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冒着掉腦袋的風險參加面試,曾國藩的升遷方法很大膽,但很實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冒着掉腦袋的風險參加面試,曾國藩的升遷方法很大膽,但很實用

曾國藩為官絕學:升遷有道第一招——參加面試,要有冒着掉腦袋的風險和態度

冒着掉腦袋的風險參加面試,曾國藩的升遷方法很大膽,但很實用
圖片來自 簡書

[1] 和晚清名臣曾國藩的第一次面試相比,我們今天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面試,都不叫面試。我們今天面試失敗,最多是未能找到一份工作,甚至可以豪邁地安慰自己: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可曾國藩的面試,則有掉腦袋的風險。


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此時的大清王朝已經走向衰落,國庫空虛,民生凋零,人心惶惶。28歲的曾國藩在一連參加3次會試後,終於考中進士,得以進入翰林院實習,本想從此魚躍龍門,成為一個受人尊重和愛戴的大清官員,可等待他的卻是窮困、欺壓和鬱悶。

靠借高利貸度過實習期

曾國藩出生於湖南湘鄉一個農民家庭,家裡雖然有一些薄田,可無奈家裡弟兄姊妹眾多,也是入不敷出,加上清朝讀書的成本非常高,10多年的求學生涯和進京趕考的來迴路費,讓曾國藩經常處於身無分文的窘迫境地。

在翰林院實習的3年時間裡,由於待遇低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曾國藩不得不靠從錢莊借高利貸度日。這樣艱苦的日子一直延續到了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此時已經30歲的曾國藩,終於可以舒一口氣了。

實習期已滿,只等道光皇帝面試完畢後,就可以成為一名大清官員,吃上皇糧,拿到俸祿,將歷年來所欠下的高利貸還清了。

可是,等待曾國藩的卻是一場欺壓。


當時的朝廷已經十分腐敗,即使考中進士,成為天子門生,可如果沒有禮部、吏部下發通知,由禮部、吏部侍郎(二品官員)帶你進入皇宮接受皇帝面試,你就是有經天緯地之才,也只能在皇宮外耗着長吁短嘆。

和曾國藩一同在翰林院實習的共有5名進士,可另外的4人家裡都十分富有,在即將實習期滿時,他們就大肆請客吃飯、送禮,甚至連道光皇帝身邊一名端盤子的太監,也驚奇地收到了他們的50兩銀票。

顯然,這4個人都早日得到了皇帝的面試,被外放到湖南、江西、廣西等地做縣長去了。

此時的曾國藩被高利貸逼得心力交瘁,每天都前往翰林院,祈禱着能收到皇帝面試的通知,可每天都失望而歸。對禮部和吏部的官員來說,他們沒有得到曾國藩的好處,也故意拖拖拉拉,好像將他忘記了一樣。誰也不會考慮曾國藩窘迫的處境。

曾國藩心中的怒火騰騰升起,可也無可奈何。誰叫自己的口袋裡沒有大把銀子呢?

思考升遷之道

曾國藩的心中雖然有怨氣,可人窮志短,自己一個地位低微的文人,也只好任憑禮部和吏部官員欺壓了。

此時的曾國藩,有更多時間來思考自己的未來。


按照當時清朝官場上的慣例,考中進士到地方去做一個縣太爺,撈錢的條件自然比在朝廷當官要強。因為朝廷里的大臣實在太多,而且各種關係錯綜複雜,只要有一點好處,大家都會瘋狂搶奪,而到了地方當一名縣長後,天高皇帝遠,稍微貪污受賄,或者欺壓一下老百姓,也無人能管。這也是當時很多進士實習期滿後,都想到地方去當官的主要原因。他們已經在朝廷中花了大把銀子,只有到了地方後,才能順利撈回本錢。

曾國藩雖然很缺銀子,可他並不想去地方當官。他知道,如果能留在朝廷,只要自己有方法引起皇帝或者一些王公大臣的關注,升遷就會更加快速,到時再到地方去當官,起點就高了,說不定弄一個巡撫噹噹也有可能。

有了這樣的想法後,曾國藩就開始思考升遷的方法。而第一步,就是要在皇帝的面試中脫穎而出。

當時的道光皇帝已經繼承皇位整整20年,面試過不計其數的進士,而進士們也通過歷年的面試,總結出了回答道光皇帝的一些話術,如「一切以皇上定奪,一切以皇上滿意為止」等模稜兩可的話。既不會惹怒皇上,也能落得一個「老實」、「忠誠」的印象,從而獲得一官半職。

在當年的面試中,曾國藩前面雖然有4個進士獲得了道光皇帝的面試,但由於曾國藩無銀子請客吃飯,雖然多方打聽,也無人向他透露道光皇帝的面試題目。

在毫無經驗借鑑的情況下,曾國藩決定另闢蹊徑,他雖然沒有見到過道光皇帝,但從朝廷一些大臣口中,也知道這是一個厲行節約,一心想勵精圖治,尤其想大力開展吏治的好皇帝,因此,只要抓住皇帝心中所想,得到其好感後,留在京城為官,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有了這樣的想法後,曾國藩也不每天去翰林院看是否有自己的面試通知書了,而是在租借的客棧里,埋頭苦讀大清的律法,以及大清王朝自建立以來的所有歷史典籍。

