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關漢卿的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關漢卿的故事,歷史人物故事。[1]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關漢卿


關漢卿(1219-1301年),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家」。


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為他所作,無定論。 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為人稱,被譽「曲聖」。


○關漢卿故鄉之謎


關漢卿是飲譽中外的燦爛明星。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他的故鄉在中國。然而,中國人並沒有弄清他的故鄉在哪裡。


關漢卿的生平事跡各書所載不同。據元戲劇家鍾嗣成的《錄鬼簿》載:「關漢卿,大都人,太醫院尹,號己齋叟。」大都即今北京。


據熊自得的《析津志·名宦傳》載:「關一齋,字漢卿,燕人。」這樣就不能肯定他是北京人了。清代邵遠平《平史類編》則說:「關漢卿,解州人。工樂府,着北曲十六種。」這樣,他又成了山西人。而且關於此談的書籍還有《解州志·人物》、《山西志揖要·人物》等。


另外,還有人說他是河北省安國縣伍仁村人。乾隆時的《祁州舊志》和《祁州志》都說「關漢卿故里祁州,元時祁之伍仁村人也。高才博學,而艱於遇,……」


這樣,他就有了四個故鄉:北京,燕,解州,祁州。而且專家們爭論起來,也是各有各的見解,究竟誰是誰非,難下定論。


關於他的名字來歷,《錄鬼簿》說:「關漢卿,號己齋叟。」《析津志·名宦傳》則說「關一齋,字漢卿。」這樣,究竟哪一個是字,哪一個是號也成為疑案。


另外,他的生卒年也沒有定論。有一說他是金代遺民,或是出生在金代,活到元代的人,那麼他當生於1210—1227年左右,卒於1280—1300年左右。一說他是元代人,生於1240—1250年,卒於1320—1323年左右。還有人提出兩個關漢卿的觀點,一個出生較早,解州人,但不是大戲劇家;大戲劇家關漢卿出生元代,大都人。還有說他生於1180年左右,死於元初。再一種則認為他生於1226年左右,死於1300年,主要活動在元朝,寫了許多雜劇,但沒寫《伊尹扶湯》。


關漢卿如此有名,但為什麼缺少關於他的記載呢?這與當時社會的黑暗和封建統治的反動是不無關係的。


但就目前來說,人們認為他是元代戲曲家。自蒙古進入中原後推行種族歧視政策。


各族人民,特別是漢族人民受到空前壓迫。元代廢除科舉制度80多年,使知識分子斷絕了當官的途徑。另外,統治階級怕人們利用文藝鼓動造反,所以嚴禁文藝活動。關漢卿是社會地位低賤的知識分子,寫劇作曲暴露統治者的醜惡又被視為非法;就在一般文人眼中,也因為歷史的偏見,把戲曲創作視為背離傳統的旁門左道加以鄙視。因此,在史書文獻中,自然不會有關漢卿的記載了。但是,人民不會忘記他。他永遠是人民心中的英雄。但關於他的一些疑案,隨着研究的不斷深入,一個個問號,將會得到圓滿的解決。


○驚天動地的吶喊


由於元王朝廢除了科舉制,一些下層知識分子便無出頭之日,社會地位一落千丈。


於是投身到勾欄瓦舍,以求解脫。


勾欄瓦舍是從宋金開始興起的娛樂兼商業場所,裡面不僅有各種店鋪,還有表演雜劇、曲藝、雜技、歌舞的地方。到元代,瓦舍勾欄非常之多,雜劇也成為當時的觀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但繁榮也帶來了競爭,為了爭奪市場,勾欄之間也相互鬥爭。這就迫使一些戲班子不斷提高演出水平,不斷推陳出新,以確保自己的飯碗。因此戲班子迫切需要知識分子,也格外尊重知識分子,把他們視為才人、寶貝。這樣不少中下層知識分子便投身到勾欄瓦舍。在無形中促成了知識分子和民間藝人的結合,提高了雜劇的創作水準。


在隨着戲班子的流動演出過程中,關漢卿廣泛深入地接觸到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知道他們的悲慘遭遇,看到了暗無天日的統治,於是決心為處於水深水熱中的百姓呼號。


