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仁市第十四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興仁市第十四小學位於興仁縣城西南方向三公里,始建於1949年秋,原名為新城鎮第十三保國民學校。
1953 年更名為馬家屯小學,1960年轉為公辦完小,1975 年創辦中學,小學分開為民辦[1]。1985年轉為公辦小學。1988年陸家山、訖佬寨教學點合併到馬家屯小學, 2000 年9月中小學合併更名為馬家屯民族學。
校園諮詢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雨露滋民眾 山村曲徑變坦途丨興仁市第十四小學教師李維新
我叫李維新,是興仁市第十四小學的一名教師,2017年的9月,我到屯腳鎮馬路河村開展扶貧工作。回顧三年的扶貧經歷,在那蜿蜒崎嶇的山路上,風雨無阻,在那鏖戰貧窮的歲月里,勇往直前。
我的幫扶對象是屯腳鎮馬路河村落鬧田組的韋光美戶。初次走訪時,我從興仁出發,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車程,到了馬路河村委會,村支書楊健簡單地向我介紹了落鬧田組的情況後,考慮到他的工作太忙,我便獨自去騎車去韋光美家。
走入寨中,一位熱心的布依族大娘把我帶到韋光美家。看着屋內,一根被柴火熏得發亮的吊鈎從樓上垂下來,上面掛着一把烏黑的燒水壺,一張雙人沙發擺在靠近窗子的地方,皮子已經爛了,一個四五歲左右的小男孩爬在沙發上,坑坑窪窪的地上,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我收住了腳步,退了出來。
過了三天,我再次來到落鬧田組。在與韋光美老人交談中得知,老人的房子已經住了三十多年,由於年久失修,房子已經爛得不成樣子了,雖然政府同意他們進行危房改造,但由於進寨子的路不通,材料拉不進來,要等挖機把路挖好了,才能開始去拉磚、拉沙子、拉鋼筋水泥等。
怎麼辦?房子不可能不修?
為了儘快解決韋光美戶的住房安全問題,我們商量決定用三輪車把修房子的砌牆磚、沙子,水泥等一車一車運回寨子裡。有了幫扶幹部辛勤勞動[2],還有親戚朋友的幫助,韋光美終於把自己的新房建好了,達到了住房安全的標準。
2020年,韋光美戶全家收入達到了61057元,人均收入12211.4元,遠遠超出了貴州省的脫貧線,一家人靠自己的雙手和勤勞,生活過得越來越好。
扶貧雨露滋民眾,山村曲徑變坦途!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落鬧田組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群眾的生活一定會更加富裕。
參考文獻
- ↑ 擴大公益性民辦學校成為「減負」教育的新方向,新浪,2018-03-05
- ↑ 【精品】OSTA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鑑定中心 ,道客巴巴,201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