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冒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冒昧,讀音mào mèi,漢語詞語,指冒犯,無知而妄為,多用於自謙;引申為魯莽輕率;猶苟得;猶埋沒。 [1]

[]

釋義

⒈ 冒犯,無知而妄為。多用於自謙。 ⒉ 引申為魯莽輕率。 ⒊ 猶苟得。 ⒋ 猶埋沒。

出處

《後漢書·李雲傳》:「故敢觸龍鱗,冒昧以請。」 《晉書·滕修傳》:「不勝愚情,冒昧聞訴。」 宋 蘇轍 《三論分別邪正札子》:「臣不勝區區冒昧聖聽,伏竢誅譴。」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陳侍御奏摺》:「謹不揣冒昧,效茲一得。」 《朱子語類》卷七六:「今行險徼倖之人雖知險阻,而猶冒昧以進。」 《明史·楊恂傳》:「使大臣清節素孚,彼安敢冒昧如此?」 徐特立 《由巴黎致湘學界書》:「謂無技術及法語,又無學費者,不可令其冒昧來往。」 宋 蘇軾 《答陳季常書》:「自數年來,頗知內外丹要處。冒昧厚祿,負荷重寄,決無成理。」

參考文獻

  1. 冒昧的意思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