在這種情況下,他寫下了大悲劇《竇娥冤》,雖然寫的是一位少婦受屈含冤,慘遭殺害的故事,而女主角在行刑前的血淚控訴和質問,實際上是劇作家對黑暗現實的聲討。


在異常黑暗的年代,這種空前大膽的吶喊,真可謂驚天動地。


竇娥是一個在苦海里長大的孩子,她的一生是悲慘的一生。在短短的20年生命歷程中,她幾乎受到了封建社會加在婦女頭上的一切不幸。三歲喪母,七歲被賣為童養媳,十七歲結婚,不久又喪夫。她也自認自己一生多災多難,沒有好日子過。對未來她沒有奢望,只望能克盡孝道,保守貞潔。這點要求對她來說的確不過份。可在當時邪惡勢力橫行的社會裡,她的這點要求也不能實現。潑皮流氓張驢兒父子闖入她的生活,於是更大的不幸落在了她的頭上。張驢兒逼婆媳二人分別嫁給他們父子倆。竇娥堅決反對。不巧這時蔡婆婆病了,張驢兒於是想毒死蔡婆婆,然後與竇娥成親。不巧,反毒死了自己的父親,他見計不成,反順勢反咬一口,藉此威逼竇娥。竇娥沒有做虧心事,而且她心目中的「明如鏡、清似水」的官府一定會替她作主。可是她錯了,這個桃杌太守是個見了告狀的就下跪的人,因為他認為他們都是他的「衣食父母」。因此,一開始,他就袒護張驢兒,並對竇娥一味嚴刑逼供。甚至要拿蔡婆婆動刑,在這種情況下,她不得不承認自己藥死「公公」。結果,被判死刑,含冤而終。


對於竇娥這樣窮苦善良的女子,劇作家充滿了同情。在第一折,她出場不久就嘆道:「竇娥也,你這命好苦也啊!」接着又唱道:「滿腹閒愁,數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她又為什麼這樣愁苦呢?「則問那黃昏白晝,兩般兒忘餐廢寢幾時休?大都來昨宵夢裡,和着這今日心頭。催人淚的是錦爛熳花枝橫秀,斷人腸的是困闥月色掛妝樓。長則是急煎煎按不住意中焦,悶沉沉展不徹眉尖皺;越覺得情懷冗冗,心緒悠悠。」不管白天黑夜,總是吃不下睡不着,時刻縈繞自己的就是煩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沉重的心沒有稍微輕鬆一點的時候。作家往往是借題發揮,借物抒情。


同樣,關漢卿在這裡借劇中人之口,抒發自己的情懷,表達自己的悲苦不平的心境。


在劇中,關漢卿對蔡婆婆進行了批判,她既是剝削者,同時又是受害者,她是使竇娥走向悲劇的直接、關鍵原因。而竇娥對她則是盡心侍養,寧願自己上刀山,下火海,也不讓她受刑。即使變做鬼魂後還託付自己的父親照顧她,這是多麼高尚的品質,完全是一顆金子般的心。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善良的婦女,上公堂分辯幾句,卻被打昏三次,三次噴水,往往是才甦醒,又昏迷。桃杌之所以偏向張驢兒,是因為張驢兒是他的「衣食父母」。據元代文獻載,元代官吏俸祿很少,甚至不發,因此官吏便以受賄、搜刮民財作為謀生的手段。


而且,元代還不准婦人上訴。因此,不管竇娥多有理,一上公堂,就已註定要失敗。桃杌那枝聽銀子使喚的無情的大棒,最終打碎了她對官府的幻想。使她認識到社會的黑暗,也使她絕望。在這種黑白混淆、賄賂公行的社會,窮苦婦女除了屈死以外,又能做什麼呢?


黑暗的社會,黑暗的官府,將婦女壓在最底層,任意蹂躪。但竇娥這個善良的婦女卻有着剛強的性格。在張驢兒對之動手動腳時,她是嚴詞拒絕並將之推倒,顯示了「氣性最不好惹。」在她被判刑後,她終於認清「衙門從古向南開,就中無個不冤哉。」絕望中,她對世界的主宰天地也發出了聲討:「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着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塗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


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個兩淚漣漣。」


這驚天動地的怒吼!充分表現了竇娥無辜受害,含冤難伸的憤懣情緒。她對封建社會中一般認為最公正無私的天地鬼神都加以否定。它既是竇娥的吶喊,也是和她同命運的婦女的吶喊,是封建社會婦女覺醒的宣言。她這種否定現實的吶喊,實質是對封建統治的罪惡的有力抗爭。同時她的這種呼聲,也是關漢卿的心聲!


