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黑龍江省密山市東南部,距雞西市120公里,北與密山市、虎林市相鄰,東、南與俄羅斯水陸相連。保護區裡的國家級保護動物一級有丹頂鶴白鶴白尾海雕,二級有白枕鶴、大天鵝、馬鹿、麝、黑熊、雪兔等。保護區內有丹頂鶴、東方白鸛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5種,水獺、雪兔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36種。

基本內容

面 積:222488公頃

主要保護對象:丹頂鶴等珍禽及濕地生態系統

中文名:黑龍江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坐標:東經131°58′30″—133°07′30″,北緯45°01′00″—45°31′30″

級 別:國家級

建立時間:1986年

所在地區:黑龍江省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歷史沿革

在距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興凱湖地區就有了著名的「新開流文化」。

1949年後,在湖崗上先後建了第一、第二泄洪閘,當壁鎮口岸等。

1986年4月,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級興凱湖自然保護區。

1992年7月,在國際鶴類基金會的幫助下,與俄羅斯一起建立了興凱湖國際聯合自然保護區。

1994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96年4月,中俄兩國政府簽署了《關於興凱湖自然保護區協定》。

1997年3月,首批加入東北亞鶴類保護網絡。以保護區管理處為主成立了聯合保護委員會,共同保護興凱湖濕地。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東北部的中俄邊境地區。黑龍江省密山市東南部,北與密山市、虎林市相鄰,東、南與俄羅斯水陸相連。地理坐標:東經131°58′30″—133°07′30″,北緯45°01′00″—45°31′30″。

地質地貌

興凱湖長90公里,寬30公里,湖泊最深達10米,雨後湖面水面可升高2米左右。水源補給來自東部和西部山地的眾多溪流與穆稜河,是地殼運動地槽發生褶皺而形成。興凱湖濕地屬於沖積平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大、小兩湖間天然形成一條長90公里近10米高的沙崗,崗上植被以森林植被為主,湖周的大面積濕地以蘆葦、沼柳、苔草、小葉樟等植被類型為主。

興凱湖濕地從西向東分低山漫崗區、湖崗區、湖積平原沼澤區、大小興凱湖水域區。植被隨着地勢的不同,有規律分布。

水文特徵

河流

興凱湖流域屬烏蘇里江水系,共有24條河流匯入,中國境內有8 條,其中直接流入大興凱湖的有4 條,即白棱河、紅眼哈排乾、白泡子和金銀庫河,直接流入小興凱湖再經新開流和泄洪閘流入大興凱湖的有4 條,即承紫河、坎心河( 小黑河) 、大西河和東地河。流出興凱湖的河流只有一條松阿察河。所有河流多年平均冰封期約150天。

湖泊

小興凱湖:入水量7.03×108立方米,出水量8.49×108立方米 。最大水深3米,最大蓄水量為5.05×108立方米 ,多年平均水位70.米。面積140平方公里。大興凱湖平均水深3.5米 ,最深處12米,蓄水量153.3億立方米,湖面海拔69m 年均結冰期為137 天。

中國境內面積1040平方公里。根據自然地理、地表水資源分布特點,興凱湖流域分別處於穆稜河谷沖積平原豐水區;穆稜河西岸丘陵漫崗缺水區;湖濱平原區富水區。對興凱湖水質監測表明,大湖水質為國家地面水質標準Ⅰ-Ⅱ類水體,水質良好,基本未受污染。興凱湖保護區在涵養水源、補充地下水、調解地表徑流、削減洪峰、淨化空氣、調節氣候、降解污染和維持[2] 水平衡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興凱湖流域內地下水總貯量為5 6 億立方米。可利用量為4 億立方米。

土壤類型

流域內土壤分8 個土類,8 個土屬,19個土種。主要是湖崗上的細砂土和湖成淤泥質亞粘土。隨地形由高向低變化,由暗棕壤和草甸暗棕壤過渡到白漿土,在局部突起的島狀林上形成砂質草甸暗棕壤。

氣候特徵

興凱湖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濕潤半濕潤地區。春季冰雪消融吸收熱量,湖區氣濕比周圍低1℃;夏季受湖水水面影響,天氣涼爽,暴熱天氣少,晝夜溫差不大;秋季由於湖水放熱,氣溫比周圍高1℃,多秋雨。年平均氣溫3.1 ℃,7月氣溫最高平均21.2 ℃ ,1 月氣溫最低平均- 19.2 ℃。無霜期158 天。年平均降水量為750mm ,降雨集中於夏季,約占全年降水的70% 。冬季多暴風雪天氣,封凍期從11 月到次年3 月,冰層厚度0.8-1.5m ,平均活動積溫2,250 ℃,日照時數2,570 小時。

區域範圍

保護區西起檔壁鎮的白棱河口,北鄰穆稜河,東北與虎林市相接,東、南以松阿察河及大興凱湖與俄羅斯相望,東西長90公里,南北寬45公里,面積222488公頃。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主要保護對象為丹頂鶴等珍禽及濕地生態系統。

植物資源

保護區內有高等植物460多種,其中木本植物37種,藤本植物22 種,草本植物263種,苔蘚植物1 種,藥用植物138種,食用菌類9 種,蜜源植物61 種,漿果植物13種,水生浮游植物52 種。有森林、草甸、沼澤、水生植物等多種植物群落。

興凱湖的特有樹種——興凱湖松,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分布在興凱湖湖崗上。興凱湖松是介於赤松與樟子松之間在興凱湖地區長期演化的自然雜交種。產於黑龍江省東南部興凱湖、密山、雞西、雞東、穆稜等地湖邊砂丘及山頂石礫土上。

