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冬之語(呂延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冬之語
圖片來自創意悠悠花園

《冬之語》中國當代作家呂延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冬之語

冬日最讓人感受歲月飛逝的慘烈,每每陰霾多日,偶爾飄落一點雪花兒,就有點欣喜若狂,其實是一種大殘忍之上的竊喜,如斷頭台前最後的酣飲。因此,特別理解杜甫在垂暮之年的詩句「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閣夜》),其中的人生況味。

時光是以存在來證實的,他腳步匆匆,從日曆上,晨昏間,從鐘錶的滴答聲里,從窗前看似凝固的風景里,悄然溜走。

窗前變換着四季的風景,是我最喜歡駐足的地方。冬季最寒冷的日子,屋裡的溫暖使窗玻璃變得朦朧起來,仔細觀察,冰花以最美妙的圖案凝結在玻璃上,通體的剔透與潔白,規整的圖案組合,是一種匠心獨具的通徹和明亮。那一如人生的成熟,閱盡千帆,脫淨虛華,才會有眼前徹底的明澈與無邊的安寧。

一盆「粉掌」,一直放在西窗下的洗衣機上,幾朵粉嫩的花兒時時擎着,一次次映着晚霞,送走夕陽

它的葉子簇擁着花朵,像一隻只有力的胳臂。迎着光,半卷着的平滑葉面,泛着油油的綠意。逆光看,葉脈舒暢,線條硬朗,灑脫挺立的剪影巋然不動。一種奇特的感動湧出來了,雖然嚴寒逼近,美妙的春天卻在窗前的枝葉間伸展着。讓我想到人生的青春,猶如盛夏的蔥蘢繁茂,卻總有蔭影遮翳。

由於屋子的採光不足,平時喜歡養花草的我,在家裡是不侍弄植物的。以前有太多失敗的前例。一盆一盆花葉蓬勃的植株,從花鳥市場搬回家來,滿心歡喜。可過不了幾天,眼見着葉子慢慢變黃,日漸頹靡,最終只剩下光禿禿的枝丫。一次又一次的教訓,也是一次又一次的犯罪。一株株美好的生命,落入我的魔掌,很快就香消玉殞了。孽海無邊,回頭是岸。於是,忍住泛濫的養花欲望,做了一個寡慾的清教徒。

前年,因遭遇家庭變故,內心一直布滿陰霾。幾個朋友來探望,從樓下費大力氣搬上來這盆粉掌。自從有了它,我的幽暗的房間裡才有了盎然的綠意。我所居住的房子,是東西朝向的單元樓,陽台是朝着太陽升起的東方。可是樓下是車如流水的大街,市井的嘈雜和汽笛之聲掩過晝夜晨昏,我只能用厚厚的窗簾遮掩着,白日裡常常忘記拉開窗簾,半日的陽光被隔離了。只有寧靜的下午時分,午休之後,泡一杯香茗,走到灑滿陽光的西窗下,首先進入眼帘的就是這蓬蓬勃勃的一團植物。陽光灑落在每一片葉子和每一根莖上,仿佛周邦彥筆下有「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的神采,它們茂盛、通透、聖潔,我仿佛看到綠色的血液在葉脈里遊走,那是汩汩涌動的清泉。

生長在寒冬里,這些蓬勃的葉子和鮮艷的花朵,與窗外的嚴寒是一種對立統一的關係。冬天裡也有陽光,明媚之外也有殘雪、泥濘。清寒的世界,蕭索的樹木,瑟縮的行人,哀鳴的鳥兒,是現實真實的寫照。春天是在嚴冬之外的存在,在花葉間,在文字中,在深沉的自我意識里。溫情脈脈,難道不是在承受過無數絕情的傷痛之後嗎?分離的痛苦,不也是證明相聚時的美好嗎?體驗到生命的短暫,也是因為走過了冗長的歲月。沒有經過徹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談論人生的美好。

強大的陽光,漫過粉掌的枝葉,充滿了整個的房間,又長驅直入,越過一道門,照到我的電腦屏幕上。一片白茫茫的區域泛起,我看不清剛剛敲擊的文字。急忙起身,去關上那扇溢滿陽光的門。

陽光還是充滿了我的內心,那些浸染着陰暗的影子裡人和事物,一下子明亮溫暖起來。有光亮的地方,陰影就存在。可是我的眼睛,只喜歡追逐光明的所在。那些幽暗,是一幕沉沉的布景,映襯着晶晶閃爍的遊動的光線。黑暗和光明是一對孿生兄弟,我們不能只是享受光之燦爛,同時要承受黑暗之厚重。

但是,幽深的黑暗裡亦可以泛出冥冥之光,那便是從風雨如晦的現實中發出來的思想之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孔子周遊列國,歷盡艱險和磨難,備受譏諷和嘲笑,依然堅持自己的政治理念。他要在戰亂紛繁的亂世,營造心中的烏托邦——「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魯迅在風景如畫的仙台,看到紀錄片上圍觀同胞被砍頭的一張張麻木的臉,似乎看到事件背後國人深不可測的愚昧。他棄醫從文,目的是喚醒。現實令他幾近崩摧。在黑不見底的絕望的深淵裡,他仍然要吶喊。因為「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他不想中國人一步一步走向滅亡的深淵。那些冷峻而警醒的文字,就是一道閃電,在暗夜裡伴着雷鳴照徹神州大地。

窗前的紅掌,盛開在有暖氣的有陽光的房間裡。經久不衰的花朵,渲染着一派祥和的春意。這是真實的假象,殊不知一窗之隔,北風正呼嘯着衝擊無邊無際的天空!凜冽的風,造就了天之高遠、寥廓。這風要吹到哪裡才是一個盡頭?它不停歇地吹向下一個驛站,那是春天的驛站嗎?[1]

作者簡介

呂延梅,筆名,綠葉子。出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生活在孔孟之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