竇娥的剛強個性,直到其生命的最後一刻,她不甘心白白死去,於是她用自己的方式,向天昭示自己的冤屈,她發下三樁誓願:血濺丈二白練;六月飛雪;楚州三年大旱。


結果,三樁誓願都得以應驗,從而證明了她的冤枉驚天動地。


當然,按照事物的發展規律,這三樁誓願決不可能實現。但是,藝術不是生活,它雖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它可以有合理的想象和誇張。這劇中,作者用這一超乎常規的情節,表達了超乎常情的憤怒。作者的合理想象、浪漫主義的描寫,創造了濃郁的悲劇氣氛,構成了全劇的高潮。同時也表現了關漢卿卓越的、超人的藝術才能。


竇娥死了,但並沒有屈服。而且最後,她的父親也為她昭雪。作者這樣寫,是為了鼓舞人民與反動勢力進行鬥爭。鬥爭要堅決徹底。即使犧牲了,精神也不能屈服。他相信,正義總能戰勝邪惡,真理的光輝終將照臨人間。


總之,大悲劇《竇娥冤》是黑暗的元代社會的一個縮影,竇娥的悲劇是整個元代人民悲劇命運的反映,同時也是關漢卿對殘酷的社會發出的戰鬥檄文。


○口誅筆伐的鬥士


社會的腐敗,吏治的混亂,給廣大人民帶來了極深重的災難,關漢卿對統治者的種族歧視拍案而起,怒不可遏。對他們欺壓柔弱的婦女的行徑進行揭露批判。


竇娥這個善良的女子,在臨終之際,發出了驚天動地的抗議;死後,仍不忘雪仇。他要求其父「把貪官污吏都殺壞」。這是竇娥的心愿,也是關漢卿的心愿。


蒙古人原是遊牧民族,一貫靠對外掠奪發財致富,侵占中原以後,他們仍是惡行不改。由於那些功臣可以「百次犯罪不罰」,因此,他們膽大包天,無所不為。而搶奪婦女、馬匹是他們的主要目標。元朝對這些人不但不嚴厲打擊,還千方百計地袒護。


關漢卿作品裡的權勢雖不屬高官,但他們卻和皇帝有着種種特殊的關係。他們氣焰囂張,無法無天。《蝴蝶夢》中的葛彪,並不是高官,但他是皇親,他可以「打死人不償命」。他自己撞了窮書生王老漢,還反咬一口,將其活活打死,之後還叫囂:「只當是房檐上揭片瓦相似,隨你那裡告來。」社會是何等的黑暗,何等的荒誕。


《魯齋郎》里的魯齋郎一出場就自稱「花花萬歲為第一,浪子喪門再沒雙,街市小民聞我怕,則我是權豪勢要魯齋郎。」他完全是一個凶神惡煞的流氓,是個倚仗權勢欺凌婦女的惡棍。本來魯齋郎只是一個品位極低的小官,但他卻因侍候了皇上幾年,並受之寵愛,於是可以無法無天了。他成天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鬼混。他常以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而自豪。對待婦女,他就像對待馬匹等得意玩意兒一般,玩膩了便送人。


當他看到張皀的妻子時,於是賊心又起:「一個好女子也!你倒有這個渾家,我倒無。張皀!……把你媳婦明日送到我府上……」張皀雖是鄭州的六案都孔目,也是一個有實權的人物。但一聽說魯齋郎便嚇得渾身直哆嗦。本來他的家庭很美滿,正「青春似水,嬌兒幼女成家計,無憂慮,少縈系」。但對仗勢凌人的魯齋郎,他無力反抗,無可奈何,還力勸妻子隨順仇人。送妻子到魯宅的路上,他內心痛苦萬分,但只能嘲笑自己「從來有日月交蝕,幾曾見夫主婚、妻招婿?今日個妻嫁人,夫做媒。」到了魯宅,他又喝得爛醉,以減輕痛苦,對魯齋郎的欺負,他還笑臉相迎,最後被逼出家。這裡關漢卿用反襯的筆法來寫魯齋郎罪大惡極。而這兩部戲劇也是他對魯齋郎、葛彪一類權豪勢要的口誅筆伐。


關漢卿深諳人民的疾苦、不幸,他想將所有的濫官污吏、權豪勢要都殺壞。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些人卻受到種種保護,雖為非作歹,卻逍遙法外。於是,他把希望寄托在清官身上,在善良的人們遭遇不幸的時候,他希望有包公出現,主持正義,為民作主。於是在他的作品中出現了一些包公形象,他們使那些為非作歹的惡棍遭到報應。雖然其中有許多經不起推敲,但他卻讓老百姓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實現的願望在舞台上得以實現,從而為老百姓出了氣。


○憑智倚勇斗強敵


我們從前文敘述知道,作者塑造人物,總是傾注自己全部的情感。在他對自己筆下的人物的褒貶之中,他也把他鮮明的愛憎表現得淋漓盡致。在《竇娥冤》、《蝴蝶夢》、《魯齋郎》中讚賞了反抗強暴的大無畏精神。同樣,在《救風塵》、《望江亭》中也充分表明了他這一立場。


