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貼現政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再貼現政策是中國的一個文化術語。
漢字是用於記錄漢語,進行書面交流,傳承民族文化的書寫符號系統[1],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國書法藝術[2]的載體,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蘊藏着許許多多的文化內涵。
名詞解釋
再貼現政策是中央銀行最早擁有的貨幣政策工具。現代許多國家中央銀行都把再貼現作為控制信用的一項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再貼現是指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將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轉讓。對中央銀行來說,再貼現是買進商業銀行持有的票據,流出現實貨幣,擴大貨幣供應量。對商業銀行來說,再貼現是出讓已貼現的票據,解決一時資金短缺。整個再貼現過程,實際上就是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之間的票據買賣和資金讓渡的過程。所謂再貼現政策,就是中央銀行通過制訂或調整再貼現利率來干預和影響市場利率及貨幣市場的供應和需求,從而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一種金融政策。
再貼現政策的分類
再貼現政策分為二類:
一類是長期的再貼現政策,這又包括二種:一是「抑制政策」,即中央銀行較長期地採取再貼現率高於市場利率的政策,提高再貼現成本,從而抑制資金需求,收縮銀根,減少市場的貨幣供應量;二是「扶持政策」,即中央銀行較長期地採取再貼現率低於市場利率的政策,以放寬貼現條件,降低再貼現成本,從而刺激資金需求,放鬆銀根,增加市場的貨幣供應量。
另一類是短期的再貼現政策,即中央銀行根據市場的資金供求狀況,隨時制訂高於或低於市場利率的再貼現率,以影響商業銀行借入資金的成本和超額準備金,影響市場利率,從而調節市場的資金供求。
再貼現政策的具體內容
1.規定再貼現票據的種類。商業銀行可以拿客戶借款時提供的票據來辦理再貼現,或者以中央銀行同意接受的其它抵押品作保證而申請貸款。可用作抵押品的通常是政府債券,以及經審查合格的商業票據。中央銀行若公開掛牌,規定某些行業的票據可優先辦理再貼現,這種情況表明了中央銀行的資金意向,旨在扶植某些行業的發展。
2.規定再貼現業務的對象。各國中央銀行根據本國的不同情況,對此有不同的規定。許多國家允許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辦理再貼現,但也有一些國家對貼現對象有比較嚴格的限制。如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的再貼現業務只限在會員銀行之間進行,英格蘭銀行的貼現對象只是英國十一家貼現商行持有的一級證券或銀行匯票。
3.再貼現率的決定。這個問題關係到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所以必須謹慎行事,決定的過程也比較複雜。早期曾出現過各地中央銀行自行決定再貼現率的情況,後來隨着西方國家中全國性的金融市場的出現和統一的市場利率的形成,各地採取不同的貼現率在實踐中已經行不通了。更重要的是,為了貫徹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也要求再貼現率必須統一。因此,現在各國的再貼現率一般由中央銀行決策機構統一確定。
中央銀行的決策機構必須定期舉行會議,研究再貼現率,會議通常分析現階段的經濟與金融形勢,討論再貼現率執行中的問題,最後以投票形式決定再貼現率是否變動和如何變動。
4.再貼現業務管理。對再貼現業務的管理是再貼現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商業銀行來說,辦理再貼現是中央銀行給予的一種優待,使商業銀行能夠應付一時的準備金不足。但商業銀行可能濫用貼現之便套利,如用貼現而來的資金從事有價證券、房地產或商品的投機和買賣。中央銀行為避免此等事情發生,必須對再貼現業務進行管理,包括審查銀行的貼現申請、了解商業銀行貸款的用途和性質等等。
再貼現政策的作用
再貼現政策具有以下三方面作用:
1.能影響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和超額準備,從而影響商業銀行的融資決策,使其改變放款和投資活動。
2.能產生告示效果,通常能表明中央銀行的政策意向,從而影響到商業銀行及社會公眾的預期。
3.能決定何種票據具有再貼現資格,從而影響商業銀行的資金投向。
當然,再貼現政策效果能否很好地發揮,還要看貨幣市場的彈性。一般說來,有些國家商業銀行主要靠中央銀行融通資金,再貼現政策在貨幣市場的彈性較大,效果也就較大,相反有些國家商業銀行靠中央銀行融通資金數量較小,再貼現政策在貨幣市場上的彈性較小,效果也就較小。儘管如此,再貼現率的調整,對貨幣市場仍有較廣泛的影響。
參考文獻
- ↑ 【每日積累】漢字的概述?漢字的特點是什麼?,搜狐,2021-06-26
- ↑ 中國書法:一門古老的藝術!,搜狐,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