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關係資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關係資本是中國的一個學術名詞。

為什麼漢字是方塊字,這個問題雖然沒有明確的考證,但從古人觀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窺見一斑。《淮南子·覽冥訓[1]》說:「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在古人心目中,「天圓地方[2]」,地是方形的,而且在這四方形地的盡頭,還有撐着的柱子。

名詞解釋

由於歷史文化背景的原因,通常人們對關係的理解主要是「走後門」、「拉關係」等有些貶義的概念。企業與利益相關者之間依據公平對等的原則進行規範、公開和坦誠的交易。

資本,簡而言之,就是能夠帶來增值的價值。資本無論採取哪種方式,其特點都是通過現時的投入在未來獲得比現時的投入更多的產出。企業與利益相關者建立長期、穩定的關係,目的就是給這種關係的擁有者帶來最大化效益。資本定義為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為實現其目標而建立、維持和發展關係並對此進行投資而形成的資本。

關係資本形成的背景

(1)中國長期處於自然經濟狀態,沒有形成商業社會中的市場信用文化傳統。現階段,雖然中國在向工業化、信息化社會邁進,但市場經濟仍不發達,社會信用發育程度不高,商品交易中的信用缺失現象非常普遍,也非常嚴重。因而建立長期穩固的關係有助於解決信用問題,避免一次*易帶來的可能損失,減少不確定性,降低交易成本,獲得社會價值。

(2)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迅猛發展,使企業面臨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使他們更有必要和可能展開更大規模的生產和銷售,以充分實現規模效益;同時,也使企業面臨全球範圍的激烈競爭,原有的市場份額及壟斷格局將不可避免地受到挑戰。世界市場的整體狀況是絕大多數產品供大於求,這種情況更進一步迫使企業尋求更多的競爭機會和手段。關係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種種跡象表明,在現有市場環境下,要想單靠某一企業的力量來維持長久的競爭優勢已經非常困難了。

企業在運用了如再造流程、核心流程再設計及跨功能團隊等方式後,組織內部的生產潛力多已被挖掘,內部生產力的提高空間已很小了。而與此同時,渠道成員之間的合作方式卻仍是雜亂無章,有頗多改善的空間。渠道成員的協作是明智的選擇:創造價值已不再是某個公司的特權,而是整條價值鏈上所有企業的職責了。

(3)信息技術的進步推動了企業與利益相關者間相互關係的深入發展。計算機網絡的運用幫助企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運營成本,使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的溝通得到加強,相互間時間縮短和空間縮小,且相關性、依賴性越來越強,彼此分享着信息和知識。物流、人流、信息流的發展有效地推動了關係的發展,促進了關係資本的形成。

(4)市場範圍的擴大和競爭程度的加劇,使企業必須提高自身的綜合競爭能力。在產品的質量、技術、價格趨同的時期,企業必須另闢蹊徑,考慮消費者乃至社會的長遠利益,尋求創新。因而,企業處理好各方面的關係已顯得尤為重要。

(5)買方市場的形成使消費者地位不斷提升,進而促使消費行為發生變化,企業因此更加關注並運用關係的作用。消費者需求發生改變,他們不僅需要物質的滿足,也需要心理的滿足,兩者要達到平衡。市場競爭優勝劣汰,企業必須順應變化,調整經營管理方式,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多樣性、個性化的變化。從實際情況看,單憑企業自身的能力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企業必須處理好與供應商、競爭者、銷售商、員工、顧客、政府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關係。

關係資本的理論依據

(1)價值鏈理論。Michael E.Porter的價值鏈理論指出,不同的企業參與的價值活動中,並不是每個環節都創造價值,實際上只有某些特定的價值活動才真正創造價值。這些真正創造價值的經營活動就是價值鏈的「戰略環節」。企業要保持競爭優勢,實際上就是企業要在價值鏈某些特定的「戰略環節」上發揮優勢。同時,為達到互利的協同效應,應在這些環節上展開合作,求得整體收益最大化;運用價值鏈的分析方法,可以促使企業密切關注組織的資源狀態,並通過培養在價值鏈的關鍵環節上獲得重要的能力。

(2)強連帶優勢理論。David Krachhard指出,強連帶提供了人們彼此相互信任的基礎,有利於人們適應環境的變化,降低不確定性風險。強連帶可以傳遞影響力和信任感,從而促成組織的變遷。

(3)鑲嵌理論。Mark Granovetter的研究表明,一切經濟行為都鑲嵌在人際關係網絡中,交易行為是在社會互動中做出的。鑲嵌理論提出了組織間信任的問題,並指出這種信任關係具有防止欺詐,節省交易成本的功能。

(4)交易成本理論。根據R.H.Coase的交易成本理論,交易成本包括市場搜尋的成本、談判的成本、擬定合同和監督合同執行的成本,它是市場機制運行的阻力,降低了市場機制運行的效率。建立合作夥伴聯盟可以穩定交易關係和便於監督,把市場低效率問題通過內部化解決。

(5)戰略管理理論。Ansoff與Porter等戰略管理學家認為,企業競爭優勢是外生的,即企業競爭優勢歸結於企業所處的市場結構和市場機會。企業應從長期角度對內部條件進行變革,以適應環境。

(6)社會資本理論。James Coleman最早提出了該理論,後來其他學者對該理論進行了發展。該理論認為,社會網絡即社會資本,社會網絡越大,社會資本也越大。社會資本不但可以為個人占有,也可以嵌入社會網絡中;通過網絡被攝取。

(7)系統崩解理論。羅家德博士和張復研究員發展的系統崩解理論認為,個別交易的最佳效率總和並不等於整個交易系統的最佳效率,所以有時可通過限制競爭來獲得更高的效率。該理論還認為,交易成本越高,系統越容易發生崩解,集體無效率的問題也越嚴重。

(8)企業資源理論。該理論是在E.T.Penrose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企業資源理論假設企業擁有的資源之間是異質的,正是由於這種異質性,企業間存在着一道無形的資源壁壘。在競爭加劇的時代,企業要贏得市場競爭優勢,獲取或利用其他企業的新技術,與合作企業分擔風險和不確定因素,就必須進行資源互補,形成夥伴關係,進行知識聯盟。通過與其他公司資源的綜合,努力學習或利用其他參與者的關鍵信息和能力,公司可以完成獨自不能完成的項目,提高業績並創造價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