《救風塵》寫妓女趙盼兒的故事。她為了搭救受騙的同伴宋引章,與富豪惡少周舍(舍非名,而是舍人之簡稱,相當於公子的意思)進行了一場激烈的鬥爭。周舍是鄭州的副職官員周同的兒子,他是「酒肉場中三十載,花星整照二十年;一生不識柴米價,只少花錢共酒錢。」他是「自小上花(妓女)台做子弟(嫖客)。」他完全是一個吃喝嫖賭,五毒俱全的傢伙。他為了娶妓女宋引章,耍了一些手腕,騙取了宋引章的信任,所以一心要嫁給他,把以前的知己安秀甩了。安秀知悉後,請趙盼兒去勸勸她。趙盼兒深知周舍的底細,於是教宋引章注意,可宋引章卻鬼迷心竅,對趙盼兒的這些金玉良言視為妒忌,還是嫁給了周舍。


事態的發展完全符合趙盼兒的估計。周舍把宋引章一騙到手,便對她拳腳相加,並威脅說:「你早晚被我打死,休想逃出我的手心,給我多少錢,我也不放你!」對此,她痛苦不堪,後悔極了。她沒有想到甜言蜜語的周舍一下子變了個人似的,她不得不佩服趙盼兒的眼光。想到以後的日子,宋引章就發抖。她知道周舍這樣的人是什麼事都幹得出來的。於是決定寫信給趙盼兒來救自己出火坑。趙盼兒聽了她母親的哭訴,又急又恨,當初不聽自己的勸導,一心要嫁,還賭氣說什麼「我便有即該死的罪,我也不來求你。」現在又來求我幹啥,倉促之間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再說周舍父子也是不好招惹的。只好默不作聲,宋引章的母親見此,哭得更加厲害。見此,趙盼兒的心又軟了,先原諒了宋引章的無知,又激起了她對周舍的不滿,打抱不平的勁頭又上來了。於是決心斗一斗周舍這個地頭蛇。想到此,她先安慰了宋引章的母親。接着讓捎信的貨郎給宋引章帶去了封信,然後,自己也趕往鄭州。


到鄭州後,她便約見周舍。周舍聽說有美女約見,馬上趕來。周舍先沒有認出趙盼兒,到認出後便準備打趙盼兒。但馬上又被她的語言軟化,想娶趙盼兒為妻,並為自己的魯莽連連道歉。當他們正在說話的時候,宋引章便罵將進來。對此,趙盼兒裝出一臉的不高興。接着她又用花言巧語騙周舍寫了休書,終於使宋引章得以逃脫周舍的魔掌。


結果周舍還被判打六十杖,並被剝奪了享有的特權,和一般老百姓無異,宋引章也和安秀成親,安安心心地過日子。就這樣,趙盼兒憑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徹底打敗富豪勢要、花花公子周舍,取得了完完全全的勝利。


同樣,《望江亭》也塑造了一位智勇雙全的女性譚記兒。她是一個寄居在道觀的年輕寡婦。恰在這時,新任潭州長官白士中亦到該觀來看望姑母白道姑。白道姑於是有意成全他們。而且他們也情投意合。而這事也驚動了花花太歲楊衙內,他本想占有譚記兒,沒想到讓白士中搶先一步。氣得火冒三丈,於是到皇帝那兒誣告白士中。並得允自己到潭州去處死白士中。聽到這個消息後,白士中愁得不知咋辦。可譚記兒卻安慰他放心。然後自己扮作一個魚婆到楊衙內喝酒的望江亭,當場把楊衙內給震住了,並讓她陪他們喝酒,席間,楊衙內利用一切機會和譚記兒套近乎。醉酒後,譚記兒搜走了文書、勢劍和金牌。因此他的官司也打不贏,後來皇上派人查清真相,將其革職還鄉,並賜白士中任原職,與譚記兒白頭偕老。


在元代,寡婦的社會地位是低人一頭的;而妓女,更為下賤。但是,關漢卿卻看到了她們美好的心靈,看到了蘊藏在她們身上的智慧和力量。他滿懷激情地樹立她們在舞台上的形象,正是為了激勵那些和她們同命運的婦女。為了反抗邪惡勢力的欺凌,為了改變自己悲慘的處境,勇敢地挺直腰杆,施展自己的聰明和才智,與不平的世道抗爭,與自己的不幸抗爭,與自己的命運抗爭!這實際上是關漢卿自己靠智靠勇斗強敵的映射。


○寄予弱者無限情


趙盼兒、譚記兒之所以取得勝利,戰勝比自己強大得多的仇敵,主要是憑藉自己的勇氣和智慧。而這種勝利,不僅是她們個人的勝利,還表達了人民的願望,顯示了人民的力量。


可是,生活並不如藝術那樣完美。在那個婦女身受多重壓迫的黑暗社會裡,又能有多少人能像趙盼兒、譚記兒那樣勇敢,又有多少人能和她們一樣幸運呢?在此,關漢卿以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描繪趙盼兒、譚記兒的感人形象時,也用凝重的筆觸成功地刻畫了其他類型的婦女形象,對她們表現了無限的同情,並為婦女解放作出了巨大貢獻。


