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農加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農加貴
農加貴
出生 1966年
中國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蓮城鎮
國籍 中國
職業 鄉村教師
知名作品 尋找最美鄉村教師活動"的特別關注鄉村教師"獲得者
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敬業奉獻獎

農加貴,男,壯族,生於1966年,系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蓮城鎮北寧中心學校落松地小學教師。落松地是廣南縣集中醫治麻風病的特殊村莊。從1986年9月至今,農加貴不顧世俗偏見,忍受冷言冷語,默默無私奉獻,堅守在這個特殊人群聚居的小村莊任教(複式班教學),已28年。中央電視台"2014年尋找最美鄉村教師活動"的特別關注鄉村教師"獲得者。[1]

事跡介紹

農加貴,是一位中等身材,黑黑瘦瘦,臉上時常掛着憨厚笑容的中年男子。落松地村占地面積6畝,全村加上學前班,有三個年級,共21名學生,農加貴是學校唯一的老師。28年了,他就沒有離開過這所學校。

剛踏進落松地,農加貴成了當時村子中唯一的知識分子,村民要讀信寫信、村組長寫個通知、閱讀農用機械使用說明書都要請他幫忙。2002年,全國掀起掃盲運動,為提高村民的知識文化水平,農加貴開辦了一個成人技術班。白天,兩個班級的複式教學已累得精疲力竭,晚上還要教學技術班,農加貴要忙到半夜才能批閱完作業,備好明天的課程,可他一聲不吭,因為他知道,這是有意義的,這樣的生活充實而無憾。

相關報道

《光明日報》報道

照亮麻風村的"啟明星"--記雲南省廣南縣落松地村小學教師農加貴"

"他是我的老師,我大兒子10歲了,又在他教的四年級讀書。小兒子也要上二年級了。"董向國,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蓮城鎮落松地的村民小組長。董向國所指的他叫農加貴。

廣南,有一個曾經很不平常的村子"落松地"聽似一個極為平常的地名。但了解這裡的人們知道,這平常的地名其實曾經很不平常。

上世紀五十年代,56戶人家180餘口人,先後從廣南縣的各個村寨背井離鄉遷移到了這裡。原來,遷移到這裡居住的家家戶戶都有人患有令人毛骨悚 然的疾病--麻風病!當時的廣南縣人民政府就在蓮城鎮壩汪村建立麻風病集中醫治點,也就是現在的落松地村。因為有麻風病人居住在這裡,壩汪村地名漸漸被人 們淡忘,"麻風村"卻成了這裡的地名。

就這樣一個地方,28年前,年僅20歲的農加貴成了這個村子學校唯一的老師。

是什麼讓農加貴留在了這裡28年,又是什麼讓農加貴還想在這裡堅守下去?

農加貴1966年出生在壯族農家。由於家庭貧困,讀到高二時不得不輟學在家。當代課教師的叔叔勸他還是去當老師,先代課,將來有機會再轉公辦,那樣才穩定。但知道是要去麻風村,這可把他嚇壞了。但最終還是邁出了去"看一看"這一步。

要辦的學校就在村口的醫院和村子之間稱之為"中間區"的地方。"中間區"其實是醫院每隔一段時間將藥品送到這裡,村里又派人到這裡來取藥。所謂教室,就是中間區的半間小屋。

熱心的醫生們做通了農加貴的思想工作,說小孩子是沒有病的,況且他們是到中間區來上課,沒有什麼問題,你就試一下吧!農加貴答應了。

開學那天,8個家長帶着12個孩子來了,大的十一二歲,小的五六歲,他們都只是遠遠地站着,看着他。

教室不像個教室,只有學生從家裡抬來的幾張七長八短的桌凳,一塊用墨水染黑的黑板,學生既沒有課本也沒有書。農加貴就找了些舊課本、舊書來給孩子們用。他根本不知道從何教,沒辦法,他只有教孩子們拼拼音和記100以內的數字。

"後來為什麼留下來呢?"記者問。

"村民對我太好了,孩子們也太聽話了,他們都太需要我了!"農加貴連着說了幾個"太"。

這所學校開辦之初還並沒有上報教育行政部門,他這個代課教師是村民請的代課教師,第一個月,村民就家家戶戶湊點錢,一共湊出了35元錢作為給他的工資,然後把錢放在蒸鍋里蒸了消毒後請醫生轉交給他。

艱難中,學校在一點一點發生着變化。

第二個學期,學校從破舊的"中間區"搬到了村口相對好一點的"醫院"。學生每天從6公里外的家來到學校讀書,不管風吹日曬,都準點出現在教室。農加貴說,28年了,從沒有一個孩子無故遲到或是早退過,更沒有輟學,除非生病了。

三年後,孩子們面臨要轉到村外學習,但村外的學校堅決不同意接收麻風村的孩子。農加貴最終做出決定,自己來把這些孩子教到小學畢業。

1992年,首屆學生畢業了,令他高興的是10名學生成績優異,全部都被錄取了。

也就在這一年,落松地村的警戒線拆除,醫生也撤離,宣告當地麻風病的歷史已經結束。也就在這一年,學校遷進了村子裡新建的學校。也就在這一年,農加貴從一名代課教師變成了公辦教師。

時光荏苒,他與村民與學生的情感在不斷加深。

28年的風雨同舟,農加貴與這裡的村民結下了唇齒相依的感情。

農加貴是這個村子學歷最高的人了,村民要讀個信寫個信,或是村里要發一個通知,還有農用機械使用說明書看不明白什麼的都會找他幫忙。他平時也沒 有其他愛好,就愛擺弄一些電器。慢慢地他學會了維修技術,從村民的電視、收音機到各式各樣的農用機械,開山鑽眼的工程機械,新式的高科技家電他全能搗鼓。 有的村民還受疫情的限制,不便外出購買生活用品。一到休息天,他又變成了採購員。

2002年,村里修路,農加貴又成了"工兵",鑽炮眼、放炸藥都成了他的事。也就這年,村里開辦起成人技校,他教村民一些種植養殖實用技術,原定每周只上兩晚課,可村民的學習熱情高漲,要求增加到四晚,他又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如今,落松地小學有3個年級21名學生,農家貴既是這些孩子的老師,也是他們的家長。「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後,縣裡考慮落松地村的特殊情況,給21個學生每人每天3元的營養補助,並特批了10個寄宿生生活補助。農加貴每天天不亮就要起來做早點給學生吃,8點開始上課,中午11點下課後,還要帶着幾個年齡大的學生生火做飯,每餐兩菜一湯,但他從不說一聲苦,也從未向中心學校提出要增加人手。落松地,這個曾被人們歧視和充滿恐懼的小山村,已漸漸遠離了傳染病,村民們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28年,這所學校共招收了10個教學班101名學生,已送走8屆96名畢業生。現已有9人參加了工作,有教師、有醫生、有公務員,還有企業老總。

"累嗎?"有人問。

"習慣了,不覺得啊!"農加貴總是這樣回答。

如今,落松地小學有3個年級21名學生,農家貴既是這些孩子的老師,也是他們的家長。

個人榮譽

2017年11月,農加貴獲得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敬業奉獻獎

2018年9月8日,獲評"四有好老師"啟功教師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