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冬之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冬之旅

《冬之旅》由曹禺之女萬方擔任編劇,台灣導演賴聲川導演,邀得大陸表演藝術家藍天野與台灣知名演員李立群同台飆戲。2015年1月於保利劇院首演。

《冬之旅》展現了兩位老人共同擁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記憶,以及圍繞這段記憶展開的懺悔與寬恕。兩位老者的出演者分別是表演藝術家藍天野和李立群,這兩位名聲顯赫的表演藝術家,將角色塑造的入木三分。

劇中,舒伯特《冬之旅》唯美的旋律與歌詞,與兩位中國老人的悲歡離合,結合的天衣無縫。沉重的題材和嫻熟的演技帶給觀眾多層次的心理體驗和思考。

目錄

創作背景

故事梗概

兩岸合作

主創的話

作品評價

創作背景

2012年,北京人藝老院長曹禺的女兒萬方接到「天野叔叔」的邀約,請她寫一部「我能演的,關於兩個老人的戲。」幾個月後,萬方完成劇本《懺悔》,交給藍天野。故事講述的是陳其驤和老金曾經是最好的朋友,但在「文革」中,陳其驤迫於壓力出賣了老金,害得他坐牢、家破人亡。暮年時,多年未謀面的陳其驤找到老金懺悔,希望求得他的諒解

藍天野被這個劇本深深打動了,他扮演劇中的「老金」。劇本本來叫《懺悔》,後來改為《冬之旅》。從2015年1月起,88歲的藍天野和《冬之旅》劇組,走過了多個城市,每一次謝幕,觀眾都報以長時間、熱烈的掌聲。觀眾也有幸見識到這位88歲的老戲骨,在舞台上演滿105分鐘。

故事梗概

話劇《冬之旅》,由李立群和藍天野兩位老演員,分別飾演了陳其驤和老金兩位老人。故事線並不複雜,兩人年輕時是同學,是最好的朋友,後來在「文革」這場浩劫中,陳其驤迫於壓力出賣了老金,害得他坐牢、家破人亡。暮年時,多年未見的老陳找到老金,想要求得他的原諒。這是一個關於寬恕、要不要寬恕、怎麼寬恕的故事。 萬方寫的是一段人生,不是幾天之內發生的事,有時間跨度這很重要。從陳其驤第一次找到老金想請求他原諒,到結束總共跨越了幾年的時間。其間,老金做了幾次手術,都挺過來了,活到陳其驤寫完回憶錄,看見他書里如實寫下了往事,甚至沒有迴避他妻子的自殺。這是老天慈悲,留了這個時間給他們。

兩岸合作

《冬之旅》對於當代中國劇場而言有着特殊意義,它是一次奇妙的融合——由曹禺的女兒、當代劇作家萬方編劇,而對導演賴聲川來說,這是他與大陸劇作家的首次攜手,兩位主演分別是藍天野和李立群。戲剛剛演到第四場,賴聲川說直到這場才覺得舒服了。新作品還需要時間繼續成長,但人藝與表坊(賴聲川表演工作坊),兩岸最具代表性的表演體系在這個冬天的「遇見」引發搶票熱,卻毫不令人意外。

主創的話

萬方說,搞創作的人就只想一件事情,就是怎麼找到一個酣暢淋漓的渠道,去表達自己最想表達的東西,「所以,首先一定要有內容,其它都無所謂,就像李立群在戲裡的那句台詞,『沒有一條道路通向真誠,真誠本身就是道路。』我作為編劇,只要把我真心感受到的東西給到觀眾,就行了」。 賴聲川說,劇場看起來蓬勃,但如果只是搞笑,是蓬勃不起來的。他覺得應該做嚴肅的劇,對時代有意義的劇,因為劇場的使命本來如此。「我們的形式,一個中戲導演系的學生立刻就可以偷走,但如果不能有機地套到劇情裡面,這些招就是空洞的噱頭……如果我們有東西可以讓觀眾帶回家沉澱一下,然後回味,等於是欣賞到這個東西了。」

「原諒與救贖」的主題,對觀眾是否過於沉重?