《玉鏡台》中的劉倩英,是一個富家少女,雖然年幼喪父,但家庭生活仍不錯。長到十八歲時,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生活也無憂無慮。而表哥溫嶠的出現,打破了她平靜的生活。溫嶠這個翰林學士,很受皇上賞識。當他一見到自己漂亮的表妹後,便已傾心。


於是決定娶之為妻。便假裝為表妹找一位學士為夫,並以一座玉鏡為定物。而他說的這個學士正是他自己,待劉倩英知道後,又氣又惱,拒絕和溫嶠成婚。於是他請皇上批准自己用水墨宴讓倩英服從。由於怕自己頭上插草花,臉上抹黑,倩英只好屈從溫嶠。


但恰好中了溫嶠的圈套,成為他的囊中之物,和溫嶠結合為夫妻。據載,歷史上確有溫嶠這個人物,關於他和劉家的婚事,也是事實,不同的是,戲曲中的劉倩英不再是一個聽從安排的姑娘,變成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


在當時的社會裡,像溫嶠那樣的身份,可能對許多女人都有吸引力,可劉倩英卻不依從她。在新婚之夜,溫嶠百般的乞求、讓步,並沒有表現出一點夫權無上的威力。但事實上,他只是把女人當玩物,只是把劉倩英當成自己可值炫耀的一份財產,這樣做,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名聲。戲裡的劉倩英較之《世說新語》中的劉倩英,不僅形象更加豐滿,這其中還傾注了關漢卿的無限的情感。在他的筆下,劉倩英是一個善良的女子,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幻想,對於突降的厄運,爆發了獅子般的反抗。表現了其人性的覺醒,青春的張揚。最後雖在統洽階級的誘逼之下妥協投降。但這並不掩蓋貶低她進行反抗的重要意義。因為她的生命已發出過燦爛的光。也因為這亮光的閃射,反襯出社會的黑暗,統治者的醜惡、殘酷、荒唐。


恩格斯曾說在整個古代,婚姻的締結是由父母包辦,當事人則安心順從。可見,像劉倩英這樣連家門也出不了的大家閨秀,在男權的威逼利誘下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自殺;一是屈從。因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還不可能給她提供更好的出路。無論她性格有多堅強,鬥爭有多堅決,面對整個封建社會的壓力,她孤立無援,絕不可能取勝。就連劇作家也毫無辦法,除了對女主人公的滿懷同情以外。


身為大家閨秀的劉倩英,對自己的婚姻大事,尚且無能為力。那麼,一個妓女,在婚姻問題上則只有由人擺布,更無力回天。謝天香是關漢卿雜劇《謝天香》的主人公,她是官妓,是開封府歌妓的領班,才貌雙全,深受書生柳永迷戀。柳永為了進京應考便托老朋友錢可照料天香,錢可為了柳永能專心讀書,便想方設法給天香安加罪名,但沒有成功,於是只好假娶其回家,柳永中狀元後回來發現佳人已成為朋友的小妾,非常氣憤,但等其見到錢可後,才知其良苦用心,一對戀人這才團圓了。


妓女是下賤貨,這是一般人對妓女的評價,但熟悉她們的關漢卿,卻深諳她們的不幸。同情她們的遭遇,並且從她們身上找到了閃光之處———她們的聰明才智。如天香在唱柳永送她的詞《定風波》一詞時,把她的聰明才智表現得淋漓盡致。為了避官諱,竟能邊唱邊將詞中需押韻的字一一換掉,而且又不損原意,可見她有多麼高的文學修養,可謂巾幗勝鬚眉。然而因為她是妓女,因而她的才能恰恰成為束縛她的繩索,給她帶來不幸和煩惱。她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處境,希望能逃出火坑,改變命運,因此,雖捨不得柳永,仍讓他去應試。柳永讓老朋友照顧她,但她並不把希望寄托在錢可身上,她認為錢可是可怕的人物,因此在其面前也不敢承認自己與柳永的真實關係。


柳永和天香真心相愛。可錢可卻不這樣認為,他覺得柳永不該迷戀天香。便一次又一次地加害於她,她雖竭力反對,但終不能如願,只好最後屈服。縱觀全過程,天香的屈服、妥協,都因強權所逼。


關漢卿能同情弱者,表現出那一顆顆美好的心靈,是如何被社會的強大的傳統勢力壓迫得變形、衰竭,正顯示出他超乎常人的敏銳眼光和超越時代的人道主義精神。今天,他仍是我們的楷模。


