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寫匠(楊廷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寫匠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寫匠》中國當代作家楊廷松的散文。

作品欣賞

寫匠

寫匠,這詞,不是我臆造;從《絛蟲寓言》譯文中讀到。有如石、木、金、銀、銅、鐵、畫、教書、……諸匠一樣。

我覺得,成為一個寫匠,是一件很愜意 (也許有人說我門外漢,寫作是孤獨辛苦)的事情。例如,編造小說,就是一種很自由的勞動。雖然文學在現實生活中,算不上什麼。也有人說,好文章,都被古人寫盡了。這話,顯然有些武斷。每個人對秋的認識深淺,都有自己的感悟。不管怎樣,在捕捉素材、安排情節、組織文字、構建意境的時候,會有奇思妙想讓人宣洩許多壓抑情緒、排遣孤獨。最起碼,寫作,屬於在寂寞的時候,有一個自言自語的地方,一個可以做夢的地方。如果不去指望獲獎、得到公眾推崇、作品暢銷,不去想擁有極高知名度,沒有野心,平常心就好。因為名和利會頑固地糾纏,讓人無法靜下心來思考該思考的事情。

現實生活太乏味,譬如,中老年單身男女擇偶標準,女方開門見山問:

「每月收入多少」?

「有房有車嗎」?

「愛旅遊嗎?

「愛幹家務活嗎?

「抽煙嗎?

「打牌嗎?

「喝酒嗎」?

「有不良嗜好嗎」?

「上有老人嗎?

「兒女結婚了嗎?

「一個人單獨住嗎」?

……等等,一系列現實生活問題,像法官審問罪犯一樣,極少數人涉及到興趣和愛好,也沒有人問得過什麼榮譽、幫助過別人什麼,誰還在乎精神呢,哪有愛情的影子?

而小說就不一樣了,小說可以回到青春初期無牽無掛、找回那張白紙重新描繪藍圖,先談情說愛,再談婚論嫁。

虛構小說就不一樣了,可以宣洩內心的抱怨或夢想。通過作品,雖然有種種局限和平淡的感覺,但它是既新鮮而又傳統,苦澀中帶着甜蜜的。通過作品,可以感受生活很多簡單和很多繁雜。有人說生活像一壺酸甜苦辣的老酒;有人說生活像一團麻,擰成麻繩打幾個結;還有人說生活像一條坑坑窪窪的路。可以自由想象美好的圖景來,比如一簇花,一首歌,一幅畫。長期處在情感淡薄的環境中,使人平庸。貧乏實在的生活,比起小說家編造的生活經歷,不知要庸俗多少倍。小說可以幫助人類升華精神世界,提高認識生命中的善良、愛情、希望、榮譽、同情及犧牲精神。這些萬古不朽的精神,一代一代繁衍下去。所以,如果沒有想象的生活,更是一潭死水。

當然,寫匠,一定不是那些自身難保的角色。泛泛之輩,泛泛而談,陳詞濫調,左逢右補,脫不了俗,寫出來的東西,仍然是現實生活,沒有「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作品,就沒有什麼精神可言。

年輕的時候,我們這裡夏季洪災,秋季旱災,家裡很窮,買不起練習本、毛筆和墨水。對知識的饑渴,喜歡做許多事情,看電影,捉迷藏,談理想,憧憬未來,共同朋友,幾個小時、幾個小時地談論,那個時期很快活。那時,雖然也在現實生活中,但是有希望和夢想做食糧。

隨着歲月的腳步,以為自己有了歷史和各種各樣的知識,脹飽了各種信息,只需要追求與眾不同的豪華生活。多年來耗費生命的渴求與激情,無法滿足的欲望侵蝕着純潔的心靈,剩下的只有一些模糊的記憶。所以,成為寫匠就可以脫離對現實生活的焦慮。

虛構的小說,並非觸摸不到的雲端里的生活。純粹當作遊戲娛樂,也是不可取的。內行人說,大作家單有天才還不夠,必須要過漫長的程序、多年的訓練、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實現目標。不過,這世上,天才音樂家和詩人還是有的。

作為寫匠,我還沒有資格認作「匠」,用個「者」字,馬馬虎虎。我想,我這輩子都是練筆的實習生。因為我既先天不足,又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因為我並沒有獻身文學並把文學置於高於一切的堅定不移的實踐之中去。 [1]

作者簡介

楊廷松 1957年春天出生 大學畢業 2004年公開出版小說散文集《鄉俗》 散文集《一滴墨水》正在審稿中 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