萬方:這兩天我坐在台下也一直在想,這部戲對於觀眾會不會過於嚴肅了。但已經演了四場,我聽到的反應,沒有人說完全不懂。當然作為編劇會擔心觀眾會不會看不懂,這個問題其實很正常,就像我們看莎士比亞,說的是幾百年前的事,什麼理查三世我們更不知道了,但是只要他寫的是人心,就不用怕,觀眾不會不理解的。

我最想寫的是每個人都有從負面的情緒中解脫的渴望,有一種乾乾淨淨活着的渴望。《冬之旅》有答案固然好,但如果沒有,最起碼有尋求答案的過程。老金(藍天野的角色)有一句台詞,實際上也是我想說的,就是人的本能是「不能寬恕」,有時候你以為寬恕了,但實際上還是不能釋懷。我想寫的是這種人的複雜性。

賴聲川:沉重,但是沒有到需要躲避的程度。這個沉重是指一個人犯了錯,你要不要寬恕他,你如果一直不寬恕,那是不是意味着你有毛病。這種複雜性是這個劇本好的地方。

這個戲是在講兩個老人,這兩個人的狀態也可以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很多年輕人看了也有感觸,他們可以理解那種情緒,比如朋友之間,誰出賣了誰,然後事後還要見面的那種感覺。寬恕其實就是一念之間,你可以恨一輩子,但是你若真的原諒,那是一秒之間就到達了,很奇怪。 能否評價一下藍天野和李立群的表演?

萬方:我雖然從小就認識藍老師,但那都是因為我爸爸(曹禺)常常帶我去看戲。藍老師平時來我們家會談笑風生,但是一到後台,他們兩個人迎面走過都是不打招呼的,我爸爸就跟我說「他在醞釀角色」。我對藍老師的回憶,像一個孩子對長輩,我並不是很了解他,但他的氣質我了解,這就是為什麼藍老師看了劇本會說很有感觸。今天的演出,包括看藍老師排練的時候我都非常感動,他完全超出了一個演員對我的感動,而是一個生命,應該說是一個已經步入老年的生命,他能夠發出什麼樣的光,是這樣的一種感動。

我早就知道李老師是一個非常棒的演員,他對劇本、對表演有很多自己的理解,他在這方面的造詣也是很深很深的。他每次排練的時候總是會做不同的嘗試,讓我看到一種全身心投入創作的愉悅。

賴聲川:藍老師是這個劇本的始作俑者。萬方的劇本就是為他度身定製的。而我和李立群20年沒有合作了,再合作覺得很舒服,他的功力更厲害了。他有一種完全不放棄任何細節的精神。到今天我們還在討論陳其驤得病以後最後在電話上那封信到底指的是哪封信。他稍微表演上飄一點點觀眾就懂了,他拿捏那個尺度真的是很準確,我每天看到他的那麼多細節,覺得觀眾真的很幸福,可以看到那麼多層面。他花了很多的心血去找這個人物,這個人物跟他本身的個性,其實相似度很小。

怎麼看這次「人藝范兒」與「表坊范兒」的融合?

萬方:關注人心、人的精神世界,這應該是一種傳承,無論對於過去還是當代劇場,無論台灣還是大陸。但我覺得還是應該有變化,像賴老師這種充滿現代的舞台表現,跟過去那麼多年大陸戲劇舞台的呈現是有很大變化的,其實我個人的戲劇觀也在不斷變化。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戲劇舞台上沒有別的戲,全是現實主義的,你會認為現實主義是唯一的、最好的。但後來有了各種各樣的戲,我覺得舞台應該像這樣自由。

賴聲川:可以和人藝接觸很棒,人藝的傳承也好、曹禺先生的傳承也好,這個體系跟我們完全不一樣。李立群跟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得不到傳承的滋養,所以我們等於說是完全發展出了另一種體系,用另一種方式來詮釋斯坦尼或者說現實主義。我們有我們的看法,人藝這個體系有人藝的做法,沒有什麼對錯。但你可以看這次的融合,你會不會覺得突兀?這是一個珍貴的機會。我的學生時代很荒謬,只能跑到舞台大門口的報攤,小聲和攤主說有沒有大陸的劇本,「他會看看你,不信任你就不講話,信任的話就真的會從報紙下面抽出來一本,曹禺、老舍,我們都買,後來我發現那時候我買到的都是有問題的版本,根本不是正版,裡面內容有錯,還被刪改過。」

作品評價

著名劇作家史航

三四十年來,關於這場浩劫,我們在文藝作品裡終於看見,超越仇恨、超越苦難,對救贖的企盼。這種力量呈現在作品裡,無處不在。 兩個人的表演風格截然不同,藍天野是國畫中的寫意,潑墨人物,意在筆先。李立群是工筆人物,絲絲入扣。他的侷促讓我們看起來有些好笑,而正是他的這種好笑,讓我們心疼。兩個人在一起看起來更悲傷。這兩個老人在一起的悲喜劇,更渲染出人世間的糾結。

楊乾武[1]

劇本的結尾開放而意味深長,已經失去記憶的老陳,坐在公園的凳子上,恍惚中,過世的老金來到面前,表達愛意並請老陳燒掉那封想要報復的信件。作者在對人性既信任又懷疑的想象中,將終極的答案交給了讀者與觀眾。

參考資料

  1. 冬之旅,搜狗, 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