○引吭高歌真善美


許多人看了謝天香、劉倩英的不幸後,都覺得心中有一股酸楚。特別是謝天香,對關係自己一生禍福的大事,完全任人調停,忍氣吞聲,逆來順受,不說反抗,就連自己和心愛人兒的戀情也不敢道破,正如魯迅筆下的那些麻木不仁的人,讓人覺得其窩囊,真是哀其不幸,又怒其不爭,可是話說回來,什麼樣的環境就有什麼樣的人。藝術要忠於生活,就得這樣,雖然顯得冷酷,雖然他充滿同情,但也只能如此而已。


或許有人會把謝天香的軟弱無能歸結於她孤立無援,沒有親朋好友的幫助。但也不盡然,即使有親朋好友也並不一定能幫助她。相反,往往是自己的至親至愛將自己推入火坑。如《金線池》中的杜蕊娘便是一例。她是官妓,一次到濟南衙府陪知府石好問和其義弟韓輔臣喝酒,她和韓輔臣一見鍾情。當韓輔臣聽石好問說準備把他安排到杜蕊娘家住時,高興得跳了起來,以為自己能和蕊娘結為秦晉之好,但他們錯了,因為蕊娘的母親是開妓院的老鴇,是個發不義之財的人,他在杜家住了半年多,她仍不答應他們的婚事,而且因為韓輔臣的錢越來越少而遭白臉。蕊娘求其母親答應她的婚事,她不但不允,反而想出一條毒計,自己用些閒言碎語來離間他們二人,差點成功。好在石好問利用自己的權力成全了這二人。否則他們會被她活活拆散。杜蕊娘是老鴇的唯一親人,在她需要幫助的時候,她不是想方設法將之救出,而是使勁往火坑裡推,《緋衣夢》中的王半州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想悔女兒王閏香和變窮的財主李慶安的婚事,結果,引出血案,差點釀成李慶安的殺身之禍。如果說老鴇和王半州是粗俗之人,無知無德,只認金錢,不認親情,那麼兵部尚書應該是一個德義兼備的人吧!


但《拜月亭》中的兵部尚書王鎮之女王瑞蘭,在兵荒馬亂中與書生蔣世隆相遇,他們同生死、共患難,最終產生愛情,並結為夫妻。王瑞蘭陪丈夫住在一個小鎮裡養病,可蔣世隆的病卻不見好轉。恰巧這時瑞蘭的父親帶兵路過,瑞蘭真是喜出望外,以為可以脫離苦難了。可她萬萬沒想到自己的父親會堅決反對,並不顧自己的申訴和丈夫的病情,將自己從蔣世隆身邊帶走,不管其死活。兵部尚書和前面的老鴇和王半州相比,則顯得更加殘忍,他明知女兒的恩人、心上人正處在生命危險中。他不僅不知恩圖報,反而落井下石。他之所以這樣做,無非是覺得蔣世隆沒有功名,和自己不門當戶對。他為了個人的面子和虛榮,竟置女兒的幸福、恩人的生死於不顧,這已不能說其粗俗或是無知,而只能說其毫無人性罷了,在這個劇本中有這樣一支曲子:


[慶東原]他則圖今生貴,豈問咱夙世緣;違着孩兒心,只要遂他家願。則怕他夫妻百年,招了這文武兩員,他家裡要將相雙權。不顧自家嫌,則要傍人羨。


作為女兒,瑞蘭早已洞悉父親的所作所為。他做事有着極強的功利性。他要讓他的家富麗堂皇。這支曲子,完全撕破了那張唬人的、道貌岸然的假面具,使其齷齪虛偽的靈魂暴露無遺。


作為藝術家,關漢卿並不對自己筆下的人物發表什麼評價,而是讓人物自身用自己的行為來塑造他們的形象。在《金線池》中既有為追求美好理想而頑強鬥爭的蕊娘,也有挖空心思陷害親生女兒的老鴇。《緋衣夢》中有批判嫌貧愛富的行動。《拜月亭》中的瑞蘭,同樣也為自己的愛而進行了不屈的鬥爭。她們的這些行動都顯示出她們忠於愛情的高尚品質。


對女性忠於愛情的讚美,在其劇作《調風月》中表現得更加明顯。女主人公燕燕只不過是貴族家庭中的小婢女。她不但不卑躬曲膝,還有自己的意志,敢說敢做,雖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卻敢於同命運抗爭。她生活在大戶之家,見識廣博,她知道風流男子甜言蜜語,因此總是與對她表示親近的男人保持高度警惕。但在瀟灑的小千戶的頻頻進攻前卻動搖了,她雖怕上當,但卻捨不得這個機會,最後在小千戶的軟纏硬磨之下,終於答應了他的求婚,並陷入熱戀中。可後來小千戶卻又接受了富家小姐鶯鶯的定情物。


