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興安職業技術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興安職業技術學院於2001年整合區域內7所大中專院校、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興安盟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高職院校,是自治區級示範校,也是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全區脫貧致富帶頭人培訓基地, 2017年被評為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示範院校。學院現占地面積350畝,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正在建設的新校區位於興安盟行政新區,用地面積1515.2畝,總建築面積19.8萬平方米,估算總投資12.51億元,採用PPP模式進行融資建設。現有教職工610人,有正高級職稱36人,副高級職稱213人,內設黨政管理機構14個、教學機構16個、教輔機構3個。

2015年以來,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自治區扶貧開發脫貧致富帶頭人培訓基地、中國攝影函授學院興安盟函授站掛牌成立。建有國家財政支持重點建設專業1個、自治區重點建設專業6個、自治區級精品課程8門、自治區精品在線開放課程5門。現與內蒙古師範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等院校合作辦學,設有本科招生專業12個,開設文、理、農、工、醫五大類52個專業,其中絕大多數專科專業均有升本機會。與蒙古國東方省聯合互派留學生,牽頭組建了中蒙俄三國(區域)職教聯盟,依託中外9所學院成立了「中蒙俄東北亞國際旅遊商務學院」,較好地遵循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適應需求、有效銜接、多元立交的基本要求。在校學生規模11629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占42%。學院主動承擔起興安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技能培訓任務,依託學院建立的自治區東部脫貧致富帶頭人培訓基地每年承擔各級各類培訓任務15000餘人。學院大力推行「雙證書」制,每年職業技能鑑定培訓4000餘人[1]

辦學規模

興安職業技術學院坐落在大興安嶺南麓烏蘭浩特市。烏蘭浩特市是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成立的地方,素有「內蒙古延安」之美稱。學院是2001年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專科學校。其前身是興安盟師範學校和興安盟教育學院,其中興安盟師範學校始建於1970年,是中國六所示範性評估試點學校之一。2004年按照盟委、盟行署關於做大做強興安職業技術學院的決定精神,將興安盟農牧學校、衛生學校、財經學校、交通技工學校、糧食幹部培訓學校併入學院。

學院占地面積 4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 97189平方米,固定資產總額為56645086元,圖書館藏書232426冊,教學儀器設備總值為10807014元。現下設四個分院,十七個處室,十三個教學系,一個研究所。學院現有在編教職工552人,其中專任教師 413人,副高級以上職稱教師139人,中級職稱 163 人。

學院學科門類齊全,專業設置合理。開設護理、旅遊管理、法律事務、汽運技術、裝潢藝術設計、設施農業技術、園藝技術、食品加工技術、畜牧獸醫、新聞采編與製作、電子商務、舞蹈表演、道路橋樑工程技術、建築工程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英語英語教育學前教育音樂教育、蒙漢雙語、漢語言文學等涵蓋文、理、農、醫四大學。

院系設置

興安職業技術學院共有各分院系18個[2],分別為:

成人教育學院、農牧分院、財經分院、醫學護理學院、工交分院、蒙古語言文學系、漢語言文學系、數學系、理化生地系、外語系、政法系、教育科學學院 (教育系,體育系,音樂系。三系已經合併)、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電教系、旅遊管理學院、交通與能源學院、農牧分院、人文學院。

數字建設

建立全校、各職部門和院系的信息系統框架是在大量的分析綜合工作的基礎上完成的,是按系統工程的思想方法,由部門領導、管理人員和系統分析人員共同從整體上構思和把握的信息網絡/信息系統框架,由功能型、數據模型和系統體系結構模型組成。其中功能模型是系統的功能結構框架,數據模型是系統的數據結構框架,系統體系結構模型是系統的功能和數據關聯結構框架。建立高校信息網絡/信息系統框架的目的,是使學校領導、信息化負責人(CIO)和信息系統開發人員在學校信息化建設的總體規劃方面達成共識,制定發展目標和實施策略,全面推進學校信息化,實現學校信息化的跨越式發展。

視頻

興安職業技術學院 相關視頻

興安職業技術學院
航拍興安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