曾國藩決定,在自己的面試中,無論道光皇帝問什麼,都圍繞其急需整頓的吏治展開。曾國藩認為,要想獲得面試官的關注,就一定要投其所好,知道他心中的所思所想。


在當時,這是一件非常大膽和冒險的行為。因為曾國藩還是一個學生,沒有任何為官經驗,地位十分卑微,而要在皇帝面前侃侃而談朝政,如果稍不留神,就會被皇帝安上一個狂妄至極,甚至是在指責皇帝不作為等目無皇上或欺君之罪的罪名,有掉腦袋的風險。

曾國藩決定冒險一試。因為這是獲得道光皇帝欣賞的第一步。

冒着掉腦袋的風險參加面試

轉眼之間,半年時間過去了。禮部和吏部的官員見曾國藩和其他學子不一樣,不僅不去求他們,還獨自閉門讀書起來。曾國藩作為大清會試中選拔出來的人才,誰也沒有辦法完全將其雪藏。因此,在實在榨不出曾國藩任何油水後,只好很不情願地給他下了進宮面試的通知書。

拿到面試通知書的那一瞬間,曾國藩的淚水奪眶而出,自己一個毫無背景,又窮困潦倒的鄉巴佬,本認為考中進士能得到他人尊重,沒想到還未進入仕途,就受盡白銀。

但不管怎麼說,畢竟熬到頭了,在接受道光皇帝面試的頭一天,曾國藩一夜未眠,皇帝的面試,是自己進入官場的第一步,能不激動嗎?

曾國藩接受道光皇帝面試的時間是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的4月16日。這天下午,曾國藩在禮部、吏部兩部侍郎的帶領下,戰戰兢兢地進入皇宮。他雖然是第一次進入皇宮,卻不敢四處張望,只好低頭看着兩位侍郎的腳後跟,一路到了道光皇帝辦公的地方。


曾國藩身材瘦小,雖然長相還算端正,但天生一雙三角眼,讓道光皇帝很不喜歡,問起問題來也十分刁鑽。幸好曾國藩在實習期滿的半年時間裡,早已作了升遷計劃和準備,心裡雖然惶恐,但回答問題一點也不膽怯。

道光皇帝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問如何當一個好官?

這個問題,道光皇帝問過無數面試的進士,但答案幾乎千篇一律:效忠皇上或者按大清律法辦事等等,毫無新意。

曾國藩稍微思索了一下,朗聲回答:「要想當一個好官,唯有一個字:廉。」

道光皇帝雖然對曾國藩的第一印象不好,但見他回答的問題與眾不同,也來了興趣,因此,問題一個比一個難回答。

「照你這樣說來,當官不講公平,難道就不重要了?」

曾國藩跪在地上,直了直身子,侃侃而談,認為當官就不要想發財,如果自己不廉潔奉公,就會拿了別人的錢財,從而在辦事時就不會有公平。

曾國藩見道光皇帝不停地點頭,更加來了信心,並講了他的一些設想,如果到地方去任職,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開民智,教育老百姓知法守法,只有老百姓都明白事理,才能好好地發展生產,為朝廷創造賦稅。

曾國藩說到得意處,引經據典,大有賣弄自己的學識之嫌。道光皇帝聽得有點不耐煩了,大聲打斷曾國藩的話:「曾國藩啊。朕想問你,知法就不會犯法了嗎?乾隆時期的大貪官和珅,他將大清的律法倒背如流,為何犯下死罪呢?你是不是也想學和珅啊?」


曾國藩冷不丁聽到道光皇帝的斥責,嚇得渾身冒汗,雙腿發軟,不停磕頭,喃喃回答道:「知法而犯法,死罪,死罪。」

好在道光皇帝當日已經很疲倦,並不想繼續問下去,也沒有深究曾國藩回答問題時的自相矛盾,大度地擺了擺手,讓兩部侍郎將曾國藩帶了出去。

剛一走出皇宮,兩部侍郎就大聲責罵曾國藩:「你不怕腦袋搬家?還敢在皇上面前滔滔不絕,班門弄斧。皇上的書沒你讀的多嗎?」

曾國藩不敢語言,但心裡逐漸敞亮起來。他肯定,道光皇帝面試無數進士,但誰也沒有自己給他的印象深刻。面試是升遷的敲門磚,如果沒有用掉腦袋的態度去面對面試,說真話,誰會重用你呢?

果然,皇宮很快就傳來聖諭,授予曾國藩翰林院七品檢討之職。

曾國藩如願以償,通過自己不怕掉腦袋的面試方法,順利留在了朝廷。

後來,曾國藩成為湘軍統帥,在面試各種人才時,也是看對方是否有冒着掉腦袋說真話的態度,如果僅僅是一些沒有主見,人云亦云之人,他斷不會重用。

當然,曾國藩之所以能不斷升遷,僅僅靠道光皇帝的面試完全不夠,他還需要更多的升遷方法。而每一個方法,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永不過時,非常實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