燕燕在服侍他的時候發現了秘密,並得知了實情。對此,燕燕氣得火冒三丈,恨小千戶,更恨自己。並斷然和小千戶斷絕關係,並回到自己的小天地。後來小千戶又來求其原諒,但她卻不再理他。小千戶為了報復燕燕,派人到鶯鶯家為自己說親。老夫人於是讓燕燕前去說媒,去了之後,她提醒鶯鶯提防小千戶。在婚宴上,得意忘形的小千戶指着花枝招展的鶯鶯挖苦燕燕,埋在其心中的怒火一下子升了上來,於是當眾揭穿了小千戶的嘴臉,全場的人都為之震動,但為了照顧大戶人家的氣派,大家決定實現小千戶的諾言,娶燕燕為小夫人。但她拒絕了,並且當下出走。


在封建禮教的統治下,一般人慣於做順民,聽天由命,任人擺布,把自己的欲望壓抑下去,不敢外露。可是,關漢卿筆下的燕燕,雖身為奴隸,卻能無視封建教條,敢於突破禮教的束縛。敢愛敢恨,敢做敢為,並不求人恩賜,憐憫。在關漢卿的作品中,這樣的人物可謂別具一格,人物不大,意義卻不小,作者對之充滿同情和喜愛。表現了作者的進步思想和偉大的人道主義精神。以及其追求婦女解放的不懈努力。


發憤讀書,不貪不義之財也是關漢卿所頌揚的美德。雜劇《裴度還帶》、《陳母教子》就歌頌了這類美德。前面已列舉了許多普普通通的人物,他們只是一般的人,但他們卻和常人接近,能為觀眾所接受、理解,並打動觀眾,使他們受到啟迪和鼓舞。


作為現實主義作家,關漢卿善於發現、描寫,並突出小人物身上的閃光點,並對他們心靈深處的真善美進行謳歌,並使之成為自己創作的主旋律,從而使得他不同於同時代的作家,並高於同時代的作家。因此,他的雜劇作品,不僅在當時有很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仍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和生命力!


○大氣磅礴英雄節


眾所周知,關漢卿是一位痛恨黑暗統治,同情婦女,讚美婦女鬥爭精神的人道主義作家。他筆下的婦女,性格鮮明,栩栩如生,她們不僅活躍在舞台上,還活躍在人們的心中。作為一個偉大的劇作家,他除了善於表現婦女以外,他還善於創造性格豪放、氣壯山河的英雄人物。鄭振鐸先生在《中國文學史》中說:「漢卿不僅善於寫婦人及其心理,也還長於寫雄猛的英雄;不僅長於寫風光旖旎的戀愛小戲劇,也還長於寫電掣山崩、氣勢浩莽的英雄際遇……」


他的劇作《單刀會》里就塑造了關羽這樣一個英雄人物。這是他以蓋世的才華和詩人的氣質為我們譜寫的一支強者的歌。對英雄人物的偉大歷史業績的嚮往和對英勇豪邁精神的禮讚是全劇的主旋律。它不是展示正面人物的不幸和毀滅,而是借英雄人物的勝利和成功來歌頌他的美和崇高。


首先,作者打破了雜劇的一般格局,在前兩折中沒有讓主人公關羽出場。在這兩節里,作者大寫特寫喬玄和司馬徽,而事實上,他們只是一個陪襯,寫他們是為了更好地表現關羽。在這裡,作者是用虛寫的手法,通過喬玄、司馬徽對關羽的敬畏,頌揚烘托出關羽的超群品質和蓋世威風。這樣,在觀眾的心理上造成一種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從而在觀眾心裡獲得崇高的地位,這種地位的獲得,也是和他的正義分不開的。


通過前兩折的大力鋪墊、渲染。到第三折,關羽一出場,便滿台生輝。在接受魯肅送來的請書時,他一眼就識破其陰謀,但面對困難,他沒有退縮,相反,他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並坦然對待這一切,而這又是和他身上的一種出生入死的磊落精神和浩然之氣分不開的。一曲[剔銀燈]將他的高大形象展現在觀眾面前。


[剔銀燈]折莫(不論)他雄糾糾排着戰場,威凜凜兵屯虎帳,大將軍智在孫(武)、吳(起)上,馬如龍,人似金剛,不是我十分強,硬主張,但提起廝殺呵摩拳擦掌,排戈戟,列旗槍,各分戰場。我是三國英雄漢雲長,端的是豪氣有三千丈。


何等正義凜然,何等威武雄壯。


關羽雖然勇猛過人,但決不是蠻幹的綠林好漢、草莽英雄,他文武雙全。繼前兩折,第三折又渲染了關羽的神威氣勢,真可謂山雨欲來風滿樓。到此,作者已將關羽推到浪尖上,他如何搏鬥於浪尖,則是觀眾最關心的問題。接着作者推出了觀眾急於知道的單刀會,但作者並沒有先寫關羽和敵人的爭鬥,而是讓人物對景抒情:


(正云:)看了這大江,是一派好水也呵!


