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仁市塘房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興仁市塘房小學是一所村級完全小學,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州興仁市巴鈴鎮。2004年3月遷入現址時,學校只有3名教師和75名學生,校園裡連一塊超20平方米的平地都沒有,學生沒有運動場地。到2022年,學校有學生524人、教師42人。
學校簡介
塘房小學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州興仁市巴鈴鎮牛場坪村,是一所距鎮政府駐地13公里、距市政府駐地30公里地處偏遠的村級完小。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從2004年發展至今,全校師生將處在幾乎一無所有、被當地村民稱為石旮旯里的塘房小學,奇蹟般地辦成了一所教育質量較好、學生和家長高度信任、有一定示範作用的寄宿制學校,學生從75人發展到555人,輟學率為0,教職工從3人發展到42人,校舍從392平方米增加到6000餘平方米,校園面積由2000平方米增加到近30000平方米,被譽為「石旮旯里的奇蹟」。塘房小學的秘訣就是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創建溫馨校園、讓學生喜歡學校。主要做法有:
一是改善辦學條件
校園面積太小,校長就帶領老師們上百次登門向周邊的百姓要土地,10餘位村民被感動讓地。學校硬件設施差,老師們利用休息時間,給正在門口修路的施工方守夜幹活,換取工地上的土石塊,用於填校園大坑,完成填方三萬多立方米。學生上學不便,路遠的學生需要起早摸黑走兩個小時的山路,學校爭取資助修建了學生宿舍和食堂,建成了全市第一所寄宿制小學。為了讓學生運動場地更充裕,學校征地近10畝、爭取到資金修建運動場。
二是豐富校園生活
為了避免校園生活太枯燥,我們千方百計加大音體美等設施配備,如今的塘房小學已經建成了籃球場(3個,分別為U8、U10、U12籃球場)、羽毛球場、排球場、健身設施、乒乓球場、直跑道、棋吧、書吧、音樂教室、美術教室、計算機教室、科學室、夢想中心、愛學坊、兒童之家、理髮室、移動舞台、鄉村少年宮、彈珠場等。每天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定期開展藝術節、運動會、科技創新節、篝火晚會等活動,讓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不斷提升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的幸福指數。
三是充分信任學生
讓學生參與到學校規劃、建設、管理中來,真正成為學校的主人。制訂與學生相關的制度時,召開學代會或通過意見箱,充分聽取學生意見,變「要我遵守」為「我要遵守」。學校的籃球、乒乓球及乒乓球拍、象棋等體育用品和圖書等學習用品都是學生自取自放的;洗髮水、沐浴露、衛生紙等生活用品學校全天為孩子們提供,孩子們不會破壞和私自帶走,愛校如家。
四是提高育人水平
學校用三年的時間總結出了《農村寄宿制小學管理的方法與策略》,在黔西南州「教育教學研究成果獎」評選中獲二等獎。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成立了教育中心和教學中心,分別推進「珍愛生命、懂得感恩、熱愛生活」育人目標和「基礎紮實(不超標)、興趣廣泛(不強求)、全面發展(不過度)」教學目標,將「教育」與「教學」並重,努力糾正只教書不育人的做法。還推行「年級主任負責制下的團隊合作」管理模式,組成班級團隊[1],教師人人都是班主任,共同育人。學校建立夢想中心,開展夢想課程,讓孩子有夢想並為之而努力奮鬥。努力改革對學生的評價,採用過程性評價、自我評價,把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算入期末總成績,並且對學生的德、能、勤、績、體、美、勞、孝、恩等方面進行量化計入總成績。還建立了對學習困難學生的幫扶制度,幫助他們增強學習興趣,提高自信心和獲得感。
五是守住責任底線
在校生中留守兒童和離異家庭的孩子數量巨大,有一部分總是處於輟學邊緣。學校建立了代理家長陪護機制,建立了視頻聊天室,定期讓留守兒童和家長親情交流,還建立心理輔導室對他們加強心理輔導,讓他們不感到孤單。不折不扣落實各項資助和惠民政策,保障即便再貧困的學生也能順利完成九年義務教育。2013年,學校校長帶領教師們捐款建立了「塘房基金」,錢雖然不多,但是用滿腔的熱情幫助了50多個貧困孤兒、留守兒童[2]和走在輟學邊緣的孩子們。有一名叫曉松的同學,因為身患癲癇且經常發病,所以入學相對較晚且很自卑,家長對於他的上學問題不重視,甚至想放棄,因此幾次面臨輟學。為了幫助他上學,學校還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斷引導他參加體育活動,如籃球比賽(他年齡略大,身高比其他同學高),找回自信;二是指導他要心平氣和,不動怒;三是教育同學們要團結、互助、尊重,不能拿他的病情開玩笑。
塘房小學從2004年辦學到現在,始終堅持開齊課程、開足課時,豐富課外活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學校享受學習、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 ↑ 怎麼管理好一個團隊?這四個方法很實用 ,搜狐,2023-03-07
- ↑ 中國留守兒童問題現狀及研究述評 ,搜狐,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