動物資源

有脊椎動物6 綱33目73 科284 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5 種(丹頂鶴、東方白鸛、白尾海雕、金雕)。國家二級保護動物36 種。

興凱湖濕地有獸類6 目14 科39 種,其中優勢種有:赤狐、雪兔、麝鼠、狍 等。有鳥類16 目39 科183 種,這裡有水鳥65 種,其中49 種在本區繁殖。國內有30 種鴨類,本區內就有18 種,而且有15 種在此繁殖, 其中綠頭鴨、赤頸鴨、綠翅鴨、白眉鴨為優勢種,林棲鳥類有118種。留鳥中有雉環頸、喜鵲、小嘴烏鴉、大山雀為優勢種。有魚類6目12 科65 種。翹嘴紅 、扁體 、興凱湖青稍紅、興凱湖貝氏條為特有種,鯉、鯽為優勢種。本區兩棲類和爬行類較少,分別為2 目4 科6 種,2 目3 科7 種。兩棲綱極北鯢、黑龍江林蛙為優勢種,爬行綱動物中鱉類較多。

有魚類6 目12 科65 種,以鯉科為主,其中翹嘴紅鮁(大白魚)為全國四大淡水珍貴魚類之一。從區系組成上可分為5 種複合體,烏蘇里白鮭、江鱈2 種屬北極淡水魚類區系合體;黑斑狗魚等4 種為北方平原魚類區系複合體;鯉、鯽等1 3 種為第三紀早期魚類複合;翹嘴紅等2 3 種為江河平原魚類區系複合體;黃、烏鱧等6 種為熱帶平原魚類區系複合體。這些魚類包括本地所有種或亞種。

特色物種

保護區的核心區是貉和麝鼠的野生種源地,具有很高經濟價值。保護區裡的國家級保護動物一級有丹頂鶴、白鶴、白尾海雕,二級有白枕鶴、大天鵝、馬鹿、麝、黑熊、雪兔等。保護區內有丹頂鶴、東方白鸛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5種,水獺、雪兔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36種。

生態價值

保護區的草甸、沼澤、湖泊和森林組成了一個完整複雜的濕地生態系統,物種多樣性十分豐富,幾乎容納了三江平原的所有重要物種。保護區與俄羅斯一側的濕地相連,地理位置獨特,具有國際重要意義。

管理狀況

管理機構

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下設辦公室、管護科、科研科、財務科和七個管護站(檔壁鎮、白泡子、湖西、泄洪閘、龍王廟、荒崗、二疙瘩)。保護區現有人員32人,建成辦公樓549m2,管護站850m2;有三菱吉普車1輛,北京2023吉普車2輛,雅馬哈機船1艘;有3台微機、2架照相機、1台複印機以及望遠鏡、攝像機、衛星定位儀等辦公和科研設備。

保護區內有5個行政單位:興凱湖鄉、白泡子鄉、興凱湖農場、水產養殖場和八五一0農場二分場。

管轄權:黑龍江省林業廳,雞西市人民政府。

管理機構:黑龍江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

土地使用/所有權:所有權歸政府。周邊耕地使用權歸國營農場或集體農村所有。

影響因素:流域的污染(主要是農業污染)問題,對濕地造成了一定影響,但是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危害尚未達到不可逆轉的程度。

保護措施

護區一期工程國投300萬元,地方配套202萬元,已建設完成並通過國家驗收。二期工程業經國家批准,589萬元國債資金撥付到位,地方配套資金正在落實之中。

建議的但尚未實施的保護措施:四個規劃: ①興凱湖保護區總體規劃;②興凱湖風景名勝區建設規劃;③興凱湖自然保護區物種多樣性保護規劃;④生態示範區建設規劃。 一項建設工程:興凱湖造紙廠污染處理工程。

八項工作: ①組建強有力的聯合保護委員會,實行統一領導; ②進一步加強自然保護宣傳活動;③成立保護區派出所,加大執法力度; ④發展綠色食品和有機農業;⑤水資源集中調度;⑥控制環境承載量,開展生態旅遊; ⑦進行保護區資源狀況摸底調查; ⑧加強國際合作,中俄兩國共同保護。

研究現狀及設備:開展了對丹頂鶴、東方白鸛生態生物學研究,進行了有關鳥類春季、秋季遷徙,大天鵝的繁殖習性,紅嘴鷗繁殖生態,白尾海雕的繁殖生態與保護對策,東方白鸛的組織學觀察等項研究。興凱湖保護區設有科研科,共有科技人員8 人,保護區內有5 個研究站和一個暸望塔。在科研及培訓上依託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東北林業大學。

保護教育現狀:①與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省八一墾農大學建立了人才培訓和科普教育合作項目。②同俄羅斯興凱湖保護區簽定人才培訓計劃。③成立了宣教中心。

旅遊資源

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興凱湖、小興凱湖、湖崗林帶、蘆葦盪等多處。

保護區內除了獨特的自然風光,還有白棱河橋、新開流遺址、王震將軍墓、泄洪閘、中俄貿易口岸等八大人文景觀。

新開流古文化遺址:1972年在保護區湖崗核心區的新開流發現了距今61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肅慎先民的居住地,遺址東西長300米,南北寬80米,在已發掘的280平方米的範圍內,發現古墓33座,魚窯10座,出土了大量以魚鱗紋、網紋、波紋為特徵的陶器和漁獵工具為主的石器、骨器、牙角器等。[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