(唱:)[雙調新水令]大江東去浪千疊,引着這數十人,駕着這小舟一葉,又不比九重龍鳳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大丈夫心烈,我覷這單刀會似賽村社。


(云:)好一派江景也呵!(唱:)


[駐馬聽]水涌山疊,年少周郎何處也?不覺的灰飛煙滅!可憐黃蓋轉傷嗟。破曹的檣櫓一時絕,鏖兵的江水猶然熱,好教我情慘切!(云:)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盡的英雄血!


看着浩莽的長江,滾滾向東,翻捲起層層碧浪,好一派雄偉的氣勢,令人激情萬丈。


江山依舊,而英雄人物已隨着時間的流逝,早已變成塵土雲煙!這兩支曲子可謂蒼勁而悲壯,但卻把關羽在驚心動魄的鬥爭即將出現時的從容鎮定、英勇無畏、信心百倍的精神境界,揭示得淋漓盡致!在這裡,景人結合,人物的英勇氣概和群山大江交相輝映,景物的壯美襯托出人物內心之美和其宏大的氣勢。經過對關羽的英雄氣概的這一番渲染後,作者筆鋒一轉,展開了單刀會上最尖銳的矛盾衝破。關羽魯肅一會面,便開始舌戰,繼而箭拔弩張,最後關羽手執魯肅,執劍相逼,堂堂東吳中大夫竟成為關羽手中盾牌。


關羽藉此脫險而去,觀眾也為之拍手稱快。


《三國志·吳書》中有「單刀會」的故事,但是那是魯肅處於上風,關羽處於理屈詞窮,又膽怯尷尬的境地。但是在民間,關羽的忠勇卻是受人崇拜的。在唐代,為之修了關羽祠;宋代民間將關侯改稱為關王。關漢卿的《單刀會》顯然受到這些傳說等的影響,但在他筆下的關羽,不僅英勇,而且透出一股「漢家節」。


在封建社會,代表「正統」的,就是正義的。只有首先品質高尚、力量強大並代表「正統」的英雄人物,才能保有土地和人民。三國本為漢室天下,全國的土地都姓劉,因此劉備占領荊州是合理也合法的。因此他的每一句話都義正詞嚴,打得魯肅毫無招架之力。


從而,他在道義上取得了完全勝利。他脫險後來到江邊,則用自豪的心情、輕鬆幽默的語言來表現自己的凱旋:


[離亭宴帶歇指煞]我則見紫袍銀帶公人列,映天涼風冷蘆花謝,我心中喜悅。昏慘慘映霞收,冷颼颼江風起,急颭颭雲帆扯。承管待、承管待,多承謝、多承謝。喚梢公慢者,纜解開岸邊龍,船分開波中浪,棹攪碎江中月。正歡娛有甚進退,且談笑不分明夜。


說與你兩件事先生記者:百忙裡稱不了老兄心,急切里倒不了俺漢家節。


在這曲文里,作者點出了「漢家節」三宇。從而展現出關羽的威武豪邁、叱咤風雲的神勇,表現出關羽大氣磅礴的英勇氣概。事實上,關漢卿在此借關羽的漢家節,表達了自己的感慨,因為在他的生活時代里,漢人是備受歧視和壓迫的。人民痛恨異族的統治,並且不承認他們是「正統」,總是希望有代表漢民族的強大力量崛起,來振興天下。


而關漢卿由於長期生活在下層人民中間,深知人民的疾苦,而他自己的民族感情也是強烈的,因而有意識地選取和塑造富有漢民族精神和氣質的人物,讓他們在舞台上吶喊出人民的心聲,自己的心曲。通過劇中人物的「漢家節」表現廣大人民和自己的「漢家節」。


可以說「漢家節」是《單刀會》的靈魂,同樣也是現實生活中關漢卿的靈魂。他借關羽之口唱出「急切里倒不了俺漢家節」,正表現了他不論遇到什麼困難,也絕不向殘暴的元朝統治低頭,決不妥協的鬥爭精神。「漢家節」在文中也是雙關語,從而更增加了文字的表現力和雜劇的蘊含。關漢卿在雜劇中所表現的這種民族英雄氣概,不僅在當時鼓舞代表漢民族力量的仁人志士的英勇抗爭,今天讀起來,它更能激起我們熱愛中華民族,鼓舞我們為民族的振興而奮鬥拼搏!

視頻 

關漢卿及其創作

參考資料 

  1. 亞人 中國歷史故事網