一些士兵被迫宰馬匹食用。到1942年年終時,第6集團軍與在包圍圈外的德軍距離超過65千米(40英里),在該地區的大部分德軍單位戰力非常弱。德軍攻勢的結束亦令蘇軍可以在1月中繼續切斷在高加索的德軍退路。但是,包圍及消滅第6集團軍卻佔用了蘇軍可觀的兵力,影響了蘇軍在